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无症状和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预后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分别选取我院于 2017 年 6 月 -2018 年 8 月收治的无症状和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各 19 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比较其脑卒中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无症状组的脑卒中发生率为 10.5%,糖尿病与脑卒中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症状性组的脑卒中发生率为 31.6%,是否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与脑卒中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无症状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脑卒中发生率较低,糖尿病是主要危险因素;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脑卒中发生率较高,不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是主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无症状;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预后情况;影响因素;脑卒中
0引言
据相关研究发现,欧美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是颅 外颈动脉狭窄,而亚洲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则是颅内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尤其是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目前 在我国,因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而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的 每年发病率约为 7.0%-17.5%[1]。本文为研究无症状和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预后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分别选取了 我院于 2017 年 6 月 -2018 年 8 月收治的无症状和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各 19 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具体的研究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别选取我院于 2017 年 6 月 -2018 年 8 月收治的无症状和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各 19 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无症状组中男性有 11 例、女性有 8 例,各占总数的 57.9%、42.1%,年龄在 43-83 岁之间,平均年龄(61.7±5.2)岁;症状性组中男性有 12 例、女性有 7 例,各占总数的 63.2%、36.8%,年龄在45-81 岁之间,平均年龄(62.3±5.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了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且所有患者及家属也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1.2方法
在基线期详细调查患者的病史及记录下相关临床诊治资料, 并对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针对无症状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给予适量阿司匹林等药物,并进行脑血管一级预防,若患者伴有其他病症则对症给药。针对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 TCD 或 MRA 检查,以进一步明确其大脑中动脉狭窄情况,并给予抗血小板药物。通过定期随访的方式,包括电话随 访和来院检查,了解患者的脑卒中发生情况、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及 服药情况,并将之认真记录在册,比较两组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 SPSS 19.0 统计学软件来分析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表示,并行 t 检验,计数资料用 [n(%)] 表示,并行卡方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无症状组
无症状组中有 2 例发生脑卒中,脑卒中发生率为 10.5%,糖尿病与脑卒中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详见表 1。
2.2症状性组
症状性组中有 6 例发生脑卒中,脑卒中发生率为 31.6%,是否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与脑卒中的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
(P<0.05)。详见表 2。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以及致残率高的疾病, 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尤其是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是亚洲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已有相关研究证明,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脑卒中发生率较高,但目前关于无症状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预后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尚较少 [2]。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会引起动脉 - 动脉栓塞,进而导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后发生脑卒中 [3]。如果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是由低灌注所引起的,一般需要通过扩容和维持一定血压 来改善急性期灌注;而如果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是由斑块不稳定致 动脉 - 动脉栓塞所引起的,则往往应在急性期采取能够更快使栓塞脱落减少的药物,即抗血小板药物 [4]。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脑血管病治疗的不断发 展,血管内介入术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 [5]。据相关研究发现,欧美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是颅外颈动脉狭窄,因此国外对于颅外颈动脉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行介入治疗的指征的研究较多,而很少有研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因此,我国有必要针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展开深入研究, 以填补这方面研究的空白。
目前临床针对脑卒中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已成为常态, 通过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很容易发现血管异常情况。但是,针对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还需要通过 TCD 或 MRA 检查等以进一步明确其大脑中动脉狭窄情况。无症状和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脑卒中发生率往往存在较大的差距, 前者的脑卒中发生率相较于后者而言更低。同时,两者的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对于无症状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而言,糖尿病的影响更大;而对于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而言, 是否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是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分别选取了无症状和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各 19 例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无症状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脑卒中发生率较低,糖尿病是主要危险因素;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脑卒中发生率较高, 不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是主要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李菁 , 韩冰莎 , 李钊硕 , 等 .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植入术后血流动力学研究 [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6,25(03):193-196.
[2]沈雷 , 张永巍 , 吕楠 , 等 .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 [J]. 中国卒中杂志 ,2016,11(01):54-60.
[3]彭雯佳,滕忠照,江远亮,等.基于活体 MRI的 3D流-固耦合模型分析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 [J]. 放射学实践 ,2015,30(12):1195-1202.
[4]张妙华 . 无症状与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预后和影响因素探析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12(35):211-212.
[5]曾静 , 刘星辰 , 汪峰 , 等 . 无症状与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预后和影响因素探析 [J]. 中外医学研究 ,2014,12(15):126-127.
《探讨无症状和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预后情况以及影响因素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319/20190319013929633.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