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从“女子以肝为先天”思想论治月经病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4 09:17: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根据“女子以肝为先天”的思想理论为指导,从肝经的循行,肝与天癸,肝于肾的关系论治月经病,结合女性的生理特点,从疏肝、养肝、清肝、柔肝、平肝的基本治疗方法上论治月经病,随证灵活加减,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月经病;女子以肝为先天;疏肝;养肝;清肝;柔肝;平肝

本文引用格式:刘莹莹,刘伟,赵永艳,等.从“女子以肝为先天”思想论治月经病[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1):284.

0引言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云“女子以肝为先 天”,其说明了肝与女性的生理、病理关系很密切,尤其与月经病关 系紧密。通过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实践,结合本人的体会,从以肝 为先天与女子的月经病的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以飨同道。

1月经病概述

月经病,以月经周期的异常,或经期、量、色、质的异常或伴随 月经周期及绝经前后出现明显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包括:月经 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过多、经量过少;经间期出 血、崩漏、闭经、痛经、经期延长、绝经前后诸证等。

2理论溯源

2.1从肝经循行方面来看,足厥阴肝经起于大敦(足大趾背的毫毛处),止于百会(巅顶),“肝脉绕阴器,抵少腹,夹胃贯膈布胸胁,经乳头上巅顶”,肝经与任、冲、督三条经脉均有交会, 三阴交是肝经与冲脉的交会穴,曲骨、中极、关元是肝经与任脉的交会穴,百会是肝经与督脉的交会穴。一源三起,冲、任、督脉均起于胞中,如肝气失调,可引起女子经带胎产等疾病,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任脉主胞胎,督脉入络于脑,调节情志,因此,肝与情志及经、孕、胎产密切相关。

\

 
2.2肝与月经正常来潮所起的作用《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 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从此文可以看出,冲脉充盈,任脉畅通,与 月经正常来潮有关键的作用,肝主藏血,肝主疏泄,肝的功能正常是 维持月经正常的基础。肝气调畅,精神情志正常,则气畅血旺,血海 蓄溢正常,月经自然正常。临床可见,肝气郁滞,疏泄失常,能影响到 脾胃、胆汁的正常运行,气血生化乏源,而导致月经紊乱,临床通过调 整女子肝气,促使气血正常运行,从而经血有源,月经正常来潮。

2.3大医名家对肝、月经的认识清代医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为风木之脏,又为将军之官,其性急而动,故肝脏之病,较之他脏为多,而于女子尤甚”[1] 清·罗美《古今名医方论》云:“肝之所以郁者,其说有二:一为土虚不能升木也,一为血少不能养肝也。 盖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若中气虚,则九地不升,而木因之郁,阴血少,则木无水润,而肝遂以枯”。脏腑论治,肝属木, 脾属土,木能疏土,土能养木,土虚木乘,气机阻滞,肝失疏泄,血行受阻,而发痛经 [2] 从肝论治痛经,应遵循《内经》“木郁达之”的原则 [3]《济生方·肝胆虚实证治》载:“夹肝者……谋虑过制,喜怒不节,疲劳之极,扰乱其经,因其虚实,由是寒热出焉。”[4] 由此可见, 肝失疏泄,气机失调,脏腑气血紊乱,导致月经失调。临床可见,只有肝气调达,肝血充足,疏泄正常,从而冲任通,经水调。

2.4肝与肾的关系肝肾同源,肝属木,主升主动,肝主疏泄,肾属水,主生长发育, 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肾司封藏。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肝肾协调,天癸正常,血海充盈,则月经正常。“女子以肝为先天”,基于此观点,相辅相成。

3治疗原则

《灵枢·五音五味》曰:“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女子以肝为先天,女性的一生经历了月经、妊娠、生产、 哺乳一系列过程,多次失血,容易导致肝血不足,肝失濡养。另外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生活压力很大,从而造成肝气郁结,导致肝失疏泄,从而影响到肝的生理功能,进一步影响冲任二脉,气血运化失常,从而引起月经紊乱。从临证经验来看, 月经病的基本病机多是由于肝阴阳失调,气血功能紊乱,临床治疗月经病,从肝入手治疗,效果良好,这正印证了“调经肝为先,疏肝经自调”的说法。具体的治疗方法,我们在调肝理血的基础上,延伸出七部调肝法,略述一二:

3.1肝之疏泄失常,气机郁滞为妇科最主要的因素,我们常采用疏肝理气法。临床常用的方剂有: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逍遥散。 四逆散临床兼顾下焦,临床伴有腹胀,下腹隐痛以此方为主; 柴胡疏肝散兼顾中焦, 临床伴有脘胀胃痛, 嗳气纳差者以此方为主;逍遥散兼顾上焦,临床伴有头痛、胸闷、胁肋部胀痛、乳房胀痛以此方为主。

3.2肝气郁滞,日久化热,疏泄过度,血海不宁,血遂妄行,临 床常采用清肝解郁法。患者多表现为月经先期、月经量多、崩漏 等病症,同时多伴随有胸胁满闷,胁肋胀痛,不寐,舌红苔黄脉 数。以清肝凉血为主,常用的方剂有:清经散、丹栀逍遥散。

3.3肝肾阴虚之证,临床常采用滋补肝肾法。患者多表现为月经 后期、量少,甚至闭经,以及绝经前后诸证等病症。患者多伴随 有耳鸣耳聋,五心烦热,潮热汗出,口苦咽干,心烦失眠,此时 除了滋补肝肾之外,我们还需养阴血,清肝热。临床常用的方剂 有:一贯煎、两地汤、左归饮、杞菊地黄丸、二至丸。

\

 
3.4对于肝经郁热,兼有肾阳不足者,我们多采用清肝温肾法。临床常见寒热不均患者,一方面表现为月经先期、量多、崩漏, 另一方面又兼有经行腹痛、小腹发凉、经血暗红兼夹血块等寒象。 我们常在调肝理血的基础上,加用温经散寒的药物,常用的温经散寒药物有:乌药、元胡、肉桂、小茴香,常用的方剂有少腹逐瘀汤合丹栀逍遥散,右归饮,二仙汤。

3.5对于肝郁肾虚之证,临床多采用疏肝补肾法。肝主泄,肾主藏,肝肾同源,藏泄有度,血海满盈,则经水行止有度。疏泄太过, 则月经先期,疏泄不及,则月经后期,时而疏泄太过,时而疏泄不及,则月经先后不定期。常用的方剂有加味逍遥散合二至丸。

3.6所谓“柔肝胜于疏肝”,临床在滋补肝血的基础上柔养肝木, 我们多采用养血柔肝法。患者多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悸失眠, 面色萎黄,唇舌爪甲淡白,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临床常用的方剂有:四物汤、八珍汤、温经汤。

3.7对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证,临床多采用平肝敛阴法。患者多表现为经行头痛,经行眩晕,绝经前后诸证。临床多表现为, 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口干口苦,便秘,舌红苔少脉弦细数。临床常用的方剂有:杞菊地黄丸、三甲复脉汤。

临床论治月经病,源于以“女子以肝为先天”之理论,月经病的基本病理特点是肝的阴阳失调,气血紊乱。临床以疏肝、养肝、 清肝、柔肝、平肝的基本治疗方法,屡获良效。理论指导临床,我们需要不断的揣摩,不断的摸索,为更多的女性月经病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19(1):55-56.
[2]王小平 , 魏凤琴 . 张珍玉医案医论医话集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55-58.
[3]马玉屏 . 疏肝活血汤治疗血瘀型痛经 56 例 [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30(8):25.
[4]饶明俐 .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3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00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