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综述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4 13:39: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且该病比较容易复发,患者复诊率较高,这对患者带来了极大地心理及经济上的压力,近几年临床上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法在不断创新,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其中中医药通过其辨证论治的特点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笔者通过归纳、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将近几年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整理于本文,以供广大同道共同参考。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治疗;综述

本文引用格式:肖慧明,彭莉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综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1):135-136,139.

Overview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

XIAO Hui-ming1,PENG Li-li2*

(1.Graduate Schoo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Jiangxi;2.Department of digestion disease,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Jiangxi)

ABSTRACT:Functional dyspepsia(FD)is a more common disease in the Department of Digestive Medicine.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the incidence of the disease has also increased year by year,and the disease is more likely to recur,and the rate of relapse of patients is higher.This has brought great psychological and economic pressure on patients.In recent years,clinical treatments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 have continued to innovate and have achieved considerable results.Among them,Chinese medicine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treating the disease throug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dialectical treatment.By summarizing and collating relevant literature,the author collates the methods of treating functional dyspepsia in recent years for the reference of GuangDatong Road.

KEY WORDS:Functional dyspepsia;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Summarize

引言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以慢性消化不良,症状多、起病缓慢,病程反复为特点的疾病。其临床表现[1]有进食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上腹胀气等。诊断标准参照[2](罗马Ⅳ):

(1)符合上述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2)除外器质性、代谢性、系统性疾病证据。(3)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根据一项统计调查发现,该病在我国发病率可高达40%,约占消化内科门诊一半以上,且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3]。目前还不明确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具体病因,其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内分泌紊乱、肠屏障功能受损、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4]。西医针对该病主要有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肠动力、抗幽门螺旋杆菌、抗抑郁治疗等。但是长期服用西药易出现耐药情况,从而影响治疗疗效,且针对所有患者西医治疗方案均大同小异,有时难以达到治疗效果,甚至毫无效果。而中医针对患者予以整体把握及辩证施治,且治疗手法多样,往往可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就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各种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

 
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论述

中医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未设单独的病名,而是依据其饱胀感、上腹痛等症状将其归属于“胃痛”、“痞满”等范畴。《伤寒论》中指出“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此条解释了痞满病的定义,与FD症状相符,故临床多从痞满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古代医家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主要有感受外邪、饮食内伤以及情志失调等[5]。《诸病源候论·脾胃诸病候》云“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景岳全书·脾胃》曰“胃司受纳,脾主运化,一运一纳,化生精气”;以上两条充分阐释了脾胃气机升降功能在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的作用,若脾胃气机功能失调则会影响食物消化能力,从而导致胀满等症状的发生,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故其病机当以脾胃升降失职,中焦气机不利为主。《景岳全书·痞满》言及“怒气暴伤,肝气未平而痞。”由此可见肝对于该病也有影响。肝主疏泻,通畅全身气机,可协调脾胃升降功能,对脾胃运化功能起着促进作用。若暴怒伤肝,肝郁气滞,肝失疏泻,横逆侵犯脾胃,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则可出现腹胀、腹痛、呕逆等症状。近几年,医家在继承上述观点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各自的观点。田德禄[6]教授认为本病主要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所致,胃气壅滞、湿热内蕴为其病机,并指出治疗时当依据病位所在从肝、脾、胃论治。甘爱萍[7]教授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特点后提出其病因病机为:脾胃气虚是根本,气机失调是关键,饮食不节是起病之源,情志内伤是难治之因。治疗中当以调理气机为关键。王俊[8]等认为FD的病因以内因为主,其中饮食、情志占内因的一半以上(53.85%),病机以气滞为主,共出现32个频次,占所有病机的22.86%。姜树民[9]教授认为情志、饮食、外感是FD的基本病因,其中情志失调引起的气机不畅既是FD的主要致病因素,又是导致FD反复发作的一个重要诱因,其病位主要在于脾胃,但是不局限于脾胃,还可涉及五脏。王平[10]教授运用证素和脏腑辨证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位后按其病位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胃(68.33%),肝(48.33%),脾(42.50%),肾(7.5%)。病机排序:气滞(55.83%),气虚(44.17%),湿(10.83%),热(10.83%)。

综上所述,FD发病与饮食、情志关系密切,情志又占据主导地位,《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此说明情绪对于疾病的重要影响作用。病机为气机阻滞,脾胃运化无力。病位主要在胃肠,与五脏关系密切。病性属虚实夹杂,实者以气滞、食积、淤血停滞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致。虚者为脾胃虚弱,运化无力。

2中医治疗方法

2.1中医经典方化裁治疗FD


黄丽红[11]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温胆汤加减,对照组给予胃苏颗粒,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海萍[12]将86例F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吗叮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经典方半夏泻心汤,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评分上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对患者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唐燕[13]等对逍遥散加味治疗FD进行Meta分析后得出结论,逍遥散加减治疗FD的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且能显著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西药少(P=0.03)。王充[14]以柴胡疏肝散为实验组,黛力新为对照组治疗FD伴焦虑状态,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1.34%,对照组78.25%(P<0.05),HADS积分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进而说明柴胡疏肝散能够显著改善F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黄颖杰[15]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胃动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时发现,柴胡疏肝散可以抑制杏仁核分泌CRH,并提高人体胃动素从而使胃动力增强,促进胃排空。

当代医家对于中医经典方药灵活把握运用,依据辩证论治的原则用于治疗FD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无论在症状改善、复发率、不良反应等方面均优于纯西药治疗,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且现代实验室研究的发展也为中医经典方药的科学性提供了一定的佐证,这让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领略经典方剂的魅力。

\

 
2.2现代医家自拟方药治疗FD

现代医家在学习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人的体质、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因素,辩证的使用一些自拟方药治疗FD,取得了可观的成果。王国莲[16]使用自创消痞方(党参、白术、干姜、桂枝、半夏、石菖蒲、远志、黄连、炒麦芽、吴茱萸、桔梗、枳壳、麦冬、炙甘草)治疗功能消化不良患者86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口服,经过1个月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P<0.05)。张一昕[17]将119例F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对照组59例,实验组给予自拟疏肝健脾安神方(柴胡、石菖蒲、莪术、黄连、厚朴、枳壳、郁金、半夏、炒白芍、炒白术、茯苓、百合、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合欢皮),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联合黛力新,通过观察症状改善、HAMA及HAMD评分等得出:疏肝健脾安神方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组,且对患者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因此值得临床推广运用。李保良[18]教授自拟健脾化痰方治疗FD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总治疗率及胃泌素(Gas)、生长抑制素(SS)等情况,发现健脾化痰方对SS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Gas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说明健脾化痰方可能通过降低Gas及SS达到治疗FD的目的。肖振华[19]等以小鼠为模型研究自创胃康3号(柴胡、党参、白芍、佛手、延胡索、川楝子、丹参、炒白术、茯苓、木香、陈皮、甘草)对FD作用机制,最终发现胃康3号可以降低FD小鼠胃窦、十二指肠及脑组织NT、CGRP受体的表达,以此来影响脑肠轴达到改善胃肠功能的目的,这可能是胃康3号治疗FD的机制之一。

通过观察现代医家自拟方药,发现健脾和胃,疏肝理气仍是总治疗原则,各医家均围绕此原则自创方药,且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在所用药物中尤喜用柴胡疏肝理气,白术健脾和胃。《神农本草经》对柴胡的描述是“主心腹,去肠胃结气,饮食结聚”[20]。《本草汇言》:“白术,乃消食除痞之要药。”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柴胡所含的柴胡粗皂苷、柴胡多糖对多种实验性胃黏膜损伤模型有保护作用[21]。有研究表明白术中所含的白术内酯Ⅰ具有较强的增强唾液淀粉酶活性、促进肠管吸收、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且有明显促进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的作用[22]。当代医家依据各自临床经验所创的验方在实验研究及现代药理研究的帮助下充分证明了其可行性及科学性,值得推广运用。

2.3中成药治疗

中成药在治疗FD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刘晓艳[23]将91例F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对照组46例,研究组给予和胃冲剂(柴胡、党参、枳实、厚朴、木香、陈皮、甘草、豆蔻),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80.4%,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为(3.4±0.5)d,对照组为(7.8±0.8)d,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最终得出结论:和胃冲剂可以提升FD的临床疗效,且可以缩短疗程,值得推广。陈丽[24]使用十三味和中丸治疗肝胃不和型FD患者76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口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胃排空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十三味和中丸可以显著改善FD症状,且其促进胃排空的能力与多潘立酮相似。张清华[25]使用胃苏颗粒联合莫沙必利治疗FD患者2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莫沙必利,4周为1疗程,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比对照组好,且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胃苏颗粒联合莫沙必利较单纯使用莫沙必利在症状改善方面更具优势,值得推广。郭晟[26]等运用药理学手段研究达利通颗粒(柴胡、枳实、木香、清半夏、陈皮、蒲公英、炒六神曲、焦槟榔、焦山楂、鸡矢藤、党参、延胡索)治疗FD的机制,发现达立通颗粒能促进肠运动、对硫酸阿托品抑制平滑肌的作用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同时能增加胃动素释放和胃电活动等,说明达立通颗粒具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

中成药具有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疗程的特点,故广泛运用于临床。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FD的中成药有十余种之多,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可以发现每种中成药治疗作用均有不同[27]。在使用时我们当依据患者症状合理选用,不可一概而论。

2.4中医外治法

中医对于FD的治疗方法多样,除中医内治法外,针灸、推拿、穴位敷贴等中医外治法也可以改善FD症状。王国玲[28]用腹针治疗肝郁脾虚型FD患者,取穴下脘、中脘、关元、气海、双侧天枢,最终得出结论:腹针方法的运用,对于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及症状评分的改善效果明显。叶富文[29]等用腹部推拿法治疗FD患者66例,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及吗叮咛口服,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病证积分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部推拿可以用于治疗FD。付德高[30]等将120例FD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敷贴组、普通针刺组、西药治疗组三组,治疗1个月后得出结果:穴位敷贴组及针刺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90.0%,高于西药组77.5%(P<0.05),且穴位敷贴组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远期疗效明显明显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P<0.05),由此说明穴位敷贴在改善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上具有优势。

中医外治法在临床治疗中有着媲美药物治疗的作用,可以用做辅助手段协助治疗FD以达到快速治疗的目的。其中尤以针刺疗法更为常用,孙忠人[31]等对各医家针刺治疗FD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后归纳如下:针刺可良性调节胃肠动力、可以调节特定的认知脑区神经活动,对脑-肠轴起到影响作用、可调节脑肠肽代谢等,这些作用机制说明针刺在对FD治疗方面有不亚于药物的地位。我们在治疗时可以选用适当的方法帮助治疗FD,以期达到最快最优的效果。

3总结

综上可知,中医在治疗FD上有着临床治疗率高、疗程短、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等特点,中医外治法也为治疗FD提供了一定的辅助手段,使得FD的治疗变的简洁有效。且中医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兼顾对患者的体质调理,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增强了患者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但仍有不足之处:(1)脑-肠轴被认为是FD发病的重要因素,但目前中医治疗对脑-肠轴的影响的研究较缺乏。(2)在选取实验对象时缺乏统一的选取标准,且选取的观察对象较少,这使得研究结论缺乏说服力。(3)大多数实验研究是以小鼠建模为主,临床方面研究不足。(4)对治疗效果的判定尚缺乏统一标准,这使得多数实验结论存在争议。我们要在学习他人的经验方法的同时注重其中的问题,并予以改进,争取研究出快速高效的FD治疗方法,以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方秀才,侯晓华,译.罗马Ⅳ功能性胃肠病[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558-578.
[2]Stanghellini V,Chan F K,Hasler W L,et al.Gastroduodenal Disorders[J].Gastr oenterology,2016,150(6):1380-1392.
[3]Kwan A C,Bao T,Chakkaphak S,et al,Validation of RomeⅡcriteria for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by factor analysis of symptoms in asian patient sample[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3,18(7):796-802.
[4]张慧华,邓燕,李中跃.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9(07):602-607.
[5]张伯礼,薛博瑜.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50-156.
[6]李志红.运用田德禄教授“清降”理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J].现代中医临床,2017,20(2):45-46.
[7]梅应兵.甘爱萍脾胃病学术思想及诊治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经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
[8]王俊,张翼宙.基于量化分析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病因病机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2):300-302.
[9]赵珊.姜树民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
[10]刘广棵.运用证素和脏腑辨证探讨并比较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变本质[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
[11]黄丽红.加减温胆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06):190-191.
[12]张海萍,陈慧勇,骆建善.半夏泻心汤加味联合吗丁啉辅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51(06):59-61.
[13]唐燕,唐梅文,楼茜欣,等.逍遥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的Meta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04):695-699.
[14]王充.柴胡疏肝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状态38例[J].陕西
[15] 中医,2013,34(10):1321-1322.黄颖杰,郑新梅.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气郁结证患者胃动
力及胃肠激素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3):1408-1410.
[16] 王国莲.自拟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24):3668-3670.
[17] 张一昕,王石红,韩雪,等.自拟疏肝健脾安神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抑郁60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学,2017,34(02):77-80.
[18] 周瑜.健脾化痰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泌素和生长抑素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19] 肖政华,谭芊任,崔峻松.胃康3号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胃窦、十二指肠及脑组织NT、CGRP受体表达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9,59(10):46-49.
[20] 陈蔚文.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7-58.
[21] 李冀,李想,高彦宇,等.柴胡-白芍配伍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07):8-12.
[22] 陈冰冰.白术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0):101-102.
[23] 刘晓艳.和胃冲剂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J].临
[24] 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0):21+23.陈丽.十三味和中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疗效及对胃肠动
力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7,9(04):93-94.
[25] 张清华.胃苏颗粒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2):167-168.
[26] 郭晟,张俊明,郑国安,等.达立通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作用机理研究[J].中国药物评价,2018,35(03):183-189.
[27] 张声生.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中医杂志.2017,32(6):2595-2598.
[28] 王国玲.腹针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34(08):1229-1231.
[29] 叶富文,宋剑立,林立群.腹部推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有效性探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22(16):86-87.
[30] 付德高,张红星,周利,等.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4,36(03):3-6.
[31] 孙忠人,田洪昭,尹洪娜,等.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25(11):138-14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07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