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在急性脑出血手术过程中分别应用丙泊酚、咪达唑仑的临床麻醉价值。方法取本院麻醉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应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急性脑出血160例的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对患者手术麻醉应用方式将其进行分组,为A组与B组,每组80例,对应用丙泊酚、咪达唑仑,对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后归纳两种药物在急性脑出血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差异。结果A组患者麻醉效果显著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成麻醉后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指标A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出血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丙泊酚能够取得突出的麻醉效果且对于患者机体影响程度相对较轻,效果突出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丙泊酚;咪达唑仑;急性脑出血;手术麻醉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聂辉,刘宝艳,李秋红,等.探析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在急性脑出血手术中的麻醉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8):102,104.
0引言
急性脑出血的发生原因有多种,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诱发出现脑血管破裂并致使出现急性颅内血肿,根据其临床具体表现可将其分为急性硬膜下、急性硬膜外血肿以及急性脑内血肿等[1]。急性脑出血具备发病突然以及威胁程度高等特点,需要立即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当前主要治疗手段是通过外科手术来解除血肿占位效应从而达到控制和改善病情的效果[2],手术的顺利进行与麻醉质量存在密切联系,本院近年对外科手术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主要麻醉药物为丙泊酚、咪达唑仑,为更深入了解两种麻醉药物的手术应用价值,对2015~2018年收治相关患者资料整理后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本院麻醉科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应用外科手术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160例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分析。患者中男性91例,女性69例;年龄在54~73岁,平均(63.1±4.5)岁。患者入院后接受头颅CT检查并确诊为急性脑出血,血肿病灶位置如下:45例于硬膜外、49例于硬膜下、66例于脑内。患者血氧饱和度均超过95%。选择全麻方式,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手术治疗。根据对患者手术麻醉应用方式将其进行分组,为A组与B组,各组有80例,患者在完成分组后对组间各项基线数据分布情况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提示各数据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做对比。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手段,送入手术室后立即给予患者哌替啶、地西泮、维库溴铵、氟哌利多药物,剂量对应为1 mg/kg、0.2 mg/kg、0.15 mg/kg、0.1 mg/kg,A组患者在上述麻醉药物基础上给予剂量1 mg/kg丙泊酚,B组患者则给予剂量0.1 mg/kg咪达唑仑。在整个手术治疗过程中给予浓度为1.5%~2%异氟烷,以持续低流量的方式吸入并应用丙泊酚/咪达唑仑达到维持麻醉效果,确保患者的麻醉深度在理想范围内,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状态,对丙泊酚/咪达唑仑输注速度进行调整,如患者血压情况处于失控状态,如有必要应用硝酸甘油[3-4]。
1.3观察指标
在麻醉后患者整个手术过程均保持安静且没有发生体动,判定为优;在应用麻醉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过程中存在体动但不会对手术进行造成影响,判定为良;在治疗后患者体动明显且影响手术的进行,判定为差[5]。
分别在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对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红蛋白(Hb)、血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处理。
1.4统计学方法
建立Excel数据库,将纳入研究患者基线资料、研究数据进行分类、编号及统计,将得到临床数据纳入SPSS 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两组独立、正态、方差等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麻醉效果
A组临床麻醉效果优良率显著优于B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临床指标
在完成麻醉后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指标A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咪达唑仑是临床应用频率相对较高的镇静类麻醉药物,应用后能够有镇静、安眠以及抗焦虑的效果,且在用药后患者机体肌肉会处于放松状态,但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而言,其应用效果却一直不如人意[6]。在本次研究中,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联合丙泊酚后,无论是麻醉效果还是对患者机体指标影响均显著优于给予咪达唑仑麻醉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也称为2,6-二异丙酚,属于相对新型的短效麻醉药物,通过静脉注射方式给予丙泊酚注射液能够和患者机体当中血浆蛋白结合,在用药后的1 min内血药浓度便会达到高峰,而在注射后的10 min就会下降到39%左右[7],在麻醉过程中具有起效快、苏醒时间短等优势,同时药效消失时间较短,不会引发患者发生各种严重不良反应。
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来让血肿对脑部的压迫得到缓解,促使受压的脑组织能够重新得到灌注,此时如果身体指标没有得到严格控制,氧张力升高后会导致脑组织发生灌注受损的情况,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在麻醉中应用丙泊酚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脑组织,这是因为在化学结构方面丙泊酚接近于维生素E,能够将机体内的氧自由基清除,另一方面应用丙泊酚还能够对脂质可能发生的过氧化反应链有阻断的效果[8]。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出血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丙泊酚能够取得突出的麻醉效果且对于患者机体影响程度相对较轻,效果突出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邸海鹏,赵辉,何宝通.急性脑出血患者手术中应用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进行麻醉的效果对比[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102-103.
[2]张令祥.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在急性脑出血手术中麻醉效果对比[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9):3703-3704.
[3]Barile L,Fominskiy E,Di TN,et al.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 Reduces Allogeneic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in Cardiac Surgery: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J].Anesthesia&Analgesia,2017,124(3):743-752.
[4]金永焕.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在急性脑出血手术中麻醉效果的对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8):48.
[5]刘延东,赵爱春,郝瑞娟,等.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脑出血微创引流术的麻醉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1):48-49.
[6]Crystal GJ.Reduced Blood Viscosity Plays Minor Role in Regional Blood Flow Increases During 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J].Anesthesia&Analgesia,2017,124(5):1739-1740.
[7]邱琼,王小红,南桂丽.舒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引流术麻醉的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23):3327-3330.
[8]郑禾,张祥,汪晓芹,等.舒芬联合丙泊酚和司可林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应激反应及免疫应答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22):3132-31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