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养老院老年人跌倒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3 11:17: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跌倒是指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跌倒是导致老年人伤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人跌倒后机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进而出现功能状态衰退的情况,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可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老年人带来较大的痛苦,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本文针对养老院老年人跌倒原因进行分析以及相关护理的对策做研究。

关键词:养老院;老人;跌倒;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黄金美.养老院老年人跌倒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322+324.

0引言

老年人跌倒以65岁以上较为多见,主要是肢体失控发生跌倒。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逐渐减退,往往伴有多种慢性基础疾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发生跌倒的可能性也更大[1]。因此,对造成老年人发生跌倒的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提升老年人对跌倒的认知度、预防跌倒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2013年至2018年在我院养老跌倒的老年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发生的时间段,为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为加强老年人的安全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

\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科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到我科疗养的出现跌倒的老人78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25例,年龄60-93岁。纳入标准:①跌倒,是指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1]。②患者年龄≥60岁。排除标准:眩晕症相关疾病。

1.2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疗养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出现跌倒的老人78例,包含患者年龄、性别、跌倒前是否使用药物、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1.3结果。78例老人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分布:早上11例,中午5例,下午9例,上半夜29例,下半夜24例,晚上发生率占跌倒事件的67.9%,跌倒地点在卫生间发生概率最高,占43.6%,见表1。


\

 

2跌倒原因分析和处理对策

2.1卫生间地面湿滑及入厕后体位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视力的下降,老年人骨骼肌功能及下肢肌肉力量下降,导致肌肉、关节功能减弱,大脑应急反应能力及肢体活动能力下降,易引起跌倒,入厕后体位改变过快(久坐后突然站立)、地面湿滑、老人不用扶手是老年人跌倒的高危因素。提示护理人员经常强化安全教育,在卫生间及走廊贴醒目提示语,强调体位急速改变及不用扶手导致跌倒的严重性,提高养老老年人对跌到危险的认知度及自我防范意识。

2.2老人预防跌倒依从性低。老人入住养老院后,对跌倒的危险性认识不足,不能全面掌握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夜间,多数老人不想打扰值班工作人员而自行起床,体质较弱而去卫生间途中跌倒。林可可等[3]对106例住院患者安全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发现,老年人虽然跌倒的发生率最高,但在预防跌倒方面的评分处于中等水平,预防跌倒的自我防范意识较弱。而且到养老院养老都是没有家属陪同的,所以,在老人入院时,护士应对老人跌到风险进行评估,对易发生跌到的老人反复强调跌倒的不良后果,教会老人预防跌倒的有效方法,嘱老人站立或卧位起身时动作要缓慢、如厕时尽量使用扶手等,强调体位改变时需遵循“三部曲”[4],即平躺30s,再坐起,坐起30s再站立,站立30s再行走,做到经常提示,强化老人预防跌到意识,提高老人的预防跌倒依从性,改善养老院老年人预防跌倒的意识及行为。

2.3老年人生理机能降低。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老年人生理器官功能不断减退,加上大部分入住养老院的老年人伴有不同程度和种类的疾病,有导致系统功能降低,关节呈现出退行性改变,反应迟钝,感觉平衡能力变弱,步态不稳、某些药物影响,易因姿态不稳导致跌倒。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老人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锻炼,可使肌肉柔韧性、力量、平衡能力、协调性、步态灵活性及稳定性等增强,进而降低跌倒风险。有研究平衡训练与下肢肌力锻炼可将老年人跌倒风险明显降低[5];改善老人饮食,增加营养,从而增强老人健康,对于便秘的患者,应给予粗纤维饮食等。

2.4完善各项设施、加强重点时段、重点人群和重点地点的管理。保持房间光线充足、物品摆放整齐,老人平时活动行走路线避免出现障碍物,用物放置于易取之处;增加廊道扶手,劝说有跌到风险的老人选择使用合适的手杖或助行器,同时完善卫生间安全警示标识,使用防滑地垫等设施;给老人穿防滑的胶底鞋,大小应合适,避免衣裤过长,配以合适的眼镜、助听器来弥补视觉、听觉上的障碍,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有跌到倾向的及时纠正。夜间,由于老人卧床时间较长,体位改变时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者意识没有完全清醒状态,从而增加跌倒的风险;对夜间习惯起床入厕老人使用夜灯,做好协调夜间重点时段护理人员的配置,护理人员增加夜间巡视次数,对高跌倒风险的老年人,在老人睡觉前护理人员需提醒其做好入厕准备,活动不便者将小便器放置其床旁或告知其夜间入厕时呼叫护理人员协助等,提高护理安全警惕。

2.5护理人员知识缺乏,护理人员预防跌倒相关知识培训。护理人员是知识宣教的执行者,其自身知识缺乏时会影响老人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对跌倒的预防知识和对老人宣教能力至关重要。重点加强护理人员对预防跌倒相关知识培训,内容包括:①跌倒风险评估表的使用;②易跌倒的高危因素、易跌倒的人群;③易引起跌倒的药物掌握:④预防跌倒的有效措施以及沟通的技巧等,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

3结论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进入养老院养老是更多家庭选择的养老方式,老人的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在我国,跌倒事件位于各类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前3位,是65岁以上老年人首位伤害死因[6],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逐步退化,加上老年人自身的疾病,和长期使用一些药物,发生跌倒的几率也增加,个别老年人不服老、好强、对自身能力下降评估认识不足等也是跌倒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加强老年人的安全管理措施,通过不同渠道宣传跌倒的因素、预防跌倒知识等,根据入院时对老年人进行的跌倒风险评估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与指导,对身体机能较弱的老年人增加营养,给予相应的理疗增强机体活动力量,做好日常生活指导,积极预防跌倒的发生[7]。此外,由于老年人对药物因素引起跌到认知度不足,我们有义务对老年人的用药指导,强调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减少因药物因素发生跌倒的可能性;同时做好心理护理,消除老年人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产生的顾虑。在设施设备上尽量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保障老人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欧洲,陕海丽,于春妮.老年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研究进展[J].预防医学,2017,29(11):1127-1132.
[2]熊玉干.品管圈活动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4):338-4351.
[3]林可可,赵静.住院老年患者安全行为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6(8):11-13.
[4]朱晓影.预防骨科患者跌倒的流程管理[J]护理学报,2011,18(1B):25-26.
[5]陶鑫,张晓静,卢艳,等.老年住院患者跌倒评估与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l):165.
[6]董璐,周洁,徐国会.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1):30-31.
[7]王彦艳,刘延锦,娄小平.113例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护理学报,2017,24(17):68-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923.html
本文标签: 养老院 ,老人 ,跌倒 ,护理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