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心理护理干预在初发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0 11:11: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在初发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实施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常规组(n=40)和心理组(n=40),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心理组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分析患者负面情绪及康复效果。结果干预组护理后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干预组护理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初发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负面情绪及康复效果。

关键词:初发脑梗死;心理护理干预;情绪;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

本文引用格式:崔娟.心理护理干预在初发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298+300.

0引言

脑梗死多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生,也是目前威胁中老年人群生命安全的常见病。负面情绪是初发脑梗死患者较为常见的表现,而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影响康复效果和预后[1]。因此积极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是初发脑梗死护理中的重点。本研究对所选病例运用了心理护理干预,现行报道。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筛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对我院收治的8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常规组(n=40)和心理组(n=40),常规组年龄47-74岁,平均年龄63.3岁(s=10.6);性别分布:男/女为24/16;基础性疾病:高血压6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4例;心理组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63.4岁(s=10.4);性别分布:男/女为23/17;基础性疾病:高血压7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4例。常规组、心理组基线资料比较结果无差异,符合对比研究原则(P>0.05)。纳入病例;实施CT、MRI检查等确诊为脑梗死者;初次发病者;一般资料完整者;可实施言语沟通者;自愿配合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方法。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相关知识介绍、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康复指导等。心理组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在患者发病后实施全面心理评估,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负面情绪状态、性格特点、负面情绪诱因等,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对担忧预后、消极患者,可强化脑梗死疾病相关知识宣教,详细介绍治疗方案和预估预后,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并介绍相关治疗成功、预后良好病例,提升患者康复信心,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情绪波动明显者,需及时告知患者情绪波动会加重病情,加强对患者情绪安抚和情绪疏导,积极引导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出现负面情绪时可通过与他人交流、倾听舒缓音乐、看电视等转移注意力,缓解情绪;积极为患者寻求心理支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引导患者家属关爱患者,积极鼓励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温暖,提升患者生存信心;组织病友会,邀请预后良好病例现场讲解康复经验,并引导病友之间相互鼓励,提升康复信心。两组均实施2周干预。

1.3观察指标。①分析患者负面情绪状况。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状况,共20项,每项0-4分,评分>53分时为抑郁;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共20项,每项0-4分,评分>50分时为焦虑[2]。②分析患者康复效果。

运动功能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总分100分;日常生活能力通过Barthel指数评价,总分100分,评分越高患者康复效果越好。

1.4数据统计。用SPSS 22.0软件处理,用(±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负面情绪状况分析。干预组护理后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下表1。

\

 

2.2患者康复效果分析。干预组护理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下表2。

\

 

3结论

目前医疗技术逐渐进步,脑梗死抢救效果明显提升,但脑梗死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患者可出现多功能障碍,影响预后及生活质量。初发脑梗死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受疾病错误认知、担忧预后、疾病突发等因素影响常出现负面情绪,影响患者心理健康,也会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和预后[3]。本研究针对患者负面情绪状况实施了心理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护理后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分析原因是在心理护理干预中可针对患者脑梗死初发时的负面情绪实施针对性干预,通过强化知识宣教可减少患者错误认知,减轻错误认知引起的负面情绪,通过针对性情绪安抚、心理疏导、负面情绪调节方式指导可针对性缓解负面情绪,通过寻求家庭、病友支持可给予患者心理支持,进一步提升患者治疗和康复信心,改善心理状态。干预组护理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分析原因是心理护理干预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减轻情绪波动对病情的影响,促进病情康复;且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进一步保证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配合康复治疗和训练过程,从而保证康复效果,提升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4-5]。

综上所述,在初发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负面情绪,并可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值得运用。

参考文献

[1]王华琴,吴彩云,路娜,等.心理护理干预在初发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3):86-87.
[2]黄妙珊.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6):138-139.
[3]王春华.伴有负性情绪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光明中医,2017,32(14):2117-2119.
[4]张景花.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4):758-759.
[5]杨涛.心理护理在脑梗死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25-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85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