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析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来我院就诊的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法分对照组、研究组,各31例,其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予针对性护理为研究组。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6min步行测试(6MWt)较优,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其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针对性护理干预;心功能指标
本文引用格式:梁倩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266-267.
0引言
慢性心力衰竭为心血管常见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其致残率、死亡率极高。据研究,该类患者若长期处于心力衰竭的症状,其心功能将严重受损,导致心排出量明显下降进而引发脑灌注不足,使得患者认知功能减弱,极大影响其生活质量[1-2]。该疾病属于慢性病,单纯使用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还需配合高效护理干预。为此,本研究对该类患者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对象为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据随机法分两组,分别为研究组31例、对照组31例。全部患者经心电图等检查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其心功能等级为Ⅱ-Ⅳ级,并知晓本次研究的知情权及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意识障碍者或患有精神类疾病者;②合并重要器官疾病者。另外,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研究组有16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年龄为60-82岁,平均为(70.69±3.45)岁;心功能等级情况:有8例为Ⅱ级,15例为Ⅲ级,8例为Ⅳ级。对照组有17例为男性,14例为女性,年龄为60-81岁,平均为(70.58±3.42)岁;心功能等级情况:有9例为Ⅱ级,14例为Ⅲ级,8例为Ⅳ级。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入院后,予其常规利尿、强心药物治疗,并利用心电图监测其体征情况,在治疗期间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而研究组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与其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以详细了解患者各方面信息情况如疾病程度、家庭环境、兴趣爱好及文化程度等,再根据其合理护理需求,为其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
(2)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疾病程度,调整查房巡视次数、时间,尤其增强凌晨、清晨两个时间段的巡视,且主动询问患者症状情况,耐心倾听其疑惑之处并及时解答。对病情严重者,医嘱其绝对卧床休息,并为其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每日开窗通风0.5h以上,并注意室内温度、湿度适宜,定期更换、消毒床上用物。另外,还需注意患者保暖工作,指导其增减衣物。
(3)注意检查患者呼吸道舒畅情况,针对特殊症状患者如呼吸道感染者,应及时清除其口腔、鼻腔内分泌物,还教导其有效排痰法。另定时为患者翻身更换体位,留意其皮肤受压情况,指导其多在床边做肢体活动或呼吸训练。
(4)根据入院前对患者风险评估情况,对其输液、用药等进行管理,尽量为患者选择静脉留置针,并在病床两侧安装上防护栏,醒目处或危险区域贴上防滑、防跌倒识别标记。
(5)根据患者营养状况,为其制定专门的食谱,以清淡饮食为主,指导其多食用新鲜果蔬,富含纤维素类食物,并严格控制脂肪、钠盐摄入量。
(6)根据患者行为习惯、病情恢复,为其制定专门的出院指导计划,如医嘱其用药注意事项,不适症状缓解措施,并告知其定期来院复查。
1.3观察指标。在治疗干预前后,利用心电图(日本福田,型号:FX-7000)检测计算患者心功能指标LVEF、LVEDd情况,并测量其6MWT距离。
1.4统计学处理。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治疗干预前两组LVEF、LVEDd及6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研究组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原则为缓解症状、增强心功能,进而延长生存期。据相关文献报道,该类患者极易因情绪、温度、劳累等因素诱发心力衰竭症状,使得心脏负荷加重,导致病情有恶化趋势[3]。为此,临床对该类患者治疗时,还需对其进行护理干预,以提高临床疗效。本文研究组对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先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情况,再为其制定护理干预方案,可使护理干预具针对性、计划性[4]。另外,在针对性护理干预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程度、营养状况、风险评估等不同,采用不同措施进行干预,例如,病情较为严重者医嘱其绝对卧床休息,还加强清晨、凌晨时间段对其查房巡视。通过诸多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地确保其睡眠质量、营养状况等,以预防心力衰竭症状发生[5-9]。同时,还指导患者运动、呼吸训练等,以改善其身体机能,利于心功能恢复。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经针对性护理干预后,其心功能指标LVEF、LVEDd及6MWT有明显改善,与同期治疗干预的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兰丁,肖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研究[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37(1):1045-1051.
[2]吴长丽,赵跃武,唐丹.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11):861-863.
[3]吕素洁,孙玉燕,邢爱军,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功能状况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7,20(06):733-736.
[4]兰丁,肖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研究[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37(03):1045-1051.
[5]侍凤清.饮食护理干预评估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6,17(11):860-862.
[6]余洋.微信平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的应用[A].国际数字医学会.2017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论文集[C].国际数字医学会: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杂志社,2017:1.
[7]杜国峰.脑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病程中的动态演变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A].国际数字医学会.2017国际数字医学会数字中医药分会论文集[C].国际数字医学会: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杂志社,2017:1.
[8]汤裕华.超声评价野山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的临床应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7:1.
[9]丁宁.体液转移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阻塞性和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不同作用机制[A].四川省医学会.第二届中国睡眠研究会青年学术论坛暨四川省医学会第四次睡眠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四川省医学会:中国睡眠研究会,201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