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天麻钩藤饮可用于眩晕或头痛的治疗,在骨伤科及内科中有广泛应用,通过对近期天麻钩藤饮单独用于或与其它疗法相结合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的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查阅与检索,对当前此方剂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状况展开探讨,旨在给予后续临床研究与治疗以一定借鉴。
关键词:天麻钩藤饮;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头痛
本文引用格式:曹康军,李引刚.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1):105-106.
0引言
在骨伤科,颈椎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主发群体为中老年者,这些年年轻人患此病的数量日渐增多[1],其主要特别表现为退行性病理改变的一类病变,椎动脉型颈椎病(简写为CSA)的界定为:钩椎关节增生,使得椎动脉受到刺激与挤压,以致脑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以头晕、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约占颈椎病的25%[2]。针对CSA,采取西医疗法存在明显局限性,无法获得满意疗效,同时治疗花销巨大,传统中医药蕴含无尽的精华,可通过诸多中医方法来治疗CSA,并可以实现理想疗效,被大量推行于临床领域。在治疗此病方面,中医存在多种方式,诸如针灸、中药与手法等,此次研究重点对当前天麻钩藤饮单独用于或与其它疗法相结合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的研究状况进行分析,旨在给予CSA临床治疗实践以更具价值性的借鉴。
1天麻钩藤饮的临床应
天麻钩藤饮方剂内含石决明、钩藤、天麻等合计11类成分,具备滋补肝肾、散热活血、祛风平肝作用,主要用于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偏头痛及儿童多发抽动症[3]。众所周知,此方剂在治疗高血压,尤其原发性高血压方面,具备显著治疗效果,针对11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人,赵建河根据入院时间把这些病人分别归入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前者采取开博通治疗,后者选择天麻钩藤饮疗法,发现,就疗效而言,相比对照组,治疗组优势明显[4]。高血压,中医又称之为“眩晕”。“颈性眩晕”(最早由Ryan GMS等提出)[5]的发病机制学说中椎动脉受压及供血不足是重要的一个方面[6]。大部分研究人员的观点是:颈性眩晕症状类似于CSA[7]。李俊海等认为,对于肝阳上亢型CSA,天麻钩藤饮具备适用性[8]。肝阳上亢存在急躁易怒、头痛以及头晕等表现[9]。鉴于此,针对肝阳上亢型CSA,可选择应用天麻钩藤饮疗法。(异病同治)
2天麻钩藤饮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临证指南医案·眩晕门》对眩晕的病因进行了描述,认为不是因为“外来之邪”,而是“肝胆之风上冒”,若情况严重,甚至可导致“昏厥跌扑”。天麻钩藤饮中天麻“为治风之神药”,有效成分天麻素具有镇痛、抗眩晕等功效[10],在治疗“风虚眩晕头痛”方面具备良好适用性,钩藤轻清且凉,可发挥“泻火,定风”作用,主治“肝风内动、头痛眩晕”,临床可用于肝阳上亢型头痛、偏头痛的治疗[11]。针对由椎动脉血供缺乏或受压引发的头痛、眩晕,天麻钩藤饮具备突出疗效,进而实现满意疗效,同时结合临床辩证加减,使得天麻钩藤饮疗效更为突出。龚龙(北京中医药大学)以61位CSA病人当做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方式分成对照组(n=29,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用量5mg/次)、治疗组(n=32,采用天麻钩藤饮治疗,用量1剂/d,早、晚服用),在总有效率上,前者为79.3%,后者为93.7%[12]。通过以上研究可发现,在治疗CSA方面,相比西药氟桂利嗪,天麻钩藤饮疗效更好。陈雪华等通过随机方式把98名CSA病人分成常规组、天麻钩藤饮组这两组,各组例数均等,前者采用颈复康颗粒治疗,后者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疗法,发现,就疗效而言,相比常规组,天麻钩藤饮组较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13]。通过研究具备临床典型表现的3例CSA病人,刘攀等研究者发现,天麻钩藤饮加减能够使CSA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14]。对于80例CSA病人,李瑞达等把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仅采用静滴长春西汀治疗,后者采用静滴长春西汀+天麻钩藤饮汤剂加减治疗,结果显示,在有效率方面,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达67.5%、92.5%,P<0.05[15]。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对于CSA,采取天麻钩藤饮及其加减方案可实现满意疗效,不管单独应用或结合应用西医内治与否。但中药治疗只是中医的冰山一角,使用天麻钩藤饮及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同时配合手法或针灸等中医技巧,是否会具有更好的功效?
3手法及针刺等配合天麻钩藤饮治疗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在治疗CSA上,天麻钩藤饮具备确切疗效,如果结合中医手法会实现何效果呢?首先我们应明确手法、针刺等对于治疗CSA是否具有确切临床疗效。通过程式推拿手法,王宇晨将60例符合条件的病人分别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前者程式推拿手法治疗,后者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16]。通过临床观察,针刺或针刀等对于CSA确有疗效,且方便易行[17-19]。除外仍有大量关于针灸、推拿等治疗CSA的文献。通过随机方式,何飞将80名CSA病人分别归入推拿组、治疗组,前者选用推拿疗法,后者应用推拿+天麻钩藤饮加减疗法,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比推拿组为高[20]。对于124名CSA病人,张力把其分别归入推拿组与中药-推拿组,前者仅采用中医推拿治疗,后者采用中医推拿+天麻钩藤饮治疗,经过4周治疗,发现,在总有效率上,推拿组、中药-推拿组分别达74.19%、93.55%,P<0.05[21]。通过随机方式,施战宝等把96名CSA病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采取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颈托支具外固处理,后者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颈托支具外固定处理,发现,在总有效率上,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5.83%、83.33%,P<0.05[22]。此项研究也证实了,相比氟桂利嗪,天麻钩藤饮疗效更为突出。针对80例病人,焦乃军把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选择颈复康颗粒疗法,后者选择针刺+天麻钩藤饮加减疗法,针刺穴位包括两侧的后溪、完骨与风池,发现,在总有效率上,相比对照组,治疗组较高,且P<0.05[23]。通过随机方式,盖引莉等把112例颈性眩晕病人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例数均等,其中前者应用天麻钩藤饮治疗,后者应用天麻钩藤饮+经颅磁刺激治疗,发现,在评分与改善程度上,相比对照组,试验组均较优,P<0.05[24]。针对109例CSA病人,卢雄把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前者仅采用手法治疗,后者采用手法+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发现,在总有效率上,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显著较高(P<0.05)[25]。彭世端采用奇偶数将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天麻钩藤饮合温胆汤加减,后者在中药基础上加用手法,结果发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P<0.05[26]。通过彭世端的临床观察,可以说明无论哪种治疗方法居于首位或者用来证明另一种方法的有效性,效果优于单一治疗。通过文献检索结果可知,在治疗CSA方面,相比单一疗法,天麻钩藤饮+手法(或针刺)疗法的疗效确实更具优势。
4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
上文列出众多通过天麻钩藤饮加减来治疗CSA的研究资料,同时基于临床层面分析,针对临床疾患,中医实施中药治疗,很少有完全遵从原方开具中药处方的做法,或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行药物加减,或多方联合用药。基于多年骨伤科临床实践积累,李彦民老中医提出:导致高龄CSA病人眩晕的原因通常是肾虚,肝阳上亢型(即处于发作阶段)可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味疗法[27]。吾师李引刚临床中常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而成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良好。针对98例临床CSA病人,梁东升基于天麻钩藤饮方进行白芍、麻黄、葛根等的加减,并根据辨证论治加入不同药味,临床效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6.9%[28]。针对肝阳上亢型CSA患者,熊昌源等采取天麻钩藤饮+葛根治疗,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29]。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天麻钩藤饮联合其他内服中药治疗也在此说明之内,无需过多赘述。辨证加减治疗充分体现了我国中医传统特色以及整体观思想。
5讨论
此研究所提及的天麻钩藤饮治疗CSA,辨证都是肝阳上亢型或风阳上扰型,通过对上述多文献的研究,天麻钩藤饮在临床治疗CSA的效果显著,能明显减轻病人的痛苦。临床领域可通过诸多方法来治疗CSA,诸如单用、结合应用,在疗效上有所区别,然而可明确,就治疗肝阳上亢型颈椎病而言,相比单一疗法,天麻钩藤饮+中医针灸或手法等效果更突出。但目前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仍存在一些问题,(1)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30],治疗上尚未建立统一标准;(2)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辨证较为复杂,各味中药剂量及药物需根据不同病人进行变化,无形之中加大了临床中的治疗难度,且疗效标准未进行统一;(3)上述文献各研究人员未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对疾病后续恢复或复发状况了解不足,对临床治疗的完全开展有一定的限制;(4)目前有较多文献对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CSA进行了临床观察,但大多大同小异,本文只摘录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数据。为了更为清晰地认知CSA(肝阳上亢证)采用天麻钩藤饮疗法所能实现的疗效,更为有效地实施临床研究,应进一步制定统一疗效标准并及时了解病人的后续情况,使用更加严谨的循证医学理论进行指导。天麻钩藤饮的临床应用与探究应持续实施,从而更好地服务广大病人。
参考文献
[1]陈腾,姚新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13,42(01):49-50.
[2]陆福,赵亚男,刘浩伟,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药临床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07):1035-1038.
[3]阚振棣,刘岩,杜武勋,等.天麻钩藤饮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7,37(02):367-370.
[4]赵建河.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03):103-104.
[5]王勇,沈峥嵘.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06(06):501-505.
[6]马江涛,张银刚,袁启令,等.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16,28(10):32-37.
[7]刘文英,于广莹,金鸿宾.颈性眩晕的诊治国内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01):55-58.
[8]李俊海,王庆甫.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证型及治疗概况[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5(02):41-43.
[9]王海霞.肝阳上亢证中医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
[10]李燕,谢淼,邵明莎,等.近10年来天麻的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12):2987-2993.
[11]霍青,赵婧,李运伦.钩藤临床应用研究概况[J].山东中医杂志,2010,29(06):426-428.
[12]龚龙.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13]陈雪华,黄东万,廖淑兰.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8例效果观察[J].海峡药学,2017,29(11):120-122.
[14]刘攀,王官林.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眩晕型颈椎病的典型病例[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8):32+34.
[15]李瑞达,陈建锋.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肝阳上亢证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2):142-143.
[16]王宇晨.程氏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17]李慧.针刺配合手指点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
[18]王浩然,贾红玲,张永臣.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概况[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02):195-197.
[19]陈诚.针刀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脑供血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
[20]何飞.推拿联合天麻钩藤饮化裁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21]张力.中医推拿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1):75-76.
[22]施战宝,崔艳莹.天麻钩藤饮辨证加减配合颈托外固定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03):534-536.
[23]焦乃军.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0):245-246.
[24]盖引莉,李振斌,崔晶.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疗效[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0):127-128.
[25]卢雄.中医骨伤手法与中药内服联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J].甘肃科技,2017,33(01):120-121.
[26]彭世端.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08):78-80.
[27]李引刚,刘艳平,朱宏,等.李彦民主任医师治疗颈性眩晕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05):14-15.
[28]梁东升.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8例[J].四川中医,2007(05):72-73.
[29]熊昌源,刘松林.天麻钩藤饮加葛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1例[J].湖北中医杂志,1996(05):20.
[30]王勇,沈峥嵘.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06(06):501-5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