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泌尿外科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8 09:27: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泌尿外科病患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究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研究人员选取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病患500名,对病患住院期间出现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通过这样的方式降低病患出现尿路感染的几率,并通过护理经验总结科学、全面的护理措施。结果选取的500名泌尿外科病患中有32名病患出现了尿路感染,占总人数的6.4%。感染的病原菌有25株,其中有12株是革兰阴性菌。研究人员对发生尿路感染的病患进行了分析,发现大部分病患的年龄在60岁以上,在治疗的过程中存在侵入性操作,使用了抗菌药物,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在5天以上,这些是病患发生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于泌尿外科的病患而言,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需要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在护理的过程中建立规范性消毒制度,严格按照相关的护理流程开展护理工作,从而将病患的护理满意度逐步提高。

关键词:泌尿外科;尿路感染;危险因素;护理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蒲妙竹.泌尿外科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21-22.

Exploring Risk Factors and Nursing Measures fo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of Patients in Urology Surgery

PU Miao-zhu

(QuXian Country People’s Hospital,Dazhou Sichuan 635200)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risk factor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of the patients in Urology Surgery and explore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Methods 500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Urology Surgery of QuXian Country People’s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or study.The risk factors causing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of the patient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wa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and targeted nursing was provided for the patients,so a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Furthermore,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were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nursing experience.Results Among the 500 patients,32 suffered from urinary tract infection,accounting for 6.4%of the total patients.Among the 25 pathogenic strains causing urinary tract infection,12 were gram-negative bacteria.According to an analysis conducted on the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urinary tract infection,most of the patients were over 60 years old,invasive operation was involved during the treatment,antimicrobial drugs were adopted,and Foley catheters were indwelled for more than five days.These constituted the major risk factors causing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risk factors causing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of the patients in Urology Surgery.It is necessary for nursing staff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xisting risk factors and develop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risk factors.Meanwhile,standard disinfection system shall be established during nursing and nursing shall be carried out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relevant nursing process.In this way,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nursing can be gradually improved.

KEY WORDS:Urology Surgery;Urinary tract infection;Risk factors;Nursing measures

0引言

尿路感染是细菌侵入泌尿系统引发的炎症,通常伴随有菌尿和脓尿,在泌尿外科为常见感染。尿路感染主要症状有膀胱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恶心、呕吐,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患侧或双侧腰痛等。抗菌药物滥用、住院时间较长、侵入性操作、病患年龄较大、留置导管时间较长是泌尿外科病患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把控,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1]。

1资料与方法

1.1病患资料。研究人员选取的500名泌尿外科病患是在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的治疗,其中包括男性300名,女性200名。在男性中年龄最大的病患为87岁,年龄最小的病患为30岁,平均45.7岁;女性的年龄区间为30-90岁,平均46.8岁。500名病患中患病时间最长的为6年,患病时间最短的为10天,平均6.73个月。

1.2方法。研究人员对500名泌尿外科病患的性别、住院时间、年龄、留置尿管时间以及发生尿路感染的例数进行详细记录,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1.3统计学意义。研究人员收集的相关数据需要使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分析,清点病患所获得的资料使用χ2进行验证,而连续型变量资料使用t进行验证,P<0.05代表统计学存在意义。

\

 
2结果

2.1尿路感染率。500名泌尿外科病患中有32名病患出现了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率为6.4%。

2.2病原菌菌株类型分析。32名泌尿外科尿路感染病患分离出的病原菌总共有25株,其中12株为革兰阴性菌,占比为48.00%,包括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以及阴沟肠杆菌;真菌有6株,占比为24.00%,包括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以及白色假丝酵母菌;剩余7株为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为28.00%,包括溶血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以及铅黄肠球菌。

2.3泌尿外科尿路感染病患危险因素分析。研究人员对泌尿外科病患中出现尿路感染的32名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得知,60岁以上的病患有30名,60岁以下的病患有2名;存在侵入性操作的病患有27名,不存在侵入性操作的病患有5名;28名病患的留置导管时间在5天以上,4名病患的留置导管时间在5天以下;30名病患的住院时间在10天以上,2名病患的住院时间在10天以下;32名病患中只有3名病患并未使用抗菌药物,剩余29名病患使用了抗菌药物,以上数据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
 

3讨论

3.1预防泌尿外科病患出现尿路感染的相关建议


3.1.1保持病房的整洁:护理人员需要保持病房的清洁卫生,根据室外环境情况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病房的空气流通,对病患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及时处理,地面卫生需要有效保持。此外,定期更换病患的被褥,保持病床的卫生,并让病患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降低院内感染奠定良好基础。

3.1.2严格控制留置尿管:尿道感染属于院内感染性疾病,尿道感染的发生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病患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插入导尿管,这属于一种侵入性操作,会对病患的粘膜以及皮肤造成一定破坏,并会降低病患的机体防御屏障,为病原体的入侵提供了有利契机。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控制留置导尿管的使用,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否要留置导尿管。在导尿管留置的过程中,将病原菌入侵的可能性降低。此外,护理人员可以选择其它方式,使导尿管的使用频率降低,并且严格控制导尿管的使用时间。为了降低尿路感染的出现几率,可以减少膀胱冲洗的次数。

3.1.3围手术期护理需要逐步加强:为了使隐形感染情况得以避免,在手术之前需要积极治疗病患的原发病,将良好的营养提供给病患,使机体对抗病原菌的能力逐步提高。在手术确定之后需要进行手术备皮,备皮区域应该满足手术的需求,备皮范围应该合理,在备皮时操作一定要谨慎小心,尽量减少对病患皮肤造成伤害。在手术之后,护理人员需要护理与病患有所接触的医疗用具,定期对医疗用具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解决。在手术之后需要给予病患相应的护理指导,在病患治疗的过程中引导其进行有效锻炼,使病患的创口愈合速度不断提高,进而使感染概率逐步降低[2]。

3.1.4慎重使用抗生素:二重感染与抗生素的滥用有密切关系,因此护理人员在没有进行细菌培养、药物试验时,尽量降低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如果病患必须要使用抗生素,在抗生素应用之后需要对病患的呼吸道、口腔、尿道分泌物内菌群的变化进行仔细观察,使继发性感染几率得以降低。

3.1.5关注高龄病患的护理工作:年龄较大的病患容易出现院内感染。于高龄病患而言,行动力有限,需要护理人员给予特别照顾。为了将高龄病患的免疫力逐步提高,护理人员可以对病患的饮食进行指导,病患在饮食过程中可以摄入富含维生素多、高蛋白质的食物。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对病房的湿度、温度进行科学控制,使高龄病患的生活需求得以满足。护理人员对诊疗器具进行定期消毒,消毒过程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定,通过这样的方式消除感染源,进而将传播途径切断,使高龄病患的院内感染几率降低[3]。

3.2研究总结。最近几年泌尿系统疾病逐渐增加,在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侵入性操作,并且会应用抗菌药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病患出现尿路感染的几率。通过本项研究得知,留置导管时间过长、住院时间过长、使用抗菌药物、年龄较大以及侵入性操作是泌尿外科病患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需要掌握这些危险因素,并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科学分析,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护理人员在护理泌尿外科病患时,需要掌握留置尿管的适应症,在病患治疗的过程中诱导病患自行排尿,导尿口需要使用0.5%的聚维酮碘进行擦拭,通过这样的方式降低病患的尿路感染几率。同时,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按照相应的规定严格开展护理工作,并在护理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勤洗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为了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医院需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根据护理人员的水平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并制定培训评估标准,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培训效率,并确保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效率。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严格控制,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问题,在抗菌药物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对药物配伍禁忌提起重视,并掌握病原菌的变化情况,对病患的病情进行及时观察,根据病患的病情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进而在护理质量提高的基础之上降低病患出现尿路感染的几率[4]。

综合上述分析得知,抗菌药物滥用、住院时间较长、侵入性操作、病患年龄较大、留置导管时间较长是泌尿外科病患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需要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把控,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在护理泌尿外科病患的过程中做到认真负责,积极观察病患的情况,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解决,进而降低泌尿外科病患尿路感染的几率。

参考文献

[1]林海燕,王丹丹,蒋聿瑛.泌尿外科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38(06):838-840.
[2]覃钦友.泌尿外科尿路感染患者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7):29-30+33.
[3]王睿中.泌尿外科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8(02):154-156.
[4]康信瑶.泌尿外科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1):4774-47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66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