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中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接受剖宫产术的孕妇98例,其中49例接受罗哌卡因腰麻,为对照组;另外49例接受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麻醉,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药物起效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4.25±8.11)min、药物起效时间(9.52±1.34)min、痛觉恢复时间(56.14±10.51)min以及运动恢复时间(73.68±11.37)min短于对照组[(72.36±8.43)min,(12.84±1.46)min,(61.49±10.35)min,(85.42±11.28)min],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20%)低于对照组(28.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良好,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剖宫产;罗哌卡因;舒芬太尼;麻醉;手术时间
本文引用格式:谭波.剖宫产中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163+165.
0引言
剖宫产是妇产科常见的助产手术,手术的顺利实施对母婴安全具有直接影响,而麻醉作为手术的重要步骤,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1]。舒芬太尼是一种作用于μ阿片受体的镇痛药物,其不仅镇痛效果显著,且作用持续时间长,在很多手术中应用均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而其在剖宫产中的疗效仍需进一步探究。为此,本文以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8例行剖宫产的孕妇为研究对象,观察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妇产科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中,抽取9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年龄为20-38岁,平均(26.88±5.34)岁;孕周为36-41周,平均(38.36±0.56)周;其中初产妇26例,经产妇23例;体重为64-78 kg,平均(69.25±4.08)kg。观察组年龄为20-39岁不等,平均(27.23±5.42)岁;孕周为37-40周,平均(38.45±0.59)周;其中初产妇27例,经产妇22例;体重为62-76 kg,平均(68.95±4.13)kg。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皆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药物过敏、手术麻醉禁忌症、妊娠期合并症以肝肾功能不全孕妇。上述资料数据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产妇宫口开至3cm以上且生命体征平衡后给予麻醉。
1.2.1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麻醉,在产妇腰椎L2-3或L3-4注射2 mL的0.75%罗哌卡因,然后置入导管。
1.2.2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其中罗哌卡因的用药方式与对照组相同,与此同时,注射5µg舒芬太尼,注射结束后常规置管,并密切关注产妇的生命体征。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手术时间、药物起效时间、痛觉恢复、运动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有关数据,并对其分析对比。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98例剖宫产孕妇的临床数据以SPSS 21.0软件处理,手术时间、药物起效时间、痛觉恢复及运动恢复时间均以(±s)的形式表达,采用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n(%)的形式表达,采用χ2检验。P<0.05象征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手术时间、药物起效时间、痛觉恢复和运动恢复时间。观察组手术时间、药物起效时间、痛觉恢复时间以及运动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详情见表2所示。
3结论
剖宫产是产科常见的一种术式,主要应用于产科并发症、难产等症状中,是改善妊娠结局的重要手段,目前在产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在剖宫产术中,由于产妇及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状态,选择麻醉药物不仅要满足手术所需的镇静镇痛效果,还要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目前,罗哌卡因为剖宫产手术的常用药物,其虽然能够通过抑制神经传导和兴奋以缓解产妇的痛觉,但不会抑制宫缩,且起效时间长,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3]。舒芬太尼是一种阿片类镇痛药物,属于短效止痛药物,具有较强的亲脂性,能够穿过血脑屏障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快的产生麻醉效果,尤其是在用药复合麻醉药物,能够有效辅助镇痛药物,且其安全性可靠。针对剖宫产术的麻醉需求,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应用于剖宫产麻醉中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产妇剖宫产中使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其中罗哌卡因能够抑制痛觉,舒芬太尼在加强镇痛效果的同时,还能够与罗哌卡因产生协同作用,促进麻醉药物及早见效,减低阻滞不全率,减轻产妇的痛苦,缩短其手术时间。因此,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药物起效时间较短,组间差异明显(P<0.05)。另一方面,产妇在剖宫产术中循环血容量增加,尤其是对于术后具有哺乳需求的产妇,要缩短麻醉药物在体内蓄积时间,减轻对其心血管的影响,而舒芬太尼作为一种短效麻醉药物,与罗哌卡因药物联合使用,互相影响,能够使产妇具有一个良好的状态,有利于药物不良反应的减少,从而促进其术后意识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所以,观察组患者的痛觉及运动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说明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可靠。
综上所述,在剖宫产术中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药物麻醉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及早起效,促进手术正常实施,且缩短其术后恢复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明志.剖宫产术中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6,37(3):654-654.
[2]杨宝兵,赵华,王若愚.剖宫产术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2):81-83.
[3]高春举,闫春梅.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5):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