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内分泌学科的知识点涉及人身体诸多系统,与临床各学科领域知识存在交集,因而其知识体系庞大且复杂,是临床教学工作中的难点。系统思维是基于系统论的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本文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系统思维的方法,注重对学生系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采用该教学理念和方法后,学生对课程满意度有明显提升;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水平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内分泌;教学;系统思维;知识体系;能力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徐海凤.系统思维方法在内分泌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8):269-270.
0引言
内分泌学科的知识点涉及人身体诸多系统和医疗过程的方方面面,诸如激素的分泌及其相关作用,实验室检查与指标水平分析,内分泌疾病与并发症诊断、治疗与康复。同时,内分泌疾病又与临床各学科领域的疾病关联、交叉[1]。因而其知识体系庞大且复杂。学生难以对纷繁的知识牢固掌握和熟练应用,是临床教学工作中的难点。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2]。因此,以提高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为导向,结合内分泌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探索应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并注重对学生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1内分泌学科中的系统思维方法
系统思维方法以系统论基础,摒弃了传统思维的平面性、单向性和静态性,注重对事物完整、全面地思考,将事物的各组成部分有机地统一起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多变量进行研究。该思维方法较为适应内分泌学科教研工作的特点。
1.1内分泌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系统各要素按一定结构组成有机整体后,所具有的性质和功能。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各要素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整体性原理是系统思维中观察、处理问题的一条重要原理,其强调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例如,α糖苷酶促进小肠吸收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提高血液含糖量,血液通过血管将葡萄糖运输到人体各个器官,胰岛素在胰岛素受体的配合下,促进靶细胞吸收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而胰升糖激素、肾上腺素和胰岛素分别在相关受体配合下,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合成,起到稳定血糖的功能。因此,相关的激素、受体、靶细胞和靶器官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完成了能量在人体输送的工作以及维持血糖水平。
1.2内分泌学科知识体系的结构层次性
结构层次性是系统的一种基本特征,由于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的功能差异,使各系统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主次地位、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层级秩序性[3]。这就意味着,任何一个系统,一方面需要将系统中的要素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协同整合的统一体,另一方面,它是更大系统的子系统,并在更大的系统中起着要素的作用。
基于层次性原理,应对知识体系建立完善的层级结构,将复杂的系统分层分因素进行研究,有利于化繁为简,可以缓解该体系的复杂性和研究手段局限性之间的矛盾。
例如,由靶器官,各种激素、受体和酶组成的人体血糖调节系统十分复杂。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我们将其化繁为简,分为葡萄糖入口调节和葡萄糖出口调节两个分系统,并分别进行研究和控制。其中,葡萄糖入口调节系统主要包含α糖苷酶、小肠、胰升糖激素、肾上腺素、胰升糖激素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和肝糖原;葡萄糖出口调节系统主要包含胰岛素、胰岛素受体和靶细胞。在临床治疗中,我们使用米格列醇抑制α糖苷酶,控制了葡萄糖进入血液的入口;利用注射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促进体细胞利用葡萄糖,加速血液中葡萄糖的消耗;使用二甲双胍类药物提高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抑制肝糖原分解,双管齐下调节血糖的入口和出口系统。从而有效地控制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
1.3内分泌学科知识体系的开放协调性
系统的开放协调性是指系统总是存在于一定环境之中,系统整体与要素、层次与层次、结构与功能、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之间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体系内部的任何一个要素在系统中的存在和运动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要素产生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当系统中某个要素发生改变时,必然会引起其他相关要素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在构建治疗方案的过程中,对某些要素进行改变和调整时,就必须考察其对其他相关要素产生的影响,通过增强各要素之间协同效应来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以保证整体效益最大化为优先。
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大多存在糖耐量降低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较高。这说明甲状腺疾病与糖尿病之间存在联系并相互施加影响。
2系统思维方法在内分泌学科教学中的实践
内分泌学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扎实掌握相关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相关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能力;拥有较好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4-5]。而内分泌学涵盖全身多系统、多器官、多腺体,并涉及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检验医学等多学科,其知识交叉繁杂。学生难以对知识点进行记忆和掌握,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需要我们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对教学重点和关键点合理地把握。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和方法以目标成果为导向,以最终学习成果为起点,围绕学生能力构建反向进行知识体系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为此,教学方案以疾病为主线,形成一条主轴两翼支撑的授课方法和课程结构(图1)。
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典型病例教学-复杂病例讨论”为课程主轴,强化记忆学科知识体系关键支撑知识点、学习动机培养、思维能力和基本素质能力培养为两翼支撑。在课程学习中,要注重以下几点。
首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体系,了解学科理论发展过程,问题研究方法以及理论的意义和应用。在知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关键知识点的强化记忆是对知识体系的强力支撑,通过记忆关键的知识点,掌握结论、方法的应用,加强对常用指标、数据的记忆,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的效率。
其次,典型病例教学中,采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BL),选取内分泌科常见疾病,并在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筛选典型病例,以典型病例作为主导内容开展教学工作并拓展相关医疗指南和临床路径的内容。通过典型病例教学,培养学生将理论和临床实际案例相结合,由案例引申出相关疾病的诊断、鉴别及治疗,加深对疾病的印象,提高对抽象理论的理解。
第三,在复杂病例讨论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BL)。课程中采用的病例筛选自附属医院内分泌学科收治的疑难病例和合并症病例。学生自主讨论与导师指导小组讨论相结合,包含了问题的发掘、问题讨论、讨论结果分析、最终结论总结等。整个过程中以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同时,在病例教学和讨论中,也可以充分发现学生解决临床问题时的不足与易犯的错误,在教学中根据暴露出的问题,更进一步地改进教学方法和精准定位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水平[6]。
在病例教学讨论环节中,实际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发现并解决问题后,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通过病例诊断训练和治疗方案制定的演练,充分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准。通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这一过程的锻炼,学生不断提炼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培养系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本科班46名学生,在内分泌课程中采用优化的课程方案进行教学,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和学科考试成绩对比的方法进行研究,反馈学生对课程满意度有明显提升;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水平有明显提高[7-8]。
3结论
内分泌学科涵盖人身体范围广,涉及学科多,其知识交叉繁杂,对临床教学和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提高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为导向,注重对学生思维、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内分泌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探索应用系统思维的方法,构建了“一条主轴、两翼支撑”的授课方法和课程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崔蕴文,罗健,梁杰.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心血管内科教学的相关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6,23(18):50-51.
[2]胡文.内分泌教学中临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视界,2016,21(24):292,310.
[3]王星,齐鲁,何惠宇.以疾病为主线的教学改革在口腔修复学中的应用[J].江苏科技信息,2015,22(12):15-17.
[4]伍进.现代系统科学方法论及应用[M].成都: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5]王有英.系统科学方法论与教育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3):1-5.
[6]邱志荣.工业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系统思维理念[J].科技创业月刊,2017,31(11):41-44.
[7]李春英,杨丽.2型糖尿病伴甲状腺超声异常的临床研究[J].影像技术,2017,29(2):8-10.
[8]张耐茹,王冬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糖耐量与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4,20(3):69-7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