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8 10:29: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循证护理对心血管病实施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并发症的作用。方法搜集本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100例需接受介入手术住院治疗的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50)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n=50)实施循证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措施应用于心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后,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良好,利于患者并发症出现概率的有效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的显著缩短,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循证护理;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应用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王俊.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335,351.

0引言

循证护理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之一,也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专业护理,循证护理的有效应用过程也是循证医学的实践过程。随着医疗行业的改革推进,对于护理模式的探究也会随之加深,在临床护理中循证护理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

 
在现代医学中,心血管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上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特有的优势[1]。但其缺点是专科操作复杂多变,术中或者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的可能较大,严重时有可能危及生命和健康。故而,如何最大限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时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势在必行。本文探讨了循证护理措施对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作用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100例需接受介入手术住院治疗的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33例,女性患者为17例;年龄在39-68岁,平均年龄为(53.2±2.4)岁;实验组(n=50)患者中,男性患者为35例,女性患者为15例;年龄在39-70岁,平均年龄为(53.4±2.1)岁。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模式。

实验组患者在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基础的同时,再辅以循证护理干预模式。主在措施如下:

一是出血与血肿。手术过程中或者手术完成后,由于穿刺点压迫或者使用抗凝剂时间不够及方法不当,均可造成多数患者出现血肿及出血现象;而多次送导丝导致血管壁受损,血管脆性加大,血管鞘规格过大,凝血机制差,血小板功能减低等因素,也可导患者术后大部分肢端青紫、麻木、肿胀或者疼痛。因此,患者术后,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其切口有无渗血,确定病变范围及皮下淤血情况,穿刺肢体有无局部肿胀,指端血液循环情况,同时指导患者保持患侧肢体伸直,正确卧床休息,以免沙袋滑落。如果患者主诉患侧肢体疼痛,护理人员需要立即查看,一旦出现血肿,立即联系医生处理。

二是血栓形成或栓塞。由于术前患者就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因此,在手术过程中,为避免导致血管和血栓痉挛,一方面需控制好操作时间,另一方面应保持动作轻柔。手术操作中,选择的导管鞘型号要合适患者,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认真查看患者有无麻木感,肢体血运情况,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等,同时患者的穿刺部位的情况为依据实施减压[4]。

三是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所谓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是指术中外周大动脉受到介入导丝及导管的刺激,由迷走神经反射区进入血管运动中枢,从而抑制了交感及副交感神经传出的纤维[2,3]。术后患者多因血容量不足、疼痛刺激、尿潴留以及精神紧张等引起眼前发黑、发冷汗、头晕及血压下降和面色惨白等症状。一经发现患者存在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护理人员应立即取患者去枕平卧位,为防止患者出现窒息,将其头偏向一侧,同时立即为其吸氧,及时应用药物抢救,确保静脉通路通畅,快速补充血容量,以确保其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四是术后低血压。术前禁食禁水、术中时间过长、术后大量失血均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因此,为防止术后低血压,需合理安排手术时间,视情选择合理的禁食时间。通常情况下,术后3h血压会明显降低,主要是由于高渗造影剂所致,护理人员需指导并帮助术后患者,尽快排出造影剂。

五是尿潴留。术中应用高渗脱水溶液,术后大量饮水,排尿习惯改变以及长时间卧床、情绪等因素,均可导致术后患者出现尿潴留。因此,护理人员应于术前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如果术后患者一旦发生尿潴留,需热敷小腹或通过播放流水声音促进患者排尿。

六是电极脱位。起搏电极脱位多是由于患者于术前因心肌梗死或者冠心病置入起搏器等原因,导致电极头的嵌顿固定较难。因此,医护人员需于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选择适合的电极;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起搏信号,叮嘱患者不可随意活动肢体,鼓励其卧床休息,以防止电极导线脱位。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主要指标为:出血与血肿、迷走神经反射、术后低血压、血栓形成或者栓塞[5,6]。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数据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计数资料以2检验,以P<0.05时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组间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较低,且P<0.05,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4.3±2.3)d与对照组的(6.1±2.1)d相比,住院时间更短,且P<0.05,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


3讨论

从以上对比分析可知,我国对于给予心血管介入术施以循证护理思想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人们对于护理要求的提高以及医疗护理模式改革的深入,护理模式已逐渐从依托护理经验向护理科学化方向转变。但目前现状并不乐观,大部分临床护理人员缺乏对循证护理的深刻认识,临床所采用的护理模式仍多为传统护理模式,致使科研信息及成果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7]。

本次分析探讨中,针对心血管介入术患者所采用的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主要表现在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明显更低,可见循证护理措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我们还发现,在推行循证护理的方法时护理工作人员需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护理理念要与时俱进,以确保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8]。

参考文献

[1]车兆梅.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6,22(19):90-91.
[2]皮寒寒,张亚娣,王想,等.心血管病患者在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行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1):162-163.
[3]郭秦琴,李敬.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6,22(5):122-123.
[4]朱小琴.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5,21(16):143-144.
[5]肖莉、谢拉.询证护理在无肝素CRRT病人预防体外凝血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7):2644-2645.
[6]李玉兰,邓鑫.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13,15(66):169-170.
[7]胡璇.浅析循证护理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9):140,225.
[8]谢晶敏.循证护理在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2):119-1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40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