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索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新举措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9 11:23:0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无偿献血活动是弘扬“人道、奉献、博爱”的红十字精神的表现,是社会进步和文明标志,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的佼佼者,理应是无偿献血主力军。文章首先分析了“95后”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现状,指出在大学生开展无偿献血所具有的特有优势,最后提出促进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三大举措。

关键词:无偿献血;大学生;意义;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张兰兰,沈磊.探索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新举措[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231+233.

0引言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的第二十一年。目前我国无偿献血工作进展正常化规范化,并取得良性发展[1]。无偿献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是关怀、关爱、帮助他人、感恩社会的一项有益举措。高校学生数量庞大、年轻气壮、身体扎实、思想前卫、觉悟高尚、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应该让他们成为无偿献血生力军,成为无偿献血工作最有力的宣传者和实践者。

1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现状

1.1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基本情况分析。据统计,当前我国95%以上的高校学生是非常认同无偿献血是属于公益事业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直接或者间接了解了无偿献血工作的,其中15%的大学生自己参与无偿献血,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很强烈[2]。从参与无偿献血大学生身份分析,大多数学生干部、共产党员、优秀共青团员主动参与的意愿和意识更高原因在于其思想觉悟高,具有较强政治敏感性,乐于助人,服务社会意识强烈,他们大多愿意起模范带头作用,所以参与无偿献血比例较高[3]。从参与无偿献血大学生的年级上来看,大一、大二学生比较活跃,参与度较高[4]。分析原因,主要是学生干部一般都是在刚刚进校学生中产生,加上他们进入高校不久,受到良好氛围感染,他们更加乐于参加公益事业。而高年级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积极性较低,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所面临的现实压力很大,如即将毕业踏入社会,就业、新的生活、人际交往或者进一步深造都困惑着他们,直接导致他们无暇顾及其他社会事宜。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活动很多都是由所在高校统一组织的,而高校一般每年集中组织一到二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参与无偿献血的自由和机会[5]。

\

 
1.2在大学生中开展无偿献血的有利条件

1.2.1高校学生年龄大多处在18-25岁,刚刚步入成人年阶段,正好处在国家规定献血年龄之内,而且只要他们认同和接受无偿献血,那么他们有可能会持续献血几十年。如果他们能够在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几年时间内对无偿献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甚至非常熟悉,再加上由于受到正面引导和教育,他们愿意亲自参与其中,从内心深处认同献血行为,那么他们以后进入社会后,无论身处何处何岗,一定会一如既往的关心无偿献血工作,成为一名最安全的固定献血者和坚定的支持者,这对保证无偿献血事业可持续性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2大学生政治觉悟高尚、文化知识扎实、综合素质强。大学生比一般人更加善于理解无偿献血相关科学知识(如血液属于人类自身的再生资源)和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6]。他们一般能够接受适当参与无偿献血不仅能够帮助他人,还不会影响献血者自身身体健康,相反还有一定益处,如促成血液的新陈代谢,刺激造血功能等,那么他们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的可能性就非常大的[7]。

1.2.3高校学生献血的质量很好。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生活比较单纯,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和不好生活习惯,相反,他们一般能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体质很好,没有什么身体疾病。据统计,大学生献血者的血液质量是非常优质、宝贵的,主要体现在血液指标包括纯度较高,脂肪量少,血液合格率明显优于其他普通人群。

1.2.4大学生献血相对容易组织。由于高校学生人群相对集中,这样开展献血宣传活动就很容易,也比较好组织。而且高校的学生社团可以配合血站和学校共同承担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这些对于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活动都有积极作用。

2促进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的新举措

2.1高度重视高校学生无偿献血工作。当前,虽然无偿献血事业已经越来越受到高校领导和教职员工的重视和认可,但是落实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无偿献血工作是社会高度文明与健康发展的标志和体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并将该血活动与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结合起来,还要把无偿献血和培育敢于担当合格建设者接班人融合起来落实[8]。高校可以通过传统的宣传板、校报和现代互联网新媒体在院校进行宣讲无偿献血知识,在师生中大力弘扬“人道、奉献、博爱”精神,引导大家参与无偿献血活动。在学校人群较为多的地方摆设无偿献血宣传展板,在学生公寓区张贴宣传画,在校园主干道、食堂拉横幅,在学校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公益宣教片等,使高校校园具有浓厚的无偿献血氛围。

2.2进一步强化无偿献血的教育和宣传。高校可以在日常的思政课、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穿插着无偿献血活动的的相关教育和引导,解释并强调我国开展无偿献血事业的缘由、目的和要意义,让大学生在学校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上也能体会到这是一项基本国策,深刻意识到这是“利己利人利国”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促进我们自身心健康发展和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一项举措。高校可以定期不定期的通过广播、官网、微博、班级微信、QQ群等手段在学生中进行宣讲健康血液和无偿献血相关知识[9]。同时高校还可以利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海报、黑板报等进行校园宣传,在素质教育里面增加“参与公益事业能够折算一定素质学分”,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多层面、多角度、多渠道的宣教氛围,务必会调动大家参与无偿献血的积极性,让其入脑入心,从根本上调动大家的无偿献血积极性。

2.3进一步加强对无偿献血学生的激励措施。高校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案和奖励激励措施,将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纳入其中,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服务、从事公益事业,帮助他人,回报社会。政府部门、地方中心血站也可以联合高校,对于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工作的学生典型、教职员工典型进行大力宣传和适当奖励,表扬先进,弘扬正气。让受到表彰的大学生觉得自己所做工作是值得的,是被社会承认的、倡导的、,是积极的、主流的,是传递正能量的,是被大家所关注和认同的[10]。这将影响着大学生一辈子,成为他们踏入社会后继续参与公益事业的原动力和支持力[11]。

\

 
参考文献

[1]何玉初.谈谈高职院校如何做好无偿献血工作——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0):36-37.
[2]孙晓通,杨忠思,许雷,等.青岛市高校无偿献血者传染病筛查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8):848-850.
[3]何玉初.试论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8(07):315.
[4]朱兴德,张哲,金小天,等.宁波市高校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相关知识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1):48-50.
[5]何玉初.浅谈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养成教育[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05):145-146.
[6]陆祝选,苏相耿,潘张巍,等.高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认知的调查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3,15(2):152-154.
[7]李燕琴,白斌,田晶,等.西安市大学生无偿献血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303-305,311.
[8]王丹,倪少凯.医学生无偿献血状况的调查[J].广东医学,2010,31(10):1336-1338.
[9]李宁,王巍.呼伦贝尔市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状况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7):552.
[10]宋春明,颜峰,王岩,等.高校学生无偿献血动机分析及招募策略[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3):300-302.
[11]欧阳剑,贝春花,何军,等.广州市高校无偿献血现状和招募要点:2012-2014年广州市高校献全血数据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27):113-1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7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