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肺积的中医诊断规范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1 11:02: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肺积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该病的病因病机复杂,给临床上的诊治带来重大的挑战,因此制定肺积的中医诊断标准迫在眉睫,为实现临床有效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肺积;中医;诊断;规范

本文引用格式:旋静,张文龙,旋菲,等.肺积的中医诊断规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235,237.

0引言

“肺积”,五积之一(肝积、心积、脾积、肺积、肾积),为古代中医病名。病因复杂、诊治困难、发展迅速、预后不良等众多问题亟待解决。此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肺积的中医诊断,目前国内尚无权威、统一的标准来指导临床。因此,笔者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整理归纳后,初步得出肺积的中医诊断规范如下。

1概述

“肺积”,病名最早见于《难经·五十六难》:“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对于“积”的产生我们古人早已有深刻的认识,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阳化气,阴成形”,由此可见阴阳失调是积形成的根源。中医认为寒主收引,主凝滞,寒邪易引起经脉的拘急,气血的凝滞,促进局部有形肿块的产生,因此积的形成离不开寒邪[1]。寒邪既可以是来自外界的六淫寒邪,还可以是体内的阳虚生内寒。六淫寒邪能促使肺积的发生,内生寒邪的产生又促进了痰湿瘀毒的形成,从而加速了肺积的发展。

\

 
2病因病机

2.1肺积的中医病因


肺积的中医病因主要为六淫邪毒外侵、先天不足、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损伤脏腑气血功能,终致肺积。

2.1.1先天不足

先天禀受于父母、先天不足,导致机体的正气亏虚,无力抵御外邪,肺脏最易受外邪侵袭,邪久居于肺,气机逆乱,痰瘀互结于肺,日久成积,如《医宗必读》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2.1.2外感邪毒

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燥热之邪最易伤肺,如长期吸烟者,烟火灼肺,炼液为痰,痰聚成积;肺通于咽喉,经口鼻与外界直接相通,因此化学毒气、放射线、颗粒粉尘等邪毒最易侵入肺脏,则肺脏机能受损,肺失宣降,邪毒长期盘踞于肺,不能外排,日久成积瘤。

2.1.3情志内伤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正常的七情活动是调节脏腑气机运行的基础,只有当七情活动过激或不及均会引起机体气机的紊乱,长期的气机紊乱会导致脏腑的功能失调,从而引发疾病。七情中的悲与忧,同归属于肺志,过度的悲忧情志刺激容易导致肺脏的气机收敛,郁结闭塞,终致肺的宣降失常、痰瘀互结于肺[2]。

2.1.4饮食不节

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饮食不节最先伤及脾胃,如《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后天养先天,五脏六腑皆靠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来濡养,若脾胃功能受损,则五脏六腑皆正气亏损,此乃发病的根本,诚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医认为脾主升清,若脾气不升,水谷精微无法上输于肺,酿成痰浊贮于肺,肺络瘀阻,气机郁滞,痰瘀互结胸中,肿块逐渐形成[3]。

2.2肺积的病机

历代医家普遍认为,肺积乃因虚致实,属本虚标实之病症。肺积的形成和发展,与正气虚衰和邪毒入侵有密切关系。“正虚”,即气虚、阳虚、阴虚,而阳虚为积发生的根本。阳虚生内寒,寒邪的凝滞会进一步导致积的生成,如《黄帝内经》:“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

3诊断

肺积较早出现的症状通常为咳嗽,病人可有长时间干咳、咳吐少量黏稠白痰或间断性少量血痰,热毒犯肺时可咳吐脓血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大咯血等危急症。由于肿块压迫胸腔,故患者会有胸闷、气短、压迫感或胸腔钝痛难忍等临床症状。肺积的中医诊断主要集中在依据脉象及症状进行诊断。《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载:“诸积之法,脉来细而附骨,乃积也”,提出了积病的脉象为“细而附骨”。肺积相似症状的记载主要表现为咯血、胸痛、喘息、喑哑等,如《圣济总录》载“肺积息贲气胀满咳嗽,涕唾脓血”和《济生方》曰:“息贲之状,在右肋下,覆大如杯,喘息奔溢,是为肺积”[4]。《景岳全书·积聚论治》载:“劳嗽,声哑,声不能出或喘息气促者,此肺脏积也,必死”。依据上述的诊断标准,可明确本病的诊断。

4鉴别诊断

4.1肺积与肺痨


肺痨发病总属正气亏虚,感染痨虫,一般多发生于青壮年,病程长,预后一般,具有传染性。肺痨一般有咳嗽、咯血、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一派阴虚的症状,治疗上以补虚培元,抗痨杀虫为主要原则。而肺积发病为正气亏虚,痰瘀毒互结积于肺内,好发于中老年人,病程短,预后凶险,男性多于女性,无传染性,以扶正祛邪为总的治疗原则。

4.2肺积与肺胀

肺胀是一种慢性疾病,在咳嗽、哮喘等病的基础上慢慢发展而来,病性为本虚标实,即肺气虚,痰饮瘀血郁积于肺。临床以咳嗽、咳痰、气喘憋闷、唇甲青紫、胸部膨满形如桶状胸为主要症状。肺胀与肺积的鉴别点主要在病史和体征上,前者一般有咳嗽、哮喘、肺痨等病史,长期不愈,逐渐加重发展成肺积,且有桶状胸;后者一般无相关病史,且无明显体征。

5讨论

中医的灵魂在于辨证论治,唯有做到正确的诊断,才能得出准确的辨证,而好的疗效往往离不开准确的辨证,所以说诊断标准的制定对于一种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肺积的病因病机相对来说很复杂,故对于其诊断标准的制定今后还要不断完善。

\

 
参考文献

[1]赵令竹,鞠宝兆.寒邪与肿瘤关系探要[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5):104-106.
[2]郑红斌,张光霁.中医病因古今演变的研究之一──《内经》七情内伤病因概论[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8,22(1):5-7,56.
[3]徐睿熙.从极端病例谈饮食不节致病[J].现代中医药,2016,36(3):29-30,53.
[4]陆颖,倪伟,赵晓霆,等.从阳虚论治肺积的文献整理及研究概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91-29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607.html
本文标签: 肺积 ,中医 ,诊断 ,规范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