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42例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空心锁定板治疗,观察组的患者采取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数据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4%;对照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1例尿路感染、3例患肢远端肿胀疼痛;观察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经过对症治疗均好转,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用微创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法,对患者损伤少,术后恢复快,患者比较容易耐受,术后固定相对稳定,降低了因骨折需长期卧床而引发的并发症,并降低了致残和致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闭合复位;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郭龙彪.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134,136.
0引言
转子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之间的骨折,是髋部骨折的一种。好发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骨质疏松,轻微外伤(如跌倒)即可导致骨折。对于转子间骨折治疗,既往多采取保守治疗,目前,治疗理念是建立患者髋部基本功能,尽早使患者离床,恢复其患者一般活动,较少并发症,从而减少死亡率。只要无绝对禁忌症主张尽早实施手术治疗[1]。为与同行交流分享,现将4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42例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21例患者中,12例男性,9例女性,年龄66~88岁,平均(74.6±3.5)岁。摔伤8例,车祸伤7例,重物砸伤3例,高处坠落3例。根据Evans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7例、Ⅳ型8例、反转子骨折1例;观察组21例患者中,11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65~89岁,平均(73.9±3.8)岁。摔伤9例,车祸伤6例,重物砸伤4例,高处坠落2例。根据Evans分型[2]:Ⅰ型3例、Ⅱ型4例、Ⅲ型8例、Ⅳ型4例、反转子骨折2例。42例患者中有40例合并有1种或多种的内科疾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分型等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取股骨近端空心锁定板治疗:麻醉成功后,取患者股骨近端约15 cm的纵向切口,皮肤、皮下阔筋膜及股外侧肌依次切开,使股骨大转子顶点充分暴露后,复位骨折处,于外侧放置空心锁定板,将股骨颈螺钉的导针打入,经“C”臂透视机确认位置后,沿导针将股骨颈空心锁定螺钉拧入,在依次拧入其他螺钉固定好,放置引流管,依次缝合包扎。
观察组的患者采取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麻醉成功后,经“C”臂透视机下牵引患肢使骨折端闭合复位,并于股骨大转子4~5 cm处取纵向切口[3],依次切开皮肤、皮下阔筋膜及臀中肌,充分暴露股骨大转子顶点,经“C”臂透视机确定定位针的方向与进针位置,开口器开口后,于股骨髓腔通过骨折端沿开口器放置导针至股骨远端,透视机下明确导针位置后,远近端扩髓后将PFNA主钉放入,将导针拔出后锁定全部锁钉,放置引流管并以此缝合包扎。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临床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康复:患者于术后行走自由,无疼痛感觉;好转:患者于术后可下床行走,仍有痛感;无效:患者于术后下床行走受限,疼痛无改变。总有效率=康复率+好转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予以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予以t检验,数据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数据显示,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方分别为(95.3±28.6)min、(277.3±121.9)mL、(8.4±4.3)d、(14.1±1.8)d,观察组分别为(48.7±13.2)min、(62.4±18.5)mL、(4.2±3.1)d、(7.8±3.6)d,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两组的临床效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4%。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术后并发症:对照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1例尿路感染、3例患肢远端肿胀疼痛;观察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经过对症治疗均好转,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详见表1、表2、表3。
3讨论
现实生活中,除了少数严重的创伤,骨折很少导致患者直接的死亡。然而髋部骨折却特别容易导致老年人的死亡,根据国内外临床统计[4],老年人的髋部骨折,1年后的生存率大概是50%,也就是说,骨折1年后,50%髋骨骨折老年人会在1年内因各种并发症致死。另外老年人多伴有一种或多种内科疾病,耐手术的能力下降,因此在治疗方法上多选择保守治疗。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手术技能的提高以及手术器材的逐渐改进,多数的老年骨折患者都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手段,并在临床上取得了较高的临床效果。
PFNA属于一种新型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和高位转子下骨折。具有以下特点:(1)主钉设计符合人体股骨解剖,与之非常匹配;(2)主钉近端6°外展角方便自大转子间置入,手术操作方便,对股骨头的血运影响较小;(3)主钉远端有一定的弹性,使置入方便有效;(4)主钉的长度有短型200 mm、标准型240 mm和加长型300~420 mm三种型号,适应证广泛;(5)刀片为螺旋设计,成角稳定性非常高,具有宽大的表面积和逐渐增大的内芯直径,可通过打入填压松质骨,提高刀片的锚合力。适合骨质疏松的患者使用;(6)刀片置入简单快捷,可通过自动锁定防止刀片及股骨头旋转;(7)骨折复位后相对稳定,能够早期活动并能减少并发症。
本组研究数据显示,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分别为(95.3±28.6)min、
(277.3±121.9)mL、(8.4±4.3)d、(14.1±1.8)d,观察组分别为(48.7±13.2)min、(62.4±18.5)mL、(4.2±3.1)d、(7.8±3.6)d,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两组的临床效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4%。术后并发症:对照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1例尿路感染、3例患肢远端肿胀疼痛;观察组出现1例肺部感染,经过对症治疗均好转,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
综上所述,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用微创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法,对患者损伤少,术后恢复快,患者比较容易耐受,术后固定相对稳定,降低了因骨折需长期卧床而引发的并发症,并降低了致残和致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家才.32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28(5):400.
[2]张广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2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3,27(4):288.
[3]Mereddy P,Kamath S,Ramakrishnan M,et al.The AO/ASIF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a newdesign for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proximal femoral frac tures[J].Injury,2009,40(4):428.
[4]李静宏.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19(5):51-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