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小儿疝单孔腹腔镜技术体会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0 10:34: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小儿疝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危结扎术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患儿,对照组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行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腹股沟斜疝;疝囊高危结扎术;腹腔镜

本文引用格式:李双齐,王大勇,华庆丽.小儿疝单孔腹腔镜技术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86+89.

0引言

小儿腹股沟斜疝为临床常见性疾病,发病人群以男性为主,且多为单侧发病[1]。因小儿腹股沟斜疝自愈率较低,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治疗[2]。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及腹腔镜技术的迅速发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在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中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3]。为进一步对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患儿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以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儿,男23例,女2例;年龄为1-8.5岁,平均(5.1±0.8)岁;病程为2-16个月,平均(7.3±1.9)个月。观察组25例患儿,其中男24例,女1例;年龄为1-9岁,平均(5.4±0.6)岁;病程为2-18个月,平均(7.5±2.2)个月。两组患儿上述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观察组行脐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高危结扎术治疗,术前禁饮禁食4-6小时。行气管插管全麻,常规消毒铺巾,患儿取头低脚高位。于脐下缘行5 mm切口,置入5 mmTocar,建立人工气腹,压力为8 mmHg。置入腹腔镜对腹腔情况进行探查。在内环外上缘的对应皮肤处置入一次性腹壁缝合针,腹壁缝合针带线(普理灵线),刺于疝环上缘,然后向下环形疝外侧环达到下缘,刺穿腹膜,放置普理灵线于腹腔,另一端置于腹腔外,将腹壁缝合针退出。于疝环上缘,然后向下环形疝内侧环达到下缘,于腹膜前次穿刺孔穿出腹膜,钩住普理灵线拉出腹壁,皮下打结,把疝囊高位结扎线收紧,打结时腹腔镜密切观察,疝环完全闭合.打结之后牵拉穿刺点的皮肤,将线埋在皮下。释放气腹,将Trocar、腹腔依次退出,对切口进行缝合。对照组行传统小儿疝囊高危结扎术治疗,于患侧下腹部做切口,长约3 m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各层,充分暴露精索,游离疝囊至疝颈部,进行荷包缝合、结扎,然后逐层缝合。

1.3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②以我院自制问卷对两组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满分100,以得分85以上为十分满意,以得分60-85为比较满意,以得分不足60为不满意[4]。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
 

2.2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如表2所示。


\

 

3结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因出生后腹膜鞘突没有闭合,导致腹腔内容物经腹股沟管突出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较为常见[5]。临床研究指出[6],3个月以下的腹股沟斜疝自愈率较高,但是3个月以上患儿自愈率较低,一般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临床上以往采用的疝囊高危结扎术是经腹股沟内上斜切口,找出疝囊或者鞘膜突之后行做高位结扎,手术过程中,若没有简单快速的找出鞘膜或疝囊,未进行完全结扎,会导致隐形疝难以发现[7]。除此之外,传统疝囊高危结扎术会对精索血管、神经造成损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与腹腔镜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研究显示[8],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较低,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得到显著缩短,除此之外,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还有着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的术式。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儿采用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证明单孔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更容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

总之,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行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容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瑞旺,魏建彬,邓菩提.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和开放式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0):1788-1790.
[2]张立,张建法.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应用自制送线针及夹线针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120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9):723-725.
[3]项海,项秉该,温江涛,等.经脐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3):44-46.
[4]郭伟,李铁军,王俏,等.自制穿刺针经脐单孔腹腔镜小儿斜疝全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325例报道[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11(3):189-192.
[5]刘杨桦,冯泽荣,卢国浩,等.经脐单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58例[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3):220-223.
[6]UFF M,MOFIDI R,NIXON S J.Routine Iaparoscopic repair of primary unilateral inguinal hernias-a viable alternative in the day surgery unit?[J].Surgeon,2017,05(04):209-212.
[7]陈志权,王红旭,付月云,等.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医药科学,2014,4(7):176-178.
[8]Wang Zhaohui,Rui Jing.The treatment progress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in[J].Journal of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in children,2016,16(11):878-8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8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