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干扰素结合胸腺肽α1序贯治疗耐核苷酸类药物乙肝肝硬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将120例平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原核苷酸类药物进行治疗;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干扰素;C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胸腺肽α1。三组治疗的时间均为48周。结果A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之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B组在治疗24h时与治疗前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48周时与治疗前对比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C组在治疗24周和48周时均优于A、B两组(P<0.05)。结论在对耐结核杆菌药物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小剂量的干扰素能够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同时应用胸腺肽α1能够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
关键词:干扰素;胸腺肽α1;核苷类药物;乙肝肝硬化
本文引用格式:汪训豪,曹衍志.干扰素结合胸腺肽α1序贯治疗耐核苷类药物乙肝肝硬化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174-175.
0引言
乙肝病毒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只能终生服药控制病毒的复制[1-2]。随着患者使用核苷酸药物时间的增加,会逐渐产生耐药性,导致抑制病毒进展效果变差[3]。所以,为了更好的抑制病毒的进展,我院选取了12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分为联合应用一种、两种、三种药物,对比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将120例患者平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原核苷酸类药物进行治疗;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干扰素;C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胸腺肽α1。入选的患者排除HIV、CMV、HAV的患者,排除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等其它肝病患者,排除疑似肝癌患者,排除在6个月内接受过免疫调节药物、细胞毒药物治疗的患者。入选的120例患者,根据就诊的先后顺序平分为A、B、C三组,对比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研究的方法和意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4]。
1.2治疗方法。A组:给予两种核苷酸药物进行联合治疗,观察48周时间;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干扰素,开始两周剂量为每日100 ug,隔日一次,两周后每周注射一次,剂量为135 ug,治疗观察48周;C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胸腺肽,每周注射两次,每次肌肉注射1.6 ng,连续使用12个月。
1.3观察指标。对比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时的TBiL、ALT、ABL的变化;肝纤维化的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试剂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生产[5-6]。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肝功能比较。三组功能比较详见表1。
2.2肝纤维化比较。三组患者肝纤维化比较详见表2。
3结论
据相关统计指出感染乙肝的患者中会有25%左右的人发展成为肝硬化,未经治疗的代偿性肝硬化患者5年死亡率为16%,而失代偿肝硬化患者5年死亡率为86%。感染乙肝病毒后乙肝病毒会在体内持续高水平的进行复制,使疾病逐渐进展为肝硬化[7-9]。
胸腺是一胸腺激素的精华,是由28个氨基酸构成的高纯度多肽,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分化和成熟,提高B细胞抗体分泌能力,消除体液中存在的HCV。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之前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B组在治疗24 h时与治疗前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48周时与治疗前对比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C组在治疗24周和48周时均优于A、B两组(P<0.05),说明干扰素结合胸腺肽序贯治疗耐核苷类药物乙肝肝硬化具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国顺.小剂量干扰素结合胸腺肽序贯治疗耐核苷类药物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7):195-196.
[2] 詹剑峰.干扰素联合胸腺肽序贯治疗对耐核苷类药物乙肝肝硬化患者病毒复制及纤维化的影响[J].复旦学报(医学
[3] 版),2016(23):225-226.王桂荣.探讨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γ-干扰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智慧健康,2018,4(22):5-6.
[4]欧阳博慧,谢晴晴,王林春,等.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干扰素-γ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36(02):155-158+210.
[5]顾生旺,刘欢,蒋兆荣,等.普通干扰素与聚乙二醇干扰素加重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J].肝脏,2017,22(12):1126-1128.
[6]魏新亮,史晓盟,苏振华.抗病毒治疗在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应用及其对瘦素和脂连蛋白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7):2041-2045.
[7]蔡玉刚,蔡莉,韩容.恩替卡韦单药和联合干扰素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及对肝纤维化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7,26(10):877-879.
[8]陈洪.干扰素a-2b在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D].东南大学,2018.
[9]罗海秋.低剂量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治疗丙肝代偿期肝硬化的效果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9):91-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