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8 15:55: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的主要致病菌,且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西方率先发现此致病菌并提出相关诊疗,总结出有效的临床治疗原则,并不断改良根除方案,后随着对HP的深入研究,中医根于其理论基础对HP感染提出了其独到的见解及辨证论治思路,提高HP根除率、降低不良反应。本文将对幽门螺杆菌中西医认识、治疗及各自治疗优劣势进行概述。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中西医;研究进展;优劣势

本文引用格式:赵琪,刘兴山.中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1):104,106.

0引言

幽门螺杆菌因其高传染性、致病复杂性、表现多样性等越来越受到现代人们的重视。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螺旋形、微需氧菌,于198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沃伦和马歇尔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胃黏膜标本中提取出,这一发现成为里程碑式的研究[1]。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HP列为Ⅰ类致癌因子[2]。流行病学显示,Hp在世界范围内感染率高达50%,而我国是HP感染的高发区,感染率约为56.22%[3-4]。自发现幽门螺杆菌至今长达30多年的过程中,西医提出了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三联疗法、四联疗法,具体包括使用抑酸药、抗生素、铋剂等,疗效显著,而随之带来的是耐药性及抗生素、铋剂相关性不良反应。近几十年来中医对Hp感染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向世界展示了中医解决这一难题的信心与决心,其联合西药的抗菌效果也逐渐得到肯定。本文将对中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1西医对致病机制的研究

目前西医认为Hp的致病机制复杂、尚不明确,经过大量研究总结出Hp的致病机制主要包括:Hp的定值、毒素引起的胃黏膜损伤、宿主的免疫应答介导的胃黏膜损害以及Hp感染后胃泌素和生长抑素调节失衡所致的胃酸分泌异常等[5]。Hp可以将尿素水解为碳酸氢盐、氨从而降低胃内的酸性环境,使细菌周围形成一个中性微环境,故HP在pH很低的环境中生存下来[6]。此领域仍待开发,接下来进一步精准的关于感染机制的研究是我们治疗的基础。

2西医根除HP治疗方案

京都共识建议只有在人群中HP根除率超过90%的方案才可用于经验性治疗。[7]1996年,确立了三联疗法(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7~14 d),后随着克拉霉素耐药率上升,其疗效逐渐下降。[8]后应用非铋剂四联疗法包括序贯疗法、伴同疗法、混合疗法、反混合疗法。目前铋剂四联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疗效得到认可、被推荐为一线治疗的方案。在对抗HP的战斗中,有许多新思路被提出,如开发新的抗生素(米诺环素、头孢菌素等)[9],加用胃黏膜保护剂(替普瑞酮、铝碳酸镁等)[10],联合使用益生菌,甚至提出开发疫苗等。

3西医治疗的优劣势

西医在根除HP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总结出了比较全面的根除适应症,使诊、疗、预防均相对系统、完善,得到了医生与患者的认可。然而三联疗法根除率在逐年降低,成为我国根除Hp的一线治疗方案铋剂四联疗法,亦存在诸多问题,铋剂可引起口苦、舌苔发黑、粪便发黑、肾功损伤,抑酸剂可引起皮疹,皮肤瘙痒,肝酶一过性升高,连续口服抗生素可引起胃肠道菌群失调,反而导致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减弱,治疗效果不佳。无论何种原因的根除率下降,均应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

4中医的病因病机分析

中医学认为HP属“邪气”范畴,具有“热”“毒”的之性[11-12]。“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脾胃虚弱时,HP乘虚侵犯胃腑,从而导致HP相关性胃病。韩立民[13]通过对胃脘痛中医证型同HP感染关系的研究中发现,肝胃郁热、胃中蕴热型HP的检出阳性率最高,胃阴不足、脾胃虚寒证中HP检出率低,说明HP性质偏于热、毒,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湿热、血瘀是主要病机,有“本虚”亦有“标实”。

5中医药治疗

中医的治疗原则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为主。HP感染属“外邪”,有“热”“毒”之性,“治标”以清热解毒、芳香化湿;“治本”以补脾益气、理气和中。现代药理学研究,具有清热解毒、芳香化湿作用的中药对HP有抑制或杀灭的作用。朱雪琼等[14]以党参、白术、茯苓、柴胡、白芍、枳壳、八月札、莪术、黄芩、佛手、半夏为基本方,随症加减结合三联疗法治疗HP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单纯接受三联疗法的对比研究中,发现接受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患者HP根除率高。换个角度考虑,HP感然必然引起胃黏膜损伤,进一步使脾胃运化功能受损,所以需要可促进胃黏膜愈合,加强消化功能的药物来“扶正”。目前临床上多以清热解毒药、芳香化湿药、健脾和中药为主。

\

 
6中医治疗的优劣势

目前虽未有充分研究证明单独应用中医药治疗可成功根除HP,但中医药在抗幽门螺旋杆菌方面,有特色有优势,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舌苔脉象及疾病的发展以辨证论治,求本求源,不论是单味中药,还是复方制剂、经方验方,随证加减用药,可更好的改善病人的症状、减低愈后复发率,长期使用无耐药性、不良作用较少。但目前中医对HP研究还处于临床总结、小样本探索阶段,实验样本不够大、一部分数据可靠性不强、缺乏药理及动物实验研究,无法建立一套能从根本上消除H.Pylori感染的治疗方案。

7展望与未来

针对目前HP治疗现状,我们应坚持个体化、精准化治疗,选择药物时去考虑患者既往用药史、药物过敏史、初始治疗还是补救治疗等。更主要的是思考如何发挥中医药优势,走出我们中国人根除HP的特色之路,筛选出无毒副作用中药,创立规范化治疗方案,去研究根除HP在预防胃癌方面的更多可能性。所以,治疗HP是目前医药学界研究的重大课题,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减少不良反应是目前我们医生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参考文献

[1]Blaser MJ,Atherton JC.Helicobacter pylori persistence:Biology and disease[J].JClinInvest,2004,113(3):321-333.
[2]COVERT L,BLASERM J.Helicobacter pylori in health and disease[J].Gastroenterology,2009,136:1863-1873.
[3]汪荷,黄津芳,赵鸿雁,等.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调查[J].中国卫生统计,2012,29(5):734-736.
[4]张万岱,胡伏莲,萧树东,等.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15(5):265-270.
[5]孔祥晔,欧阳建东.益生菌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9):63-64.
[6]郭延军,郭轩,李林.序贯疗法联合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临床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6,26(1):41-44.
[7]SUGANO K,TACK J,KUIPERS E J,et al.Kyoto global consensus eport on Helicobacter pylori gastritis[J].Gut,2015,64(9):1353-1367.
[8]刘文忠,谢勇,陆红,等.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中华消化杂志,2017,37(6):364-378.
[9]BAI P,ZHOU L Y,XIAO X M,et al.Susceptibilit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to antibiotics in Chinese patients[J].J Dig Dis,2015,16(8):464-470.
[10]戴立娜,崔梅花,傅怡,等.含PPI标准三联疗法联合替普瑞酮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研究[J].胃肠病学,2016,21(3):156-160.
[11]Shan ZW,Shen H,Zhang MJ,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iation syndrome es in stomach disease and Helicobacter pylori[J].World J Gastroenterol,1996(2):73-75.
[12]戴高中.对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肠病的思考[J].中医杂志,2005(5):323-325.
[13]韩立民.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HP感染的关系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90-91.
[14]徐艺,叶柏,单兆伟,等.中草药单味与复方对幽门菌抑制作用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8,8(5):292-29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46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