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医教协同背景下老年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8 11:26: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学人才的培养,是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的前提和关键。而伴随我国老龄人口的逐年增加,对高等老年医学人才的需求越发迫切。因此,如何通过老年医学研究生教育,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老年医学高水平人才;如何通过医学院教育与医疗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出有专业老年科医师资格,同时又具有高水平的实践操作能力、高水平的老年医学研究水平的高水准人才,是我国老年医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一个迫切的课题。本文针对上述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理论探究及建议。

关键词:老年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帕丽达·阿布来提,王瑜,高颖.医教协同背景下老年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179,204.

0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一个时期内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培养全面掌握老年医学知识的人才显得日益重要。根据老年医学的特点,在老年医学专业人才的筛选、课程设置、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科研创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如何在新型医教协同下培养高质量、全面发展的老年医学专科医生迫在眉睫。提高老年医学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满足目前社会对老年医学专业的需求,保证老年医学专科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就成为目前值得深入研究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老年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总结,分析这一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具体方法和具体措施,希望为老年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出有益的建议。

\

 
1医教协同背景下目前老年医学研究生培养现状

1.1现行“四证合一”培养模式的意义


四证合一中的四证,是指“毕业证、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1]。四证合一的培养模式,是依据1993年原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和2014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而建立的一种医学研究的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建立和实施的目的,是让医学研究生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临床能力、临床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老年医学研究生在毕业时可以具有相应的临床应用的能力和水平。通过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让社会资源、医疗资源得以更充分的利用,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一毕业就可以具有高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水平,充实紧缺的医师队伍[2]。

1.2“四证合一”培养模式对专科的培养不突出

按照研究生培养计划,研究生入学时根据报考专业,本身有自己的专业,在培养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时有专业针对性。但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里仅进行了二级学科的划分,未对三级学科进行进一步细分;包括临床轮转科室的安排,也是在二级学科的划分基础上,以住院带教医师的要求进行。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专科研究生的专业没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体现,缺乏对专科研究生的三级学科进行“专”而“精”的培养和学习,不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

1.3忽视了对学生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证合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多、要求高,因而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在实验室进行深入的科研研究,再加上毕业论文没有对基础课题研究的要求,因而造成了对科研思维和能力训练的忽视。

2老年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建议

2.1导师负责制


研究生长期在外轮转,缺少在导师指导下的临床工作实践,因此造成学生经过研究生的学习和培训后,其三级学科临床技能不足[3]。临床轮转质量的高低反映的是规培的质量。开题、课题实施、论文撰写、答辩质量的高低反映的是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这两个质量需要一起抓,是面对新的局面及挑战,既往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良,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4]。通过制定研究生导师岗位责任,明确导师职责,加强研究生导师岗位管理,各种形式的导师培训,树立导师们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及恪尽职守,严谨治学,教书育人,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和提升指导能力的信念[5]。

2.2优化课程设置

“四证合一”的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在不同医学院校的具体实施时,采取了不同的课程设置。对于选修课程,导师需要严格把关、指导学生认真、负责地选课。对于选修课程,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强调研究生自觉性、自学能力和对科研兴趣的培养。强调专业英语全程的强化与提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优化知识结构。重点要求学生培养和提高文献检索及信息利用能力和阅读、利用文献、提炼文献的能力。

2.3优化专科培养方案

为提高“四证合一”的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的实际教学效果,真正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素养、较高知识水平、较高科研能力的高等级医学人才,应针对该教学模式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进。可以通过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学术的交流和竞赛、专家学者的专业讲座、学生辩论赛等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还应当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多学科知识的学习,以提高对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对于学生自身专业,应当尽量在医院的轮转中进行三级学科的详细划分,以让学生能够积累专业知识的实践经验,提高临床的专业技能,能在毕业时成为一名称职的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2.4加强临床能力培养及考核

提倡学生撰写疑难病案,讨论结合文献回顾的病案分析汇报,以锻炼学生的深入思考能力、文献阅读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以提高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临床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教研室切实加强平时轮转质量的提高,科室负责教学的主任或者秘书要合理安排学生转科时的患者管理,让所有研究生通过住院病房轮转都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临床实践和操作,以提高其临床的实际能力[6]。

2.5提高临床能力与科研能力的培养

学校和医院应要求研究生在平时繁忙的临床工作中,至少每轮转一个科室要书面提交一份读书报告或者最新进展英文翻译,一份文献复习形式的疑难病案讨论幻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科室的临床科研观察研究。导师要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完整的科研活动,逐渐建立起研究生独立的科研思维能力[7]。

\

 
3小结

“四证合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在医学理论和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在人们对医疗水平和健康的更高要求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需要广大医学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医院的临床医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对其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以满足社会和群众对高水平的医学专业人才的需要[8]。

参考文献

[1]鞠学红,管英俊,丁怡,等.“四证合一”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5):124-125.
[2]普娜,张河川.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背景下的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培养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5:16-20.
[3]陈晓东,王正,叶晓宪,等.5+3专业学位医学研究生实验室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4):559-562.
[4]汪明,刘开翔,谢席胜,等.导师负责制在“四证合一”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19-22.
[5]赵嘉芸.影响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与对策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12):141-142.
[6]丁雪丽,田字彬,荆雪.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现状及质量保障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5):167-168.
[7]李萍萍,王鹿,陆梅华.医教协同发展背景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探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8(1):15-18.
[8]张萍,张艳萍,梁德东,等.”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培养模式构建[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4):333-3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41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