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产褥期急性乳腺炎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产褥期急性乳腺炎产妇60例,划分为两组,30例产妇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0例产妇系统性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疼痛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SAS评分、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83.33%,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高龄产妇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负性情绪和疼痛感,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系统性护理干预;高龄产妇;急性乳腺炎;负性情绪
本文引用格式:张靓.系统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产褥期急性乳腺炎负性情绪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328-329.
0引言
产褥期乳腺炎是女性产后最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该病多见于产后3-4周,其通常是产妇乳汁分泌过多,并且产妇乳头过小或者内陷、乳管不通畅等因素而引发的感染,最终发展成产褥期乳腺炎。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症状为乳房胀痛、红肿、发炎等症状,严重影响产妇产后的母乳喂养和身体的恢复[1],同时也会给产妇造成一定的思想负担,因此如何有效的改善产褥期急性乳腺炎产妇的负性情绪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基于此,我院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进行高龄产妇产褥期急性乳腺炎临床护理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产褥期急性乳腺炎产妇60例,划分为两组,30例产妇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0例产妇系统性护理干预为观察组,观察组产妇年龄35-42岁,平均(37.49±3.16)岁,初产妇22例,经产妇8例,顺产19例,剖宫产11例,对照组产妇年龄35-43岁,平均年龄(37.72±3.51)岁,初产妇23例,经产妇7例,顺产20例,剖宫产10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对产妇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给予产妇母乳喂养相关健康宣教,指导产妇建立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遵医嘱给予产妇治疗药物。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性护理干预,即:
①保持乳腺管的通畅。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多让新生儿对乳头进行吮吸,必要时可使用吸奶器,及时将乳房内的乳汁排空,避免发生乳房受压、乳房胀痛等不良情况;②热敷。若产妇乳房出现发胀,并形成硬结时,护理人员可使用较小的毛巾,在40℃温水中浸湿,而后稍微将毛巾拧干,敷于乳房的硬结处,对硬结进行热敷,或使用33%硫酸镁溶液,45℃热毛巾敷于硬结处,10-15 min/次[2];③乳腺按摩。或对产妇乳晕和乳房周围的平复进行轻轻挤捏,采用画圈的方式用指腹在产妇乳晕周围进行旋转式按摩,而后自上而下对患者的乳房根部进行旋转时按摩,5 min/次,bid,促进乳房内淤积的乳汁顺利排出,同时对产妇乳头输入管进行扩张,自肿块部位向乳头部位进行推杆,对于胀痛明显、红肿的部位,可用手掌进行按摩、揉压,促进肿块变软;④乳房按摩。护理人员对每天对产妇的乳房进行按摩,力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20-30 min/次,bid;⑤保健训练。护理人员指导产妇进行乳房保健训练,将石蜡油均匀的涂抹在乳房上,进行反复牵拉和伸展,双手的手指置于乳房的两侧,向外做牵拉运动,反复训练,牵拉运动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每次3 min,tid;⑥母乳喂养指导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在每次哺乳前,先使用热毛巾热敷乳头,并将乳头擦拭干净,对乳头进行按摩[3],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缓解哺乳疼痛感,提高产妇坚持母乳喂养的信心;⑦心理疏导。护理人员主动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耐心的聆听产妇在产褥期的诉说,积极的开导产妇,强调急性乳腺炎经过临床干预后,症状会得到明显的缓解,消除产妇心理负担,同时详细的解答产妇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消除产妇心中的疑虑,同时指导产妇的家人多关心产妇,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1.2.2评价指标:以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疼痛程度和护理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其中焦虑情绪使用Zung焦虑度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价,抑郁情绪使用Zung抑郁度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疼痛程度使用疼痛视觉模拟可视量表(VAS)进行评价。
1.3统计学分析。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SAS、SDS和VAS评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护理满意度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护理前后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和疼痛程度比较。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SAS评分、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83.33%,见表2。
3结论
产褥期常规临床护理缺乏针对乳房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导致对急性乳腺炎的护理干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系统性护理干预是目前临床倡导的一种护理模式,其强调“人性化和系统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在传统的产褥期护理基础上强化了乳房的系统性护理干预,产妇产后易出现疲劳感,尤其是初产妇若产后状况不佳,乳汁无法及时完全排出,会造成乳汁淤积在乳房内,进而造成乳房胀痛,针对此种情况,系统性护理干预给予产妇乳房热敷,通过热敷促进乳房周围的血液循环,可发挥止痛、消肿的功效,并且对乳房的组织细胞也有保护作用,同时通过对患者的乳房和乳腺进行按摩,对乳房和乳头产生良性刺激,促进乳房周围的血液循环,有利于乳汁的分泌和排泄,有利于维持乳腺的畅通,再者通过指导产妇进行乳房保健训练,可加快入职的分泌,改善产后女性乳房的胀痛感,部分初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临床认知不足,不了解正确的哺乳姿势,护理人员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产妇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方法,保证婴儿可以顺利吸吮,改善乳胀肿胀感。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产妇的护理后的负性情绪、疼痛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高龄产妇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负性情绪和疼痛感,对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云飞.产妇产褥期乳房护理预防产后乳腺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7):227-228.
[2]戴小红.系统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产褥期急性乳腺炎负性情绪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8,24(2):130-131.
[3]杨珍霞.研究产后乳房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泌乳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227-2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