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吸肌功能锻炼对COPD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0 09:32: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索吸肌功能锻炼对COPD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的60例COPD康复期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吸肌功能锻炼,比较患者锻炼前后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结果锻炼后60例COPD康复期患者发绀情况、隔肌活动度明显优于锻炼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后60例COPD患者的肺部功能FVCmax、FEV、FEV/FVC、MMEF、PEF明显优于锻炼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康复期患者行吸肌功能锻炼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吸肌功能锻炼;COPD患者;肺功能;康复

本文引用格式:却康.吸肌功能锻炼对COPD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102+105.

0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为临床常见病,近些年该病的发病率呈逐上升趋势,致残率也较高,多因有害颗粒或异常气体吸入肺部进而产生炎症反应进一步引起COPD,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咳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破坏肺组织,降低了肺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肺康复治疗。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以改善肺部功能为主要目的[2-3]。有研究[4]表明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本文对CODP康复期患者进行吸肌功能锻炼,比较锻炼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肺功能。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的60例COPD康复期患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5],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53-74岁,平均(62.32±5.6)岁。病程5-15年,平均(11.22±1.28)年,COPD分级:Ⅱ级32例,Ⅲ级28例。

1.2方法。给予COPD恢复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让患者学会锻炼方法,当患者症状改善后出院还要继续锻炼,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做好沟通工作。对于肺功能进行1次肺功能锻炼/2个月,持续2-12个月,平均(8.3±3.6)个月。呼吸肌功能锻炼内容包括:①做呼吸操,屈吸伸呼,交替进行;伸展肩膀和手臂进行抱膝,交替进行呼吸,旋转上身,进行吸气和伸展,反复进行交替锻炼。②缩唇呼吸:闭口,用鼻子进行呼气,然后慢慢经嘴呼出,呼出时间为4-6s,每次训练5分钟。③腹式呼吸:患者保持卧位或坐位,一手置于胸前,一手置于腹部,用鼻子进行深吸气,鼓起腹部,按住腹部缩唇缓慢呼气,回缩腹部,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1倍,每次锻炼时间为5分钟。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60例COPD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前后的发绀情况、隔肌活动度情况。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发绀,锻炼前12例重度发绀经锻炼后转为中度发绀,28例中度发绀者锻炼后,14例转为轻度发绀。锻炼后的发绀情况明显优于锻炼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前膈肌活动度是(34.16±6.2)mm,呼吸肌功能锻炼后各级活动度是(52.45±9.5)mm,锻炼后的膈肌活动度明显优于锻炼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60例COPD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前后的肺功能情况。锻炼前肺功能各指标FVCmax是(2.01±0.94),FEV1是
(1.43±0.97),FEV1/FVC是(63.53±16.04),MMEF是(1.17±1.24),PEF是(3.13±2.54)。呼吸肌功能锻炼后肺功能各指标FVCmax是(2.42±1.03),FEV1是(1.67±1.01),FEV1/FVC是(70.89±16.43),MMEF是(1.64±1.55),PEF是(4.43±2.7)。锻炼后的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锻炼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结论

COPD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40岁以上的患者发病率高达10%[6-7]。COPD康复期患者需要以改善患者肺部功能为主要目标,通过呼吸肌功能锻炼,延长了患者的呼气和吸气时间,使支气管内压增加,减少肺泡内部残存气体量,增加了呼吸时膈肌运动度,是肺部空气流通量增大[8-10]。呼吸肌功能锻炼简单,便于患者学习与长期坚持锻炼。本文对COPD患者均行吸肌功能训练,结果显示锻炼后的发绀情况明显优于锻炼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前膈肌活动度是(34.16±6.2)mm,呼吸肌功能锻炼后各级活动度是(52.45±9.5)mm,锻炼后的膈肌活动度明显优于锻炼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后的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锻炼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COPD康复期患者行吸肌功能锻炼可以明显
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伏冉,郑玉龙,王贻,等.全面肺康复治疗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8):594-597.
[2]张紫燕,高志玲.呼吸肌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0(3):169-172.
[3]刘子胥,彭莉.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4,6(6):56-59.
[4]吴镇东,曾瑞均,邓志彬.区级医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出院后早期实施呼吸康复的可行性和疗效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5,13(4):337-340.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1-6.
[6]田银君,刘前桂,赵黎黎,等.呼吸康复锻炼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J].国际呼吸杂志,2015,35(13):l39,142.
[7]杨芳英,孙圣华.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6min步行距离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3,28(28):l95-l96.
[8]刘桂容,余昭兰,叶少岸.呼吸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与作用[J].健康之路,2014,12(25):256-258.
[9]李菊.呼吸肌康复锻炼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4,6(6):1122.
[10]王秋进.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3(3):153-1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83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