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在宫颈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宫颈炎患者,采用均衡分组法分为参与组和研究组,各42例。参与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护理2个月后观察效果,包括护理总有效率及护理前后焦虑评分、舒适度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97.62%,参与组护理总有效率76.19%,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评分低于参与组和护理前,舒适度评分高于护理前和参与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宫颈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负性心理及舒适度,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宫颈炎;焦虑评分;舒适度
本文引用格式:李荣娜.人性化护理在宫颈炎患者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294+296.
0引言
宫颈炎是临床妇科常见疾病,主要由宫颈受伤及病原体侵袭等因素导致[1]。临床宫颈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患者可出现宫颈红肿、颈管黏膜水肿等临床症状,慢性患者则多伴随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及宫颈外翻等表现,对其正常生活及生殖器健康造成影响[2]。目前临床针对宫颈炎患者以抗生素及局部治疗为主,通过控制及消除炎症来达到治疗目的,治疗过程中辅以护理干预可确保疗效。本院围绕宫颈炎护理开展研究,就42例宫颈炎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干预,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宫颈炎患者,采用均衡分组法分为参与组和研究组,各42例。研究组年龄27-55岁,平均(41.4±1.4)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5.3±0.6)岁。参与组年龄26-56岁,平均(41.5±1.3)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5.4±0.5)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对比结果显示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参与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临床症状实施对症处理,并合理评估其病情变化;研究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护理人员入院后立即围绕患者实施心理疏导,避免患者由于疾病位置特殊而出现负性心理,将疾病形成、发展、治疗等相关信息对患者进行讲解;同时根据患者认知水平、文化程度及家庭情况合理拟定护理措施,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详细解答,消除其内心顾虑和疑问;患者入院后,实施更换衣物及清洁伤口时应侧重保护患者隐私部位,避免使患者感到尴尬;实施护理内容时,应尽可能放慢动作,以轻柔手法开展,最大程度减少对隐私部位造成的刺激。用药及护理前应将具体情况进行说明,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开展,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检测,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以对其健康提供保障。
1.3研究指标。护理2个月后观察效果,包括护理总有效率及护理前后焦虑评分、舒适度评分变化。护理总有效率以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定,显效:患者经有效护理,其临床症状消失,经病理学检测显示炎症消失;有效:患者护理后,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经护理,其临床症状无改善;护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采用HAMA量表对患者焦虑感进行评定,以患者自述方式开展,分值≥29分为严重焦虑、≥21分为明显焦虑、≥14分为焦虑、≥7分为有可能焦虑、总分<7分为无焦虑[4]。采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分评价舒适度,项目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总分112分,分值越高越舒适[5]。
1.4数据处理。研究涉及数据运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计量数据的处理,采取独立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的处理,检验采取卡方χ2;当P<0.05时,说明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97.62%(41/42),参与组护理总有效率76.19%(32/42),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参与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护理前后焦虑评分及舒适度评分对比。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评分低于参与组和护理前,舒适度评分高于护理前和参与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结论
宫颈炎在临床中是指发生在宫颈的炎症疾病,具有常见、易发等特点。据临床资料[6]记载,疾病发生后不仅会导致下生殖道感染,也会导致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及盆腔炎等疾病,部分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不孕及宫内感染,威胁其生命健康。以往临床在其治疗过程中多辅以常规护理干预,虽然能够使其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确保治疗顺利开展。但是由于疾病位置特殊,给予常规护理并不能准确对其隐私部位进行保护,故而无法满足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需求。人性化护理是临床一种以人为本,以患者为核心开展的护理模式,能够侧重患者心理及需求制定护理内容,应用于宫颈炎患者护理中则可强调对患者隐私的尊重和保护,使其以良好心态接受后续治疗及护理,使护理干预效果得到提升[7]。而且,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念,使其护理意识得到提升,并积极主动围绕患者实施护理,进一步提高临床干预效果。本研究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理想,(97.62%)明显高于参与组的(76.19%),且患者负性心理及舒适感明显提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宫颈炎患者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心理的同时,使其舒适度得到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简萍,胡秋燕.激光治疗联合保妇康栓对中老年慢性宫颈炎伴HPV感染的疗效评价[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21(09):107.
[2]王娟,杨岚,王丽峰.干扰素联合冷冻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状瘤病毒的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J].北方药学,2017,14(08):159-160.
[3]周阿妮.慢性宫颈炎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的临床护理方法[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01):186-187.
[4]高宝侠,刘润润,崔绪琴,等.宫颈炎患者宫颈癌筛查前后心理状态变化及心理干预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11):149-151.
[5]陈秀娟.锐扶刀治疗慢性宫颈炎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6):3135-3136.
[6]朱佩强.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7,24(4):58-62.
[7]蔡新郁.人性化护理在宫颈炎护理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8):1526-15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