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甲状腺癌诊断中B超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83例甲状腺癌患者,全部患者均行B超和CT检查,分析影像学资料,其中对照组仅对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观察组仅对B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手术病理学结果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甲状腺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状腺癌诊断符合率为(53.01%),低于对照组的(7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转移诊断符合率为(71.88%),高于对照组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诊断甲状腺癌的符合率较低,但可有效检出病灶,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诊断符合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CT;B超;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
本文引用格式:李英.甲状腺癌诊断中B超检查的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222+225.
0引言
随着国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国内甲状腺癌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因此受到了临床医学领域的广泛关注[1]。患者发病与环境、遗传、激素等因素关联密切,主要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伴有吞咽困难、声嘶、压迫感等不适症,而早期检出、及时治疗对改善预后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目前多采用CT、B超等方式诊断甲状腺癌[2]。为了研究不同影像学检查方式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展开了下述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病理学检查确诊甲状腺癌;②肿瘤分期Ⅰ-Ⅳ期[3];③均行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手术禁忌症;②化疗、放疗史;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男37例,女46例;年龄28-64岁,平均(45.25±6.61)岁。患者均获知情权。
1.2方法。全部患者均行CT和B超检查,采用美国GE Healthcare LOGIQ E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患者,探头频率5.5-10MH,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使颈部充分显露在探头下,观察结节大小、边缘、形态、有无钙化、声晕、回声等征象,掌握结节邻近组织情况及血流状态等。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 SMILE-6 CT仪行CT扫描检查,患者取仰卧位,管电压110kV,层厚5 mm,观察病灶形态、血运分布。全部检查工作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工作均交由相同两位专业医师负责,其中对照组仅对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观察组仅对B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手术结果分析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
1.3统计学分析。用SPSS 23.0处理数据,以χ2检验计数资料(%、n),以t检验计量资料(±s),P<0.05,表明有差异。
2结果
两种检查方式甲状腺病灶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诊断甲状腺癌符合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结转移检查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结论
甲状腺癌是临床高发甲状腺恶性肿瘤病症,在全身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占比约为1%,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发于中青年成人群体,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临床中及早诊断、及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直接影响着预后效果,由于甲状腺癌早期无典型症状,临床表现和良性甲状腺病症相似,增加了医师诊断难度。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CT和B超检查成为了诊断甲状腺癌的常用手段。
结合对照组检查结果可知,83例甲状腺癌病例中共检出病灶82例,漏诊1例,检出率98.80%(82/83);其中甲状腺癌63例,符合率75.90%(63/83);甲状腺腺瘤11例,肿块性质不明确9例,本组7例患者肿块直径<3 mm,其中1例为漏诊患者。对照组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32例,其中14例经术后病理学证实,淋巴结转移检查符合率43.75%(14/32)。由观察组检查结果可知,83例甲状腺癌病例中共检出病灶77例,6例漏诊,检出率92.77%(77/83);其中甲状腺癌44例,符合率53.01%(44/83);甲状腺瘤20例,甲状腺肿7例,甲状腺囊肿5例,7例经诊断明确为良性。6例漏诊患者经手术病理学检查明确为甲状腺癌,病灶直径小于5 mm。观察组颈部淋巴结转移检出32例,其中23例经术后病理学证实,淋巴结转移检查符合率71.88%(23/32)。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发现,与CT检查方式相比较,采用B超诊断甲状腺癌可有效检出病灶,二者病灶检出效果相当,但B超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诊断符合率,可为医师临床诊疗甲状腺癌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汪晓蜜[4]对疑似甲状腺癌的90例患者研究后发现,B超检出甲状腺癌病灶的检出率和CT检查方式基本相当,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初步分析,甲状腺作为人体的重要组织器官直接控制着人体代谢,影响多种激素和蛋白质的合成和释放,当甲状腺功能出现异常后容易引发机体代谢紊乱。而采用B超检查具有快捷、简单的明显优势,且医务人员可通过B超检查评估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病况。B超影像学资料显示结节性甲状腺肿表现为受累双侧甲状腺为非对称性增大,结节边缘模糊,甲状腺实质不均匀增粗,未见包膜、晕环征象,且混合回声多见于肿块内部,肿块血流信号较少;甲状腺则表现为不规则性圆形实质回声影,病灶边缘清晰,表层附着光滑包膜,多呈单发特征;恶性甲状腺癌患者的病灶多呈不规则形态,病灶边界模糊,肿块内部为囊变、低回声、钙化征象,恶性肿瘤细胞增殖速度较快,血流信号显著增加[5]。因此与CT检查方式相比较,采用B超诊断甲状腺癌不仅能够获取甲状腺局部结节的实时影像,还可获取结节内部及邻近的血运状态,且经济性更高、可重复性操作,便于临床应用和推广。有报道表明,B超诊断甲状腺癌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易行的优势,可为临床诊断甲状腺癌提供参照。但本次研究中,B超诊断甲状腺病灶的符合率较低,分析这可能与患者病灶微小、恶化程度较低等因素有关,导致肿块影像、血流征象无明显特征,从而发生漏诊情况。
总而言之,应用B超诊断甲状腺癌可有效检出病灶,具有较高的病灶转移检出率,但甲状腺癌诊断符合率与CT检查方式相比较相对较低,因此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病况,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式。
参考文献
[1]滕卫平.我国面临甲状腺癌“过度诊断”的挑战[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6,32(7):531-532.
[2]段天鹏,尹建军.甲状腺癌患者的超声及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2):42-44.
[3]索宾,高斯伯德罗维兹,等.恶性肿瘤TNM分期[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2:13.
[4]汪晓蜜.B超检查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9):79-80.
[5]龙凤琳,张丽,龙婷.B超诊断在甲状腺肿块临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1):47-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