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注射方法皮下注射曲普瑞林对门诊患儿舒适度的影响。方法我院门诊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使用曲普瑞林皮下注射治疗的患儿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皮下注射方法,试验组使用捏起上臂三角肌下缘中区45°角进针的方法完成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儿的舒适度评分和疼痛评分。结果试验组患儿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门诊患儿采用捏起上臂三角肌下缘中区45°角进针方法完成曲普瑞林的皮下注射能有效减轻患儿的疼痛,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不同注射方法;皮下注射;曲普瑞林;舒适度
本文引用格式:韩春娣.不同注射方法皮下注射曲普瑞林对门诊患儿舒适度的影响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141+143.
0引言
曲普瑞林是儿科中较为常见的药物,其属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剂,主要被应用于儿童特发性早熟的治疗中。根据临床上对曲普瑞林的应用效果研究,其能有效起到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活动,对性激素的分泌起到抑制作用,并让患儿的骨龄进展减缓,对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有很好的效果。但根据临床实践,在采用曲普瑞林进行皮下注射完成对患儿的治疗时,其会导致患儿出现皮下硬结,并且疼痛程度较重,影响患儿的舒适度[1-2]。本研究对不同注射方法皮下注射曲普瑞林对门诊患儿舒适度的影响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8年10月到2019年2月于我院门诊使用曲普瑞林皮下注射治疗的患儿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9例。对照组患儿男11例,女8例;年龄8-11岁,平均(9.15±1.62)岁。试验组患儿男12例,女7例;年龄8-12岁,平均(9.34±1.45)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儿均采用曲普瑞林进行治疗,根据患儿的身高增长和性征抑制情况对其用药量进行合理调整,之后将剂量维持在60-80μg/kg,每隔4周对患儿进行1次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完成皮下注射,主要是选取患儿三角肌下缘的地方进行注射,注射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患儿的皮肤,以针头斜面向上于皮肤呈30°左右角度进针,回抽无血后将药液缓慢注入,注射完毕后立即将针头拔出并使用无菌棉签按压至无出血情况[3]。试验组使用改良注射方法,主要是采用捏起上臂三角肌下缘中区45°角进针的方向完成注射,注射时用拇指和食指将三角肌捏起后保持针头与皮肤呈45°角快速进针并深入脂肪层,回抽无血后将药物缓慢注入,注射完毕后停留5 s后将针头拔出,使用无菌棉球用手指指腹按压5 min,力度以皮肤下陷1 cm为宜。两组患儿注射后应指导家属观察其是否出现皮下硬结,出现硬结时将新鲜马铃薯洗净后切为1 cm厚的片状,将其覆盖于患儿硬结之上,以此促使硬结消散[4]。
1.3评价指标。对患儿的疼痛程度和舒适度进行评分,其中疼痛评分用VAS量表完成,分值在0-10分,分数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舒适度评分用自拟百分制量表完成,分数越高代表舒适度越高[5]。
1.4统计学分析。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百分率和(±s)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χ2检验和t检验数据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表1数据分析,试验组患儿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特发性性早熟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其主要是指患儿因各种原因提早出现第二性征的情况,对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较大。曲普瑞林是临床上用于特发性性早熟患儿治疗的主要药物,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促使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让其身体发育恢复正常状态。但根据临床实践,曲普瑞林的应用经常会因为患儿的依从性较低而受到影响,其主要是因为患儿在用药后容易出现皮下硬结,导致其局部出现严重疼痛,从而导致其用药依性下降[6]。但曲普瑞林是一种较难溶解的粉剂,在注射后容易出现局部聚集的情况而形成硬结,在使用聚山梨醇酯与其混合后能让其充分溶解。但根据临床实践,患儿在用药后仍然会因为药物原因而出现皮下硬结和疼痛的情况,导致其舒适度下降,从而影响其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目前临床上用于曲普瑞林皮下注射的方式以常规方式为主,其能有效完成对药物的注射,但难以让患儿用药后的舒适度得到提升[7]。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药物的注射部位神经分布较多,注射时和出现皮下硬结时对局部的刺激较大,因此疼痛较为严重[8]。因此,在使用曲普瑞林对患儿进行皮下注射治疗时,必须要采用有效的注射方式减轻患儿的疼痛,并降低患儿注射后皮下硬结的发生率,以此确保其治疗顺利完成。相关研究表明,肩部外侧中线前后方锁骨上中间神经和腋神经皮支分布区相邻的地方,即上臂三角肌下缘中区,其神经分布较为稀疏,在局部受到刺激后对神经造成的刺激较小,引起的疼痛也相对较轻,因此可作为曲普瑞林的注射区域[9]。同时,在注射时将局部皮肤提起,能有效增加组织间隙,促使药物快速扩散以防止局部高浓度聚集的发生,这样不仅能有效降低注射后皮下硬结的发生率,还能让患儿注射后的疼痛程度得到有效控制,对提升患儿舒适度有很大帮助[10]。
本研究对不同注射方法皮下注射曲普瑞林对门诊患儿舒适度的影响进行分析,试验组患儿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改良后的捏起上臂三角肌下缘中区45°角进针方法完成曲普瑞林的皮下注射在曲普瑞林皮下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儿的疼痛,提升其舒适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艮珍,朱杉,李玲.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患儿及其主要照护者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02):158-161.
[2]Frank M.Biro,Louise C.Greenspan,Maida P.Galvez.Puberty in Girls of the 21st Century[J].Journal of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Gynecology,2012(5):121.
[3]陈燕芝.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儿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6,22(26):194-195.
[4]林颖,黄永洁,马晓佳,等.喜疗妥在缓解颞部皮下注射疼痛中的应用[J].海峡药学,2016,28(11):95-97.
[5]汤琦情.循证护理在腹部皮下注射中的护理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05):179+137.
[6]岑诗,李玉梅,刘萍,等.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特发性性早熟儿童中的作用[J].右江医学,2018,46(06):651-654.
[7]艾智慧.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小儿抑郁情绪及心理指导分析[J].心理月刊,2018(04):30-31.
[8]朱丹,苗彩艳.不同方法皮下注射曲普瑞林对患儿舒适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01):113-114.
[9]朱杉,余艮珍.延续护理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6,31(03):40-41.
[10]刘磊,李郁,魏惠琴.曲普瑞林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04):309-3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