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介入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在经皮穿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7 11:55: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经皮穿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给予介入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或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术后康复奠定基础,同时可以提升介入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方法选取赤峰市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经皮穿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122例,包括干预组与对照组,各占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术后低体温发生率、术后压疮发生率、术中导管滑脱发生率。结果比较两组的术后低体温发生率、术后压疮发生率、术中导管滑脱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经皮穿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进行介入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术后低体温、术后压疮及术中导管滑脱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干预;介入手术室;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

本文引用格式:郭丽丽.介入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在经皮穿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8):331,336.

0引言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典型,属于颅内颈动脉或脑内动脉狭窄所导致一种脑供血不足症状,多表现为缺血性损伤,患者临床症状多见于头晕、一侧肢体乏力等,临床上又将其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同时也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之一,脑血管疾病现已发展为威胁人类安全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1-2]。我国每年因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数超过150万,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具典型,据统计数据显示,因颈动脉狭窄造成脑梗死的几率超过6成,因此有效缓解颈动脉狭窄是改善脑梗死发生率的有效途径[3-4]。基于此,本次研究抽取我院收治的122例经皮穿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进行针对性调查,分析不同护理措施的临床差异,从而预防或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介入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具体内容详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赤峰市医院为单位,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经皮穿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共计122例,其中男69例,女53例,年龄45~72岁,平均(56.1±9.5)岁。两组患者术前均经CT、MRI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等明确诊断有颈动脉狭窄,程度75%~95%。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采取便利抽样法对122例经皮穿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纳入标准:术前体温正常者;术前无压疮患者;择期手术且无严重基础疾病者。

排除标准:手术中体温异常者(体温过高≥37.5℃或过低≤36℃);术前压疮患者;急诊手术;重要脏器严重并发症及其他系统严重疾病。

\

 
1.2干预措施

1.2.1对照组


经皮穿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给予介入手术室常规护理,即手术前一日接到手术通知单,手术当天准备用物,术中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手术结束处理用物及完成手术。

1.2.2干预组

对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规范化的术前访视、术中干预及术后护理。术前宣教,使患者了解经皮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并为其讲解术中全过程,结合患者一般资料,调查其既往病史,对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初步评估,同时观察其皮肤、导管、心理、家庭背景等。术中干预包括术中环境准备、术中体位护理、术中导管护理。手术过程中护士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适宜的环境。术前30 min至1 h将手术间中央空调室温调至24~25℃,保持室温相对湿度50%~60%。做好患者保温措施,温度较低时,应对输液瓶进行适度加热,必要时使用保温毯保温,每30 min监测1次体温,预防术后低体温的发生。经皮穿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手术体位为仰卧位,因手术耗时长的影响,患者出现压疮等并发症的几率同比升高,因此在保障手术正常进行的同时,可在患者受压部位放置软垫,同时加强对骨隆突部位的保护措施,按摩受压部位皮肤,及时观察皮肤状态,防止手术期时间过长,压伤肢体及皮肤发生压疮。由于经皮穿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手术中会留置胃管、尿管、气管插管、留置针等,手术前仔细检查各导管是否通畅,妥善固定各种导管,避免打折、受压及脱出,定时评估导管情况,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送患者回到病房后,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手术结果,评估体温、皮肤及导管情况,另一名护士完成手术记录及处理手术后用物。

1.3效果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低体温发生率、术中导管滑脱发生率、术后压疮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进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术后低体温发生率为3.28%,对照组为19.67%,干预组术后低体温发生率降低(P<0.05);干预组术中导管滑脱率为0%,对照组为6.56%,干预组术中导管滑脱发生率降低(P<0.05);干预组术后压疮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6.56%,干预组术后压疮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
 

3讨论

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理机制为脑供血不足,发病人群多见于60岁以上者,临床表现症状与脑缺血相关,症状主要包括头晕、记忆力和意识模糊;临床治疗思路以控制其危险因素为方向,而采取相应的药物干预与手术、介入治疗方式[5],据文献报道,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即便采用有效的药物治疗控制,2年内脑缺血事件发生率也高达26%以上[6],动脉硬化逐渐进展的影响下,粥样硬化物质沉积于内膜下,逐渐造成血管内膜增生狭窄,一定程度后,将促使血流减少,甚至形成动脉血栓。本次研究发现,颈内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因其微创、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成为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7-8]。其通过球囊或支架扩张颈动脉的狭窄部位,可有效重建颈动脉血流[9-10]。

综上所述,对经皮穿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进行介入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低体温,避免术后压疮的发生,提升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秦艳霞,黄天壬,邓伟,等.广西2004-2005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减寿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146-150.
[2]曾莲.优质护理干预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健康之路,2016,15(11):181-182.
[3]Huibers A,de Borst GJ,Bulbulia R,et al.Plaque Echolucency and the Risk of Ischaemic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 Within the First Asymptomatic Carotid Surgery Trial(ACST-1)[J].Eur J Vasc Endovasc Surg,2016,51(5):616-621.
[4]王承恩,孙成建,王彦华,等.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杂志,2014,15(2):214-216.
[5]闫丽敏,代鸣明,于航.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联合药物治疗对重度颈内动脉狭窄者脑血流灌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9(1):107-112.
[6]刘云.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合并糖尿病5年随访再狭窄率观察与对比[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37-38.
[7]项广宇,翟鲁辉,席晓.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颈动脉狭窄32例[J].中国老年学,2012,32(20):4505-4506.
[8]邹英华.颈动脉狭窄与脑中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与脑保护装置[C]//中国东部介入放射学学术交流会,2007.
[9]陈亮,顾建平,杜颂伟,等.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2b):3730-3732.
[10]Jha RM,Hochberg LR,Hakimelahi R,et al.Hyperacute stent placement in acute cervic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s:the potential rol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2009,1(2):171-1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61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