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8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3 15:11: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6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别根据患者症状服用,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5.6%。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益气活血化瘀汤;冠心病;心绞痛;胸痛;胸闷

本文引用格式:邓琴华.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8例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219-220.

0引言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用治疗方法是休息、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笔者从事临床工作数十年,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自拟方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病人68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8例均经多次检查证实为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符合1982年12月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的规定[1]。

1.1一般资料

68例中,男40例,女28例,<40岁的5例,40~50岁的28例,51~60岁的18例,61~70岁的17例;脑力劳动者40例,体力劳动者28例;肥胖体型者42例;心烦易怒者51例;嗜烟酒者31例;嗜食肥甘厚味者42例;有高血压病史38例;68例均可见有舌瘀黯或有瘀点,并伴有舌质红。

1.2心绞痛和并发症

68例均系冠心病突发心绞痛而就诊者,其中轻度20例,中度36例,重度12例,隐性冠心病8例,陈旧性心肌梗塞5例,心律失常16例,心源性休克6例,合并高血压9例,高脂血症17例,糖尿病4例,心衰3例,尿毒症2例。

\

 
1.3心电图

68例中,心电图示ST-T改变46例,左室肥厚伴劳损5例,陈旧性心肌梗塞5例,心房纤颤5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其他心律失常5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8例。心超左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60例,没有明显改变8例。

2治疗方法

自拟益气活血化瘀汤,水煎服,2次/d,7 d为1个疗程,药物组成:太子参15 g、当归15 g、川芎12 g、桃仁10 g、红花10 g、五灵脂10 g、丹参30 g、柴胡10 g、赤芍10 g、枳壳10 g、檀香6 g、三七6 g、血竭6 g、甘草5 g。

3疗效标准

显效: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症状分级降至2级,非劳力型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休息时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2];有效: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症状降低1级,非劳力型心绞痛治疗后心绞痛次数明显减少,休息时心电图或平板运动试验示ST段回升0.05 mv以上,但未正常;无效: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服用后无改变或好转不明显。

4治疗结果

4.1心绞痛的疗效


68例中,显效41例,有效24例,无效3例。不同程度缓解了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等自觉症状。

4.2心绞痛缓解时间

3 d内缓解25例,1周内缓解38例,2周内缓解5例。

4.3心电图疗效显效

心电图恢复至正常或大致正常18例,有效ST段在治疗后回升0.05 mL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中T波倒置的变为浅倒,平坦或直立,心律失常或房室、室内传导阻滞改善者22例;无效心电图基本与原来相同28例,但自觉症状减轻。

其中病程在4年以内25例,显效11例,改善14例;5年以上43例,改善8例,无效35例。证明病程短的较病程长的心电图有改善。

\

 
5病案举例

刘某,男,63岁,退休教师,2013年6月就诊,胸痛3个月加重1 d,患者曾于2012年11月4日因情绪激动后突然发作窒息性胸痛而住院。西医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急性重度发作。经治疗后病情好转,但常在劳累或情绪波动时胸痛复发,胸前有紧束感或压迫感,胸痛彻背,痛有定处,轻则稍作休息即能恢复,重则含硝酸甘油片方能缓解。近日胸痛加重,发作次数增加。诊见:胸闷胸痛、心悸、心烦意燥、焦虑不安、失眠、面色青、唇舌黯红、舌尖边有瘀斑、脉结代。病为胸痹(气滞血瘀型),治疗活血理气,通脉止痛。方用自拟方益气活血化瘀汤,1剂/d,水煎,分2次口服,早晚各1次,1周后复诊,胸痛症状减轻,原方连服1个月后,胸痛消失,安静时胸前压迫感消失,心电图检查已基本正常,但遇劳累或情绪波动仍稍感不适,嘱原方再服1个月,随访2年,未见复发,一切正常。

6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祖国医学“胸痹”“真心痛”等范畴,为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病,本病发生与年老体衰、正气不足、膏粱厚味、损伤脾胃、七情内伤,气滞血瘀、痰湿寒凝、胸阳痹阻等因素有关,其病位在心,由于心的阴阳气血不足,脾阳痹阻,气失宣通、脉络瘀寒,影响血脉运行,属本虚。而气滞血瘀、痰湿寒凝是本病诱发因素或病理变化的产物,属标实。因而本病是以心之气血失调为基础的本虚标实症。其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不通则痛”。笔者治疗本病多为标本论治,治标为活血化瘀、宣痹通阳、芳香湿通、祛痰通痹、舒肝解郁,治本以滋补脾肾、健脾益气等方法,这样大大提高了疗效。

笔者自拟益气活血化瘀汤中桃仁、红花、川芎、柴胡、赤芍为活血化瘀、祛痰通痹、舒肝解郁,方中血竭和三七,具有良好的活血止痛作用,据现代病理研究证实[3],两药可加快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的浓、凝、栓状态,血竭活血而不伤正,三七治瘀而能生新,两药相合,活血化瘀之力更强。治本主要是健脾益气养血,所以选用太子参、当归提高临床疗效。临床运用表明,本方对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

[1]梁雪英.老年冠心病患者48例综合康复措施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3,12(10):298.
[2]国家中医学管理局.中医内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1994.
[3]吴以岭.从络病学说论治冠心病心绞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4):71-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83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