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穴位注射组胺球蛋白联合口服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3 14:19:2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组胺球蛋白联合口服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采用组胺球蛋白穴位注射联合口服西替利嗪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25%,对照组有效率53.33%,两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穴位注射组胺球蛋白联合口服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荨麻疹;慢性;组胺球蛋白;穴位注射;西替利嗪

本文引用格式:翟灵仙.穴位注射组胺球蛋白联合口服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208.

0引言

慢性荨麻疹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常规治疗中,大部分第一代抗组胺药能穿透血脑屏障,均有不同程度的中枢抑制作用即镇静作用,包括困倦、嗜睡、失去警觉性、注意力下降等[1],新的抗组胺药价格昂贵,且均只能暂时减轻症状,不能控制复发;近几年来,免疫调节剂的广泛应用,拓宽了皮肤病的治疗途径,增添了治疗手段,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我科应用组胺球蛋白穴位注射联合口服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62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2~62岁,病程4个月至5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0~70岁,病程6个月至14年。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10 mL,1次/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足三里或曲池穴双侧穴位注射组胺球蛋白(无需加用利多卡因),组胺球蛋白每周1~2次,2 mL/次,2~4周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重复使用[2]。

1.3疗效评定

痊愈:皮损完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显效:皮损消退≥7 0%,基本无自觉症状;有效:皮损消退≥30%,有轻度瘙痒症状;无效:皮损、自觉症状等均无明显变化,其中痊愈和显效做总有效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若P<0.05则可认为本次研究两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在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副作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3.3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数据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


3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主要特征为复发性并短时存在的瘙痒性风团,时间超过6周,病程迁延,经常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不愈[3];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近年的研究结果,约有1/3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自身免疫功能的异常[4];体液免疫异常是荨麻疹发病的重要因素,慢性荨麻疹的发病还涉及到细胞免疫的功能紊乱,IgE介导肥大细胞脱颗粒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为主要环节,慢性荨麻疹的发病还涉及到许多炎症细胞、细胞因子和化学递质,它们互相牵制,互相影响,构成一个复杂的免疫网络,在这个网络中,IgE与肥大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是主要的病理机制;西替利嗪为第二代抗组胺药,具有不同的抗炎作用,可抑制多种炎症介质的释放,该药可安全应用于2岁以上儿童;组胺球蛋白是人血清球蛋白与盐酸组胺结合的制剂,对某些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如荨麻疹、异位性皮炎、湿疹等有较好的效果,组胺球蛋白的复合体具有显著的抗组胺和抗5-羟色胺的功效,本药可导致体内组胺酶的含量增加,活性增强,从而削弱了组胺对人体的有害作用,注入足三里和曲池穴后,随其升降来增强细胞免疫、平衡体液免疫,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稳定肥大细胞及封闭IgE抗体,从而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抗病、抗过敏能力,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我科应用穴位注射组胺球蛋白联合口服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满意疗效,且未见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马一平,姚煦.慢性荨麻疹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0,26(9):643-645.
[3]禹卉千,李振鲁,朱钵.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及过敏原检测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12):777-778.
[4]吴伊旋,沈惠风.慢性荨麻疹部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2(2):136-1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82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