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逐瘀止血汤加减治疗月经病验案举隅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30 16:45: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逐瘀止血汤是妇科名方,是临床常用方,有效方。笔者临床运用逐瘀止血汤治疗月经病,疗效好,见效快,疗程短,而且不复发。不仅可以免除患者反复做辅助检查及清宫之苦,而且花费较少。

关键词:逐瘀止血汤;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痛经

本文引用格式:陈英,王华杰.逐瘀止血汤加减治疗月经病验案举隅[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242-243.

0引言

月经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逐瘀止血汤出自《傅青主女科》,药物组成:生地1两(酒炒)、大黄3钱、赤芍3钱、丹皮1钱、当归尾5钱、枳壳5钱(炒)、龟板3钱(醋炙)、桃仁10粒(泡、炒、研),主要用于妇人高处坠落或闪挫受伤,以致恶血下流,有如血崩之状者。笔者临床发现运用逐瘀止血汤加减治疗这类疾病效果较好,现病案如下。

1经期延长

张某某,女,32岁,已婚,2016年7月20日初诊。近3月经期延长,每次月经2周左右方止,经色紫黯有块。刻下症见:经行1周未止,经量多有块,伴有小腹疼痛拒按,情绪急躁易怒,舌质紫黯,苔薄白,脉弦涩。辨证为气血不和,瘀血阻滞。治以活血祛瘀止血。处方逐瘀止血汤加减,具体方药:生地18 g、当归15 g、丹皮9 g、赤芍9 g、枳壳9 g、桃仁10 g、酒大黄10 g、龟板10 g(先煎)、香附10 g。4剂,水煎400 mL,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二诊2016年7月27日,患者自诉上药服用后即经量加大,且伴有大血块,腹痛加重。但服至第3天月经即干净,腹痛消失,至今未见异常。鉴于患者平素情绪急躁易怒,嘱继续口服逍遥丸1周。3个月后随访,患者月经正常,每次5 d即干净,无明显不适。

\

 
2经间期出血

石某,女,27岁,已婚,2016年11月30日初诊。近半年时值月经中期,阴道少量出血,淋漓1周方净。刻下症见:阴道出血2 d,血色黯有血块,伴有小腹痛,腰酸困,舌质黯有瘀点,苔薄白,脉沉弦。辨证为肾气不足,瘀血阻滞。治以补肾活血祛瘀止血。处方逐瘀止血汤加减,具体方药:熟地30 g、当归15 g、丹皮9 g、赤芍9 g、枳壳9 g、桃仁10 g、酒大黄10 g、龟板10 g(先煎)、续断10 g、杜仲10 g。3剂,水煎400 mL,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二诊2016年12月7日,患者自诉服完上药后血即止,目前无不适,嘱下次月经后口服六味地黄丸1周,平时注意早睡,忌辛辣寒凉饮食。2个月后随访,患者无不适。

3崩漏

周某某,女,54岁,已婚,2016年12月14日初诊。近半年月经淋漓不尽,经量时多时少。曾多方治疗效果不佳,服用止血药亦无效。刻下症见:月经淋漓不尽,半年来未有干净时,量时多时少,经色紫黯,时有小腹痛,血块排出以后则腹痛减轻,腰困痛,疲乏无力,面色暗黄,舌质黯淡有瘀斑,脉沉。辨证为冲任不固,瘀血阻滞。治以调补冲任,祛瘀止血。处方逐瘀止血汤加减,具体方药:黄芪30 g、党参15 g、熟地30 g、当归15 g、丹皮9 g、赤芍9 g、枳壳9 g、桃仁10 g、酒大黄10 g、龟板10 g(先煎)、续断10 g、杜仲10 g、仙鹤草30 g。7剂,水煎400 mL,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二诊2016年12月21日,患者自诉服上药后前2天血量增加,排出血块如小儿拳头大,后血量逐渐减少,精神好转,腰困好转,小腹痛消失。查舌黯淡较前好转,脉沉。继续予逐瘀止血汤加减治疗,具体方药:黄芪45 g、党参15 g、熟地30 g、当归15 g、丹皮9 g、赤芍9 g、枳壳9 g、桃仁9 g、酒大黄9 g、龟板10 g(先煎)、续断10 g、杜仲10 g、仙鹤草30 g、阿胶10 g(烊化冲服)。7剂,水煎400 mL,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三诊2016年12月28日,患者诉以上药物未服完,月经即止。目前无出血,精神较前明显好转,腰困痛消失,面色好转,舌质黯淡有瘀斑较前好转,脉沉。后续予当归补血汤加减调理月余而安。2017年秋,患者因劳累加之情绪欠佳崩漏再发,继续予逐瘀止血汤加黄芪治疗而安,后绝经,至今随访未有不适。

4上节育环后经期延长

张某某,女,42岁,已婚,2017年11月15日初诊。自上环后近3月出现月经淋漓不尽,每次持续半月方净。刻下症见:本次月经持续8 d未净,月经量多有块,色黯,伴有小腹痛,腰困,面色黯,情绪急躁易怒,寐差,舌色黯,苔薄黄,脉弦。辨证为血热肝旺,瘀血阻滞。治以凉血清肝,祛瘀止血。处方逐瘀止血汤加减,具体方药:熟地30 g、当归15 g、丹皮10 g、赤芍10 g、枳壳10 g、桃仁10 g、酒大黄10 g、龟板10 g(先煎)、生地18 g、远志10 g、黄芩10 g、仙鹤草30 g。4剂,水煎400 mL,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二诊2017年11月22日,患者自诉服上药后腹痛加重,排出大量血块后腹痛缓解,服至第3剂,血即止。嘱服定坤丹2周。2个月后随访,患者月经正常,无明显不适。

\

 
5痛经

李某某,女,28岁,已婚,初诊2018年12月19日。自生完二胎后即出现痛经,至今已半年余。刻下症见:月经第2天,小腹疼痛拒按伴月经量少不畅,经色黯有血块,腰困,夜间手心热,舌色黯有瘀点,苔白,脉弦涩。辨证为气血不和,瘀血阻滞。治以活血化瘀,处方逐瘀止血汤加减。具体方药:熟地30 g、生地20 g、当归15 g、丹皮10 g、赤芍10 g、枳壳10 g、桃仁10 g、酒大黄10 g、龟板10 g(先煎)。4剂,水煎400 mL,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二诊2019年1月12日,自诉服上药后排出大量血块后腹痛消失,目前无明显不适,因惧怕本次可能会痛经,特来就诊,舌黯有瘀点苔白,脉弦。

辨证为瘀血阻滞,治以活血化瘀。处方逐瘀止血汤加减,具体方药:熟地12 g、当归12 g、丹皮9 g、赤芍9 g、枳壳9 g、桃仁9 g、酒大黄9 g、益母草30 g。3剂,水煎400 mL,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1个月后随访,患者自诉服上药后,2019年1月18日经至,无痛经发生。

6体会

逐瘀止血汤临床主要用于血瘀型崩漏[1]。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归尾、桃仁、赤芍活血化瘀止痛;丹皮清热凉血化瘀;大黄行滞逐瘀;枳壳行气破滞;龟板补肾养血、去瘀生新、调经止血。全方共奏活血止痛、化瘀止血之功。

笔者临床运用逐瘀止血汤治疗女性月经病,凡辨证为瘀血阻滞型,均可加减运用,且效果较好。其临床见效快,一般3~5剂即可见效,患者服用过程中可能伴有腹痛或月经量增多等,但只要患者排出为血块伴精神好,即可大胆服用。因其方中行气活血之品较多,笔者临床不会让患者久服,一般中病即止。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28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