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不同营养干预方案的临床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6 15:49: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不同营养干预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起,到2019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食管癌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肠外营养,于术后采取中心静脉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其中营养液中包含电解质、长链脂肪乳、微量元素、复方氨基酸、葡萄糖以及维生素等;观察组患者则采取肠内营养支持,在手术中麻醉师需要和术者进行配合,采取经鼻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同时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后1周~天内实施改为经口进食,由流质食物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食物和普食。对比两组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胸腔引流量以及胸腔引流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ALB、TP、PA等营养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5.26%,对照组为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手术后通过早期采取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更好地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并促进其胃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关键词:食管癌;肠内营养;并发症

本文引用格式:张芳.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不同营养干预方案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1):202,205.

0引言

食管癌为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一类恶性肿瘤疾病,此类患者的病程时间相对较长,同时患病后出现进食梗阻,因此食物摄入量显著减少,许多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情况,造成机体免疫能力降低[1]。同时术中创伤影响术后禁食时间相对较长,患者接受持续性的胃肠减压,也将进一步加重其术后机体营养不良,容易诱发术后感染以及吻合口瘘等相关术后并发症,对于患者术后康复产生严重影响。因而手术后针对食管癌患者开展行之有效的临床营养支持,对于促进其尽快康复意义重大。现阶段的营养支持主要包括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本文旨在分析食管癌患者手术后采取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应用价值[2]。

\

 
1资料及方法

1.1患者资料


抽取院内自2016年1月起,到2019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食管癌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组。观察组:38例,男女性别比为21/17,年龄区间处于54~82岁,均值(69.3±1.4)岁。对照组:38例,男女性别比为20/18,年龄区间处于53~84岁,均值(68.6±1.7)岁。两组线性资料比较,P>0.05。

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食管癌的临床诊断标准;(2)具备手术指征;(3)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晓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1)术前合并严重性营养不良情况者;(2)并发糖尿病、肝硬化以及高血压等疾病者;(3)合并免疫性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肠外营养,于术后采取中心静脉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其中营养液中包含电解质、长链脂肪乳、微量元素、复方氨基酸、葡萄糖以及维生素等;观察组患者则采取肠内营养支持[3,4],在手术中麻醉师需要和术者进行配合,采取经鼻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在术后24小时之内实施周围静脉输注,氯化钠+葡萄糖2 500mL,同时经由鼻部滴入等渗盐水,剂量为250mL,温度控制在30℃。于术后第二日开始应用营养泵经由鼻管行瑞速灌注,剂量为500mL,速度为35~55mL/h,之后结合其耐受程度逐渐增加灌注量。患者接受肠内营养的第二日则可增加至1 000mL,并以50~60mL/h的速度进行灌注,于次日则可增加至1 200~180,保持75~100mL/h的速度,直至最终达到全量。同时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后1周~天内实施改为经口进食,由流质食物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食物和普食。

1.3评估指标

(1)对比两组术后恢复的临床指标,包括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胸腔引流量以及胸腔引流时间等;(2)比较两组术后的机体营养指标,包括清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以及前清蛋白/PA;(3)对比两组术后的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的相关数据均以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通过(±s)描述,行t检验和2检验,P<0.05代表差异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恢复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胸腔引流量以及胸腔引流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

\
 
2.2两组术后营养指标对比

观察组术后ALB、TP、PA等营养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

 

2.3两组术后并发症率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5.26%,对照组为21.05%(P<0.05)。


\

 

3讨论

食管癌患者接受手术前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进食障碍,再加上肿瘤消耗等相关因素影响,容易产生营养不良状况,同时手术期间应急反应和创伤进一步增加了营养不良,容易诱发术后感染情况,并导致切口延迟愈合,因此加强食管癌患者手术后的早期科学营养支持,对于促进其尽早康复意义重大。现阶段营养学提倡的支持标准是胃肠道不存在功能障碍的情况下应优选肠内营养,当患者无法应用肠内营养的情况下可考虑肠外营养。研究中发现[5],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在术后6小时左右便可产生,因此手术后6小时即可开展肠内营养支持,因此这也就为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通常来说食管癌患者手术后禁食时间相对较长,因此加强科学营养支持至关重要。虽然通过在术后采取肠外营养能够改善其机体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然而肠外营养方式容易导致肠道黏膜发生屏障、功能性障碍以及细胞异位,并出现肠黏膜萎缩等情况,对于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的尽快恢复产生了不良影响。而与之相比,采取肠内营养支持则更符合患者的生理特征,通过术后少量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恢复自我调节能力,并降低机体感染发生风险有利于促进机体的尽早康复,这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机体免疫力等均具有重要作用[6,7]。同时有研究中发现,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和免疫功能恢复,同时肠内营养支持可经由门静脉得以吸收,有助于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调节,特别是患者术后早期鼻肠管营养素相对不足,因此通过静脉营养给予补充是必要的。从本次的研究对比结果来看,观察组通过采取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该组术后各项康复指标优于对照组,特别是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这也进一步提示,对于食管癌患者来说于术后早期采取肠内营养支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Siegel RL,Miller KD,Jemal A.Cancer statistics,2019[J].CA Cancer J Clin,2019,69(1):7-34.
[2]曲鹏程.早期行肠内外营养支持及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营养状态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10):159-160.
[3]缪薇菁,俞晓艳,顾爱琴,等.食管癌微创术后肠内营养治疗504例疗效分析[J].肿瘤学杂志,2019,(5):450-452.
[4]板利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106-107.
[5]夏丽红,李川,田玉芹,等.食管癌术后经空肠造瘘肠内营养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药杂志,2018,(12):1089-1091.
[6]王琴,熊玉华.在食管癌患者僧帽状浆肌瓣吻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作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8,(12):29-31.
[7]张帆,赵飞,刘威,等.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血糖控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8):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28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