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在长骨拼接过程中易出现的几个疏漏的问题,并分析产生这些的原因,提供一些解决方法。(1)依照程序,拼接后图像发生有错位的现象。(2)检查过程中,曝光突然中止。(3)长骨拼接的延伸功能。(4)应清除立位架上的所有标记。这些问题基本上不是由于设备问题引起的,而是工作的疏忽或不了解设备性能引起的。
关键词:长骨拼接;DR;侧弯
本文引用格式:赵幼平.长骨拼接中容易疏漏的问题[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1):375.
0引言
长骨拼接的临床意义,一般用在在于双下肢负重全长和脊柱全长摄影检查,双下肢负重全长能够在同一个影像中全面显示从骨盆至踝关节的下肢情况,对髋关节角度的测量,髋和膝关节矫形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而全脊柱则显示从颈椎到尾椎的结构,对青少年的脊柱侧弯的测量程度有和后续的手术矫正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前长骨拼接已弃用过去普通胶片和CR等方法,基本上是DR占主导地位。由于IP板及平板探测器的限制,对超过其范围的脊柱、下肢病变的患者,无法在一副图像上直影像测量及临床治疗需求,影像清晰度、对比度具有一定接显示。DR的拼接也主要是根据二次或三次的曝光,在曝光后显示的影像之间的重叠部分由软件进行处理,但由于各种人为的原因,软件的自动处理往往同实际有些偏差,因此必须要由人工进行微调,才能保持影像的正确性。下面介绍几例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疏漏的检查,供大家引起注意。
1依照程序[1],拼接后图像发生有错位的现象
判断一幅是否拼接成功的图像应该根据拼接图像上椎体、骨干上下缘解剖结构是否完整、重叠区域两侧图像密度是否有差异来决定。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了图像错位的现象。过程如下:待曝光后生成的初始影像,依照设定的程序进行人工调节,最后得出的影像有明显的错位现象。我们用的是PHILIPS宙斯DR设备,人工微调主要是以标尺为参照物,上下两幅影像中重叠部分中相同数字进行上下左右的移动,使之原来有模糊的数字变成重叠清晰,这样可以出现一幅完整的清晰地长骨拼接图像。但由于在长骨拼接检查中,严格要求被检人处于固定静止状态,不能有轻微的肢体或身体的移动。由于在长骨拼接的曝光过程中,球管在一定角度中上下工作和平板是处于上下移动状态,而脊柱的长骨拼接被检者多是青少年,在这过程中易出现惊慌现象,身体会不自觉发生颤抖或左右移动,就会出现拼接时出现错位现象,下肢的全长拼接,主要用于膝关节的病变可能进行关节置换检查,被检者基本上是老年人,由于膝关节的疼痛,往往会出现下肢的站立不稳而发生移动。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嘱呼被检者,在检查中设备会出现的情况,告诫被检者不要惊慌,固定自己的身体,如有必要,可以用束缚带进行固定。
2检查过程中,曝光突然中止
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原因。(1)在长骨拼接的曝光过程中,曝光手闸是必须处于常压状态,这个时间相对于一般的检查的曝光时间要长许多,在曝光过程中,如果有稍稍松开曝光手闸,就有可能会导致曝光的中止。(2)如果长骨拼接架的位置不正确,也可能会导致曝光的中断。这主要是由于长骨拼接的曝光过程中,平板会做上下的移动,如果长骨拼接架位置不正确,在平板的移动过程中,与长骨拼接架发生接触并卡死,曝光即会中断。上述两种情况的发生,长骨拼接检查就必须进行重新校正位置从头开始检查。
3长骨拼接的延伸功能
目前长骨拼接的主要对象是下肢及脊柱全长,但根据临床的需要,有时为了了解上肢的情况,临床要求对上肢的检查进行拼接,但PHILIPS宙斯的检查功能目录中是没有上肢项目的,我们可以根据被检人员的体型身材,选择用下肢或脊柱项目来替代。但由于上肢的肢体结构厚度比下肢或脊柱为小,所以选择时必须降低曝光条件的KV和Mas,这样就可以清晰完整地上肢的结构影像。但我们要注意,不是所有的全长是要进行拼接的,在一些人的潜意识中,长骨必须拼接。要改变思路,避免对人体的无谓的伤害。
4应清除立位架上的所有标记
平时,我们在进行例如胸片、腹部立位检查时,为了减少差错,通常会在立位架上贴一个标记,例如左或右,便于识别。但由于长骨拼接是进行分次曝光的,每一次曝光时,都会把贴在立位架上的标记记录在影像上。在我们进行图像拼接时,拼接好的影像会有2个或3个的标记存在,这在诊断或临床进行手术时会发生误解。所以在进行长骨拼接摄影时,一定要清除立位架上的标记物。
以上的几个问题,是我们在检查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但并不是由于设备的故障而引起的。主要是在我们工作中由于疏漏或不了解设备的功能引起的,但也因此会对设备的性能产生怀疑。这些问题有文献曾经提过[2],我们也曾发生过由于拼接产生的错位,在诊断时出现误诊,因发现及时,未造成后果。所以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穆玉娟.DR全脊柱、全下肢成像技术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7,07(1):372-373.
[2]张茸,朱冬青,李励,等.数字化全脊柱成像技术在脊柱侧凸畸形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1):180-1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