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腕踝针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1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3 09:41: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腕踝针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数表分组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1例,将其分组为A组(n=16例)和B组(n=15例),其中对B组使用常规的治疗措施,而A组则以腕踝针为主对患者实施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A组经过治疗后VAS疼痛评分(2.83±1.14)分显著低于B组经过治疗后VAS疼痛评分(4.25±1.53)分(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使用腕踝针进行疾病的治疗,患者经过治疗后疼痛问题有了显著的改善,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腕踝针;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周博.腕踝针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1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68+70.

0引言

神经根型颈椎病作为颈椎病疾病中的一种疾病类型,主要是因为患者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到压迫而产生的疾病,这种疾病对于患者正常生活的开展有着极大的阻碍, 会导致患者颈部症状、根性痛、根性肌力障碍、腱反射改变等问题的出现,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持续下降,需要结合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1-2]。为此我院将收治的 31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疾病治疗研究报告的制定,现研究结果表明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2 月通过随机分组我院收治的 31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一组 A 组(n =16 例), 男性 9 例, 女性 7 例, 患者年龄 25-70 岁, 均值为(47.22±1.26) 岁。另一组 B 组(n =15 例),男性 7 例, 女性 8 例,患者的年龄 26-69 岁,均值为(47.09±1.33)岁。被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之间的差异具有可比性, 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治疗方法。B 组:常规治疗措施的运用,即指导患者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进行药物治疗。在对患者实施治疗期间,医务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每天服用 1 次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规格:0.1 g×10 片,国药准字: H20010604),服用剂量为每次 1 片,以 3 个月为 1 个疗程对患者实施 1 个疗程的治疗。A 组:腕踝针针刺治疗在患者疾病中的运用。医务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治疗期间,为保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上 4 区、上 5 区和上 6 区为患者的治疗区域对患者实施消毒,并对其进行针刺治疗。在治疗期间, 医务人员可以使用苏州市华伦医疗用品有限公司顺和牌针灸针 0.25 mm×25 mm 无菌针灸针进行针刺。医务人员需要一手对针刺点下部进行固定,并通过另一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抓住针灸针的针柄,以针体与皮肤呈 30°的方式将治疗用针刺入患者的皮下浅层组织。若医务人员将针刺入患者的体内后感觉针下松软,并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酸、麻、胀、痛感方面的问题,则表明对患者的针刺治疗选择在了正确的位置。针体自然垂倒贴近皮肤表面,轻轻推进针体,若患者经过针刺之后存在着不适感,则需要结合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为患者进行针的深度和方向上的调整。针刺完毕后, 予医用无菌敷贴覆盖进针口,并使用医用胶布对针柄进行固定,对患者进行 30 分钟的留针治疗。为保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医务人员需要每天为患者治疗 1 次,同样以 3 个月为 1个疗程对患者实施 1 个疗程的治疗。完成治疗后,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问题的改善情况。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VAS 疼痛评分进行对比。VAS 疼痛评分:满分为 10 分,0 分:无痛;3 分以下: 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6 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 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 影响睡眠。分数越低越表明患者疼痛问题得到改善,治疗效果显著。

1.4统计学分析。以 SPSS 24.0 作为统计学软件进行研究对象数据的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s)表示, 而(%)则表示所有的计数资料,使用 t 和 χ 2 对两组检测对象的数据进行检验,若两组之间存在着差异,则以 P< 0.05 表明其中存在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 组经过治疗后 VAS 疼痛评分(2.83±1.14)分显著低于B 组经过治疗后VAS 疼痛评分(4.25±1.53)分(P< 0.05), 详见表 1。



\

 

3讨论

颈项部僵硬板滞、肩臂手指麻木疼痛是患者患上神经根型颈椎病之后的特点,对于患者正常生活的开展有着极大的阻碍,若患者不对自身疾病问题的改善提高重视,并且将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运用到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就会导致患者病情的持续恶化,不仅会导致患者在患病期间产生剧烈的疼痛, 同时还将会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造成严重的阻碍。以往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治疗期间,采取的治疗措施多是以常规的药物为患者实施治疗,比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的运用。这种药物在对患者实施治疗期间虽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缓解疼痛,但是如果患者的疾病缺乏稳定性,致使患者在恢复期间疼痛问题愈加恶化,药物治疗就会缺乏理想的效果,并且还很容易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受到并发症问题的影响。

因此为了对这种问题进行合理的改善,我国对于中医针刺治疗有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并且将其广泛的运用到了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而这其中,腕踝针理论就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对患者实施治疗的一种治疗措施,在《素问·皮部论》:“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中明确体现了十二皮部是体表皮肤按十二经脉走行分布划分的区域,是络脉之气散布的所在。按标本和根结理论,腕踝针的十二个刺激点均位于腕踝关节附近,通过针刺腕关节附近的皮肤可以调整脏腑和经络的功能,不仅能够帮助患者进一步的缓解疾病的疼痛,同时对于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效果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是一种高质量的治疗措施[3]。因此为了促进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身体健康,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治疗期间,需要将腕踝针针刺治疗运用到患者疾病的治疗过程中[4-5]。

结合研究,将腕踝针针刺治疗运用到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过程中,患者经过治疗后疼痛问题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P<0.05)。以此表明,腕踝针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运用,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帮助患者缓解身体方面的疼痛,拥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使用腕踝针进行疾病的治疗,患者经过治疗后疼痛问题有了显著的改善,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欧国峰,董博,刘继华,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07):115-117.
[2]姚敏.推拿结合电针与单纯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7):802-804.
[3]刘生发,张锋,王雅楠.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4(7):1867-1869.
[4]成建平.腕踝针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1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2(5):75-76.
[5]王真真.腕踝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快速镇痛效应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89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