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归脾汤加减治疗艾滋病合并血小板减少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6 13:37: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艾滋病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60例艾滋病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为此次研究主体,根据随机分配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服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使用归脾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26.67%(P<0.05)。两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及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及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均有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在艾滋病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中应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可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血小板计数及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强,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关键词:艾滋病;血小板减少;归脾汤

本文引用格式:姜楠,赵化忠.归脾汤加减治疗艾滋病合并血小板减少[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180+182.

0引言

艾滋病属于新型传染病,在中医学中属于“虚劳”、“伏气温病”、“疫病”等范畴,病位主要包括肾、脾胃等脏器,主要以气血两虚为临床症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指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造成的传染性疾病,人免疫缺陷病毒对人体造成感染以后,CD4T淋巴细胞出现进行性减少,对免疫功能造成损害,致使出现各种恶性肿瘤、机会性感染,破坏造血系统,出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等。近几年来艾滋病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为对该疾病患者实施有效治疗,在此次研究中,对我院患者实施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给予归脾汤加减治疗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TPO)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60例艾滋病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为此次研究主体,根据随机分配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患者对此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中男28例,女2例;年龄20-55岁,平均(33.25±6.47)岁。对照组中男28例,女2例;年龄19-54岁,平均(33.62±6.14)岁。两组患者差异不大,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即给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基础上给予生血小板治疗。因患者骨髓增生异常,故给予应用血小板生成素(TPO)。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增加脾汤加减治疗,药方组成:人参6 g,甘草(炙)3 g,木香6 g,酸枣仁(炒)12 g,远志6 g,龙眼肉12 g,黄芪(炒)12 g,茯神9 g,当归9 g,白术9 g。以上加大枣水及生姜煎服。煎至200 mL,早(早饭前)晚(晚饭后)服用。气滞血瘀伴随瘀斑、舌青、皮肤紫癜、肝脾肿大者增加鸡血藤、赤芍、莪术、三棱软坚散结,行气化瘀。气阴两虚伴随盗汗较重、乏力、五心烦热者增加青蒿、龟板(炙)、玄参滋阴补气。脾肾阳虚伴随便溏、腹泻、形寒肢冷增加干姜、肉桂、附子温阳补益脾肾。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血小板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流式细胞检测对患者治疗前后CD4+T细胞百分比进行检测。不良反应包括生殖损害、月经不调、消化道反应、电解质紊乱、肝酶异常。

1.4统计学分析。将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使用t来进行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来进行检验,用率(%)来表示,(P<0.05)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出现1例(3.33)月经不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出现2例(6.78)出现月经不调,2例(6.78)消化道反应,1例(3.33)肝酶异常,1例(3.33)生殖损害,2例(6.78)电解质紊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30)。

2.2对照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为(23.47±9.46)×109/L-1,CD4+T细胞百分比为(2.03±0.41)%,观察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为(23.51±9.45)×109/L-1,CD4+T细胞百分比为2.01±0.43)%,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为(76.28±14.31)×109/L-1,调节性T细胞为(3.62±0.74)%,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为(107.96±10.24)×109/L-1,调节性T细胞为(4.85±1.22)%,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及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均有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

3讨论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指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造成的传染性疾病,感染人体后,会导致CD4T淋巴细胞出现进行性减少,对患者机体免疫能力造成伤害,致使出现各种恶性肿瘤及机会性感染,破坏患者造血系统,导致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出现贫血情况,甚至出现全血细胞减少[1]。

近年来艾滋病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逐渐增多,该疾病与CD4+T淋巴细胞数量关系密切,患者CD4细胞计数低于200×106/L,其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33.68%,相比较于CD4细胞计数在200×106/L患者的13.72%,明显要高。西医上认为患者血小板减少主要包括以下原因:①血小板死亡、无效、减少:具有获得性及遗传性两种,均属于部分因素损伤对骨髓增殖造成影响或者对造血干细胞造成损伤。②脾内血小板滞留过多。③血小板破坏过多:存在获得性及先天性两种,获得性血小板大量破坏具有非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DIC、感染]及免疫性[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特发血小板减少]两种[2]。临床上通常使用促血小板生成素、激素疗法、配合静脉输注血小板、解除骨髓抑制、治疗原发病等治疗血小板减少病症,虽然能够降低出血事故发生率,但治疗费用较高,需要经常性输入,且存在各种限制。储存的血小板寿命不长,存在传染其它疾病的危险及异体免疫等情况。患者进行多次输血后,大部分会出现血小板抗体,降低输血效率。激素疗法会增加患者出血风险,因此对于血小板减少治疗而言具有双面作用,且艾滋病患者通常会存在其他合并症,使用具有诸多限制。最近血小板治疗中,TPO(重组血小板生成素)具有广泛应用,重组血小板生成素能够对化疗所造成的骨髓抑制风险进行有效降低,对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其它相关疾病能够给予有效治疗。但目前关于重组血小板生成素在艾滋病合并血小板减少疾病中的应用尚处于开发阶段。且重组血小板生成素价格不菲,效果持续时间不长,需要进行反复应用,无法对患者骨髓抑制调动自身骨髓活性进行根治,并且在艾滋病患者治疗效果未知的条件下,中药汤剂个体化治疗可发挥出重要价值[3]。艾滋病属于新型传染性疾病,中医学中无相关记载。随着该疾病传播广泛,中医学对艾滋病具有更深一步的认识。针对国内外运用中医药治疗实践、流行病学、病原学进行分析,艾滋病为“虚劳”、“伏气温病”、“疫病”等范畴,该疾病病位主要包括肾及脾胃等脏器,艾滋病期及无症状期均以气血两虚为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主运化,运化水湿,患者脾失健运,则无法化生气血,对肢体肌肉进行充养,患者会迅速出现贫血、消瘦症状。脾不统血,血无法循经而行,造成出血。运化水谷,化生气血,能够营养全身。因此,对艾滋病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实施归脾汤加减治疗。归脾汤为中医方剂,在宋代《济生方》中有所记载,本方证由于气血亏虚,劳心伤脾,思虑过度所致。心脾两虚,基础为气血亏虚,核心为脾虚。对艾滋病导致血小板减少发病机理符合。方剂中的参芪术草大队甘温之品能够生血、补脾益气。远志、茯神枣仁宁心安神。龙眼肉、当归能够补血养心。辅助理气之品具有复中焦运化,理气醒脾,恢复脾血液统摄的作用。归脾汤补益心脾、益气养血,从而起到引血归经、气血双补的效果,现在广泛用于血小板减少疾病治疗中。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26.67%(P<0.05)。两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及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及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均有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说明归脾汤在艾滋病合并血小板减少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作用。

\

 
综上所述,归脾汤安全性强,价格低廉,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对其进行总结、验证、提升,具有广阔的应用及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吕晓娟,覃骏,柯鸿,等.归脾汤加减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31(8):1178-1181.
[2]谭会.归脾汤加减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10):1222-1222.
[3]钟先明.归脾汤治疗血小板减少验案三则[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8):835-8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53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