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在慢性丙肝致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方面,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肝细胞损伤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慢性丙肝致肝硬化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在我院进行正常体检人群78例设为对照组,慢性丙肝致肝硬化患者设为实验组。给予两组患者实施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并分析其与肝细胞损伤之间的关系,最后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对慢性丙肝致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通过对比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与肝细胞损伤之间的关系,临床诊断价值数据显示:在肝硬化患者中,其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与肝细胞损伤之间的数据明显存在临床意义,而正常体检人群,其二者之间无特殊比较意义。结论在肝硬化患者的诊断方面,采用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分析其与肝细胞损伤之间的关系可有助于肝硬化患者临床诊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丙肝;肝硬化;T淋巴细胞;肝细胞损伤;意义
本文引用格式:蒋伟.研究慢性丙肝致肝硬化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肝细胞损伤的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211+282.
0引言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 反复发作引起的肝脏弥漫性损害引起肝硬化,其主要病因有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吸血虫感染导致 [1]。给患者日常生活及心理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为了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及身体康复,应对于该疾病进行积极有效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本研究主要针对在我院进行慢性丙肝致肝硬化诊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 T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与肝硬化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临床意义,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选择 2015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在我院进行慢性丙肝致肝硬化治疗的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在我院进行正常体检人群 78 例设为对照组,慢性丙肝致肝硬化患者设为实验组。其中实验组男性 38 例,女性 42 例, 年龄 35-78 岁,平均(54.2+4.3)岁。对照组男性 40 例,女性 38 例,年龄 36-79 岁,平均(55.5+3.8) 岁。患者入组标准:①所有参与人员均知晓同意此次调研,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实验组患者入院诊断均符合肝硬化临床诊断标准。③所有参与人员均无精神障碍疾病,可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 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所有参与人员进行血标本检测前一天,告知采血时间及注意事项,对于采集的标本出现明显溶血、凝血等应重新采集。血液采集完成按标准流程送至检验科检验,所有检验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且检验人员均为同组人员,利用统一仪器进行检测化验。在血液采集及检测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和人为因素导致的标本检验误差。抽血检查主要项目及步骤: 所有患者入院第 2 天早上 7 点进行抽血,同一组护理人员抽取所有参与人员静脉空腹血液 5 mL,主要检查项目内容有体内 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以及肝功能(γ- 谷氨酰转移酶GGT、血浆白蛋白ALP)的水平。患者在采血前,护理人员均告知采血目的,意义及相关采血前饮食运动注意事项,如饮食清淡易消化,不宜饮酒,不宜过度大量运动; 采血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一般情况,采血人员注意无菌操作, 并保证采集血液标本符合标准;采血结束后注意按压采血部位,并告知采集血液送检相关信息及报告结果。所有参与人员采血标本相关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均一致。
1.3观察指标。将两组患者所得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主要观察患者的 T 淋巴细胞与肝损伤之间的关系;并将其 T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与肝细胞之间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将所有数据运用 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算,比较数据间的差异性(P< 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参与人员,对其 T 淋巴细胞亚群与肝细胞损伤进行比较。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CD3+、CD4+、CD8+ 与 GGT、ALB 存在相关关系,其中 CD3+ 和 CD4+ 与GGT 存在极强负相关关系,CD8+ 与 GGT 存在极强正相关关系,CD3+、CD4+ 与 ALB 存在极强正相关关系,CD8+ 与ALB 存在强负相关关系,数据之间存在差异性(P< 0.05), 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1。
3结论
肝硬化是各类慢性肝炎发展形成的,病情发展到肝硬化阶段治疗颇为棘手,预后差,严重影响生活治疗,故非常有必要介绍如何防止病情发展至肝硬化,肝硬化阶段如何进行治疗。积极治疗肝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慢性肝病很难自愈,各类慢性肝病都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所以在肝炎阶段就应该规范积极治疗,如慢性乙肝、慢性丙肝、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选择合适检查:很多患者都会说“我没有不适,不会肝硬化的。”“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很多慢性肝病患者没有明显不适,这也是容易忽视的原因,所以定期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初步评估是否有肝硬化的可能,最近几个慢性乙肝的患者,球蛋白轻度升高,结合发病时间长、面色、舌脉等,初步判断有肝硬化可能,进一步查FibroTouch和磁共振诊断为肝硬化。所有的检查都有其局限性,B超不能发现早期的肝硬化,肝纤四项可以反应病情活动与否,医生需要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来判断,切不可依赖某一项检查。防止硬化用药:既然慢性肝病都有肝硬化的可能,临床结合病程、病情、症状、舌脉、检测结果等资料,如果考虑到有气滞血瘀的存在,此类病人容易向肝硬化发展,临床用药会酌情选用理气活血通络药物,阻止病情进展。引起肝硬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只有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硬化才具有传染性,一般来说,只有丙肝、乙肝,才可能慢性化,进而引起肝硬化,而甲肝和戊肝,都是急性、自限性肝病,就是说大都会在一定的时间内自行好转,所以很少会引起肝硬化。引起肝硬化的其他原因还包括,喝酒、脂肪肝、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代谢类疾病、遗传性疾病、药物等多种因素,而这些因素引起的肝硬化,都不具有传染性。但有些疾病具有家庭聚集性,可能是基因的关系,也有可能是生活习惯引起。一旦确诊肝硬化就应该规范治疗,延缓病情进展;定期随访,利于早期发现并发症或肝癌,给治疗留有更多的余地。肝硬化属于慢性的肝病,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比如乙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丙肝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等等。一旦发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受到明显的影响,同时也可能会有门脉高压一系列的表现,最终可能会导致多发的并发症而出现死亡[2]。该病病因的检查主要针对于是否有酒精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硬化,因此我们要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肝炎全项、病毒全项以及酒精检测。除此之外,我们要了解肝硬化的进展程度,可以查食管-胃底钡造影来了解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还可以做超声,直观了解肝脏情况,还能进行内镜检查,也可以确定有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必要的时候患者需要进行肝穿刺活检来进行确诊[3]。主要将在我院进行检查的患者与正常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组别,根据检验需要将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血液检查。主要检查其T淋巴细胞亚群及肝细胞分型数值间的相关性,数据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与肝细胞损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呈现正相关,而正常体检人员,其T淋巴细胞与肝细胞损伤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各组数据间均存在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可以作为临床研究的依据。
综上所述,在对慢性丙肝导致肝硬化患者的诊断方面,其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数值与肝细胞损伤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其临床实验室检查对于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辅助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从而有利于肝硬化确诊,实施具有临床意义,可以作为肝硬化患者的早期诊断,实验室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陈瑞红,梁强,王妍雪,等.干扰素对慢性丙肝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4):3188-3191.
[2]吴志丹,林江,褚福营.慢性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6,27(6):657-659.
[3]陈杰,邹永光,王少敏,等.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在丙型肝炎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31):39-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