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四肢骨折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性护理干预研究新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3 09:09: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骨折后常见的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该疾病是一个进行性发展的过程,一旦发生会出现“缺血-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不仅影响患肢的功能恢复,严重者会导致残障、截肢甚至威胁生命。因此积极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以避免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并将骨折损害程度降到最低。本文从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的护理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四肢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干预

本文引用格式:赵志琴,冀云涛,马丽波,等.四肢骨折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性护理干预研究新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292,297.

0引言

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等组成封闭的骨筋膜室,筋膜无弹性,不同原因引起骨筋膜室内压增高导致室内肌和神经缺血、缺氧而产生一系列早期症候群即为骨筋膜室综合征[1-2]。小腿、前臂的筋膜较厚,韧带弹性差,且有双骨和骨间膜,筋膜室容积受限,故骨筋膜室综合征多发于前臂掌侧和小腿[3]。文献报道[4],骨折占创伤所致骨筋膜室综合征比例的34%~36%。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体征为疼痛转为无痛,苍白或发绀、大理石纹、感觉异常、麻痹、无脉,即我们常说的“5P”征。但典型的“5P征”一旦出现,患肢就已确定发生了骨筋膜室综合征[5]。

1疼痛的护理

患肢进行性剧痛是骨筋膜室综合征最早出现的症状。但不同于原发伤所致疼痛,如果被动牵拉伸指(趾)时,疼痛加剧,要及时通知医生,可能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护士要勤巡视、勤观察,了解患者疼痛的程度、性质、持续时间等,必要时借助数字评估法、语言评估法等进行评估判断。

\

 
2肿胀的护理

患肢肿胀是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的特异体征,因此,预防患肢肿胀极其重要。

2.1抬高患肢

骨科专科护理常规中规定患肢抬高20°~30°,利于血液、淋巴液回流,预防、减轻肿胀。用抬高垫、抬高等方法抬高肢体,既要避免垫高物塌陷导致无效抬高,又要避免抬高角度过高导致肢体缺血缺氧而加重肿胀,护士要随时评估患肢肿胀程度,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选取120例上肢骨折肢体肿胀的患者,抬高患肢5 d后,结果为患肢抬高60°时,消肿效果最为理想。

2.2冷疗护理

肢体骨折后及时用冰袋冷敷以减轻骨折早期患肢肿胀。单独冷疗可引起血管局部缺血性损伤而增加水肿,为避免这一缺点可采用冷疗与局部压迫联合应用的方式来减轻肿胀。注意冷疗时间每次不超过30 min,护士每1~2 h红外线测量仪检测患肢皮温,并准确记录。

2.3中频静电治疗的护理

为减轻患肢肿胀及疼痛,加快骨折的愈合,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中频静电治疗的护理,每次30 min,每天1~2次。用含有莱菔子、苏子等成分的中药封包热敷联合中频静电治疗,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消肿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中频静电治疗。

2.4下肢静脉按压

下肢肿胀明显时,静脉回流受阻,可进行下肢静脉按压,注意按压不等于按摩,它是借助外力,人工建立回流通路,减轻肿胀,从而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具体操作为:患者平卧,护士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开,贴于患肢体表,沿着静脉有节律、向心性地按压,每次20~30 min,每天4次。

3末梢血运的观察

患者骨折后常采用各种方式固定骨折部位,固定过紧易压迫骨筋膜室并导致患肢血运欠佳。筋膜室内压增高早期,患肢皮温较健侧略高,皮肤颜色稍红,若室内压持续增高,将会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致患肢皮温降低甚至冰凉,患肢远端皮肤颜色苍白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故要密切观察患肢末梢的皮肤温度及颜色,询问患者有无麻木,检查患肢动脉搏动,但即使动脉搏动存在也不等于没有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因此固定骨折部位松紧要适宜,不可过度包扎,防止压迫筋膜室和阻碍血流营养组织从而导致骨筋膜室的发生。

4病情观察

早期识别骨筋膜室综合征至关重要,直接决定患肢功能的预后状况。通过检索文献查阅到相关学者设计了一个骨筋膜室综合征检测装置,首先通过无创监测系统来测量获取患肢的肌肉痛觉、皮温、皮肤感觉、肌电图等多种信息,数据直接出现于显示屏,如均有异常,再利用该装置和穿刺针有创测量筋膜室内压力,判断是否需要切开减压或截肢。该技术有严密的评判数据,结合临床观察,即使临床经验不足的护士也可以尽早识别骨筋膜室综合征。所以在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中,可以借鉴该技术观察病情,早发现早治疗。但该技术比较年轻,没有足量的文献证据表明其科学性,有待医护人员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以使其真正应用于临床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识别。

5小结

骨筋膜室综合征一旦发生,病情凶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如不及时处理,可致畸、致残甚至致死。因此,临床早期发现并给予及时的预防性处理是极其重要的。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钻研临床实践,积累经验,掌握全面的相关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协助医生做出准确判断,尽早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

 
参考文献

[1]夏秀红.PDCA循环理论在肢体外伤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8):78-80.
[2]胡骁骅,李忠僖,沈余明,等.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创面及后遗症的序贯治疗[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7,12(1):13-21
[3]刘雁.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整体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8):78-79.
[4]侯志勇,王鑫贵,尹英超,等.肌释扼定律[J].中华创伤杂志,2019,35(1):83-86
[5]梁伟,吴斗,赵恩哲,等.早期检测骨筋膜室内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17,12(3):219-2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77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