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方法该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置管患者,总计500例,对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状况予以分析并且讨论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此找出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500例置管患者中,有15例(3.0%)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血栓,其中头静脉2例,肘正中静脉3例,贵要静脉穿刺出现的静脉血栓10例。置管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因素主要有导管留置时间、血小板数、年龄以及穿刺静脉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予以针对性的预防护理,能够尽可能避免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增强PICC导管的安全性。
关键词:PICC导管;静脉血栓;危险因素;预防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李萍.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333,335.
0引言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通过贵要静脉相关外周静脉穿刺,使用特质的导管置于患者中心静脉中,给予化疗药物于其中,以免患者输液时间过长或者产生相应的刺激损伤患者血管,也降低了反复穿刺给其带来的危害[1-2]。根据相关资料指出,目前关于PICC的安全以及留置时间等依旧存在较大的争论,其并发症也相对较多,较为显著的便是血栓形成或者感染等,其中上肢深静脉血栓是较为重要的症状[3]。该研究对置管患者护理措施予以讨论,通过对比论证的手法,以此分析探讨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置管患者,总计500例,男性239例,女性261例,年龄从27~72岁,平均(50.19±4.51)岁。患者均签署了同意书。
1.2方法
给予患者PICC置管,依照其血管的状况,导管的型号均为4Fr。首先选择贵要静脉予以穿刺,肘正中以及头静脉依次,资历较深的专科护士予以置管,建立患者的档案,对其置管时间、置管静脉以及穿刺状况等予以详细的记录,根据彩超对患者静脉血管予以检查,记录封管是否顺畅,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时间[4]。
1.3观察指标
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若是患者上臂围增加超过2 cm,其温度有显著上升,上肢有肿胀疼痛的状况,且通过彩超检查其静脉管腔有实性回声,不能压瘪,另外血流信号充盈状况有显著的缺损[5-6]。
1.4统计学方法
此项研究的调查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t与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00例置管患者中,有15(3.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血栓,其中头静脉2例,肘正中静脉3例,贵要静脉穿刺出现的静脉血栓10例。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有导管留置时间、血小板数、年龄以及穿刺静脉等,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静脉壁受到损伤或者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况。当血液流速较慢或者出现不规律的状况下,血液在经过静脉管腔便会有涡流存在,进而引起血小板的积累,经过一定的反应形成静脉血栓,当给予患者PICC导管后,由于管腔空间受限,对流速有一定影响,便会出现静脉血栓[7]。通过对相关置管危险因素予以分析后,应该给予患者相应的预防护理干预。首先针对合并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该首先予以相关的治疗,给予相应的降糖、降压等治疗。针对恶性肿瘤或者化疗阶段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该定期对其血小板和相关的凝血功能予以检查和记录,观察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或者其他并发症状产生[8]。整个护理操作过程中做好消毒工作,确保护理处于无菌条件下实施,在进行穿刺时若是必要可以通过超声予以穿刺,尽可能降低反复穿刺给血管造成的伤害,做好相应的抗凝治疗。整个护理过程分为置管前评估、置管后评价,其中做好导管的维护以及健康知识的宣教。
综上所述,置管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因素主要有导管留置时间、血小板数、年龄以及穿刺静脉等,依照相关的静脉血栓危险因素予以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提高导管安全性,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芳,李惠玉,王玲,等.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17,17(2):71-73.
[2]林丽婵,甘淑贞,欧英慧.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恶性肿瘤留置PICC导管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与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10-12.
[3]李云芳,陈云.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9):18-20.
[4]Xiaohe Y,Shaojie Y,Mingjie W,et al.Risk Factors Related to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Nonselective Removal in Neonates[J].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8,2018(32):1-6.
[5]Yu-Jing L,Yan H,Jian-Mei L,et al.The incidence and predictors of symptomatic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ssociated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i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OncoTargets and Therapy,2018,11(36):3119-3127.
[6]Cerchione C,Perna MD,Pepa RD,et al.Front-Line Vascular Access Devices in Acute Leukemias–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Versus Traditional 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A Phase IV Randomized Trial(NCT02405728)[J].Clinical Lymphoma Myeloma and Leukemia,2017,17(30):S396-S397.
[7]刘阿敏,荣加.PICC导管穿刺、维护和使用过程中出现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4):709-710.
[8]林国芳.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设备,2017,2(32):3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