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0例,利用双色球随机发将其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使用小切口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的数据,明显优于参照组;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参照组的17.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结石的治疗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较小切口切除术其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能够改善患者临床表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研究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胆结石
本文引用格式:汪小辉,黎旭,谭金花,等.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临床效果评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112+114.
0引言
胆结石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根据其不同位置区分为胆管结石与胆囊结石,而据临床数据统计,75%以上的患者为胆囊结石,而且发病率逐年升高。关于该病的治疗效果,保守治疗向来只能暂时性缓解患者痛苦,采取小切口手术进行切除胆囊才是公认的标准,不过手术术后并发症较多,恢复期较长,患者对手术信心不足,进而导致意愿不高,耽误了治疗[1]。本研究探究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两种方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自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0例,利用双色球随机发将其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参照组患者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1-53岁,平均(39.74±4.29)岁,病程2-10年,平均
(3.91±1.23)年;实验组患者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3-55岁,平均(40.19±4.53)岁,病程2-12年,平均(4.09±1.4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经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与影像学检查均符合《胆结石诊断治疗》中的诊断标准;患者均了解本研究的目的与方法,自愿知情同意书;研究内容与对象均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肝功能与胆红素水平异常者;急性胰腺炎者;心肝肾器官严重障碍者;手术禁忌症者;妊娠期或哺乳期者;意识不清或者语音障碍者。
1.3方法。参照组使用小切口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其方法为:调整患者体位,使其保持平卧位置,进行全麻、消毒铺巾与气管插管,首先在患者右侧肋缘下方沿着直肌伸展路线作长斜形切口,长度为5 cm,接着逐层分离进入腹腔,检查胆囊并将胆囊三角与胆总管处于暴露状态,之后将胆囊动脉与胆囊管分离,暂不切断,并于胆囊底部贯穿至胆囊管,确认胆囊动脉具体位置,切断并结扎胆囊动脉与胆囊管,接着将胆囊取出,并使用电凝止血,将纱条放置于缝合创伤口后的胆囊床上,如5 min后未出现胆汁或者渗血现象则表示缝合成功,进而可逐层缝合并关闭腹腔。实验组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其方式为:取高足低位,全麻、消毒铺巾并给予气管插管,于患者肚脐边缘下方作弧形切口,长度为1 cm,将腹腔镜插入并建立CO2气腹,调整压力参数至1.33-1.60 kPa,将腋前线交汇肋弓位置与肝圆韧带右侧位置作为穿刺点,使用腹腔镜探查,并利用齿钳夹住胆囊底,进而将胆囊管与血管分离并利用钛夹固定,使用超声刀将胆囊彻底切除,并于腹部取出胆囊,之后止血并缝合切口,避免对伤口与胆管周围组织的损伤。两组患者在术后均进行抗感染治疗。
1.4观察指标。观察并对比两张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并进行卡方检验,当统计结果P<0.05时,表示此研究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实验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的数据,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出现1例发热、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5%(2/40),参照组患者出现3例发热、2例切口感染,1例胆漏,1例胆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17.5%(7/4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χ2=4.11,P=0.0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胆囊的功能主要是储存以及浓缩人体胆汁和分泌粘液等,胆结石则是由于胆汁淤堵在胆囊中无法顺利排出,当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提高,体液沉淀,就会迅速形成结石,进而引发当囊炎[2-3]。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加开,胆结石的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结石类型甚至发生改变,由以往的胆管胆色素变为胆囊胆固醇。胆结石多发于40岁以上的女性,这与其体内激素水平、饮食结构以及肥胖程度有关,该病病情进展速度很快,具体病症表现为厌食以及右侧腹部疼痛,消化不良、胆绞痛等,严重者还有其他并发症,对患者生活和工作影响恶劣[4-5]。临床治疗胆结石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小切口切除术,另一种是腹腔镜切除术,其中小切口切除胆囊的优点主要是其创口小、疼痛轻微、术后恢复快等,不过由于其手术切口较小,使手术视野不够开阔,容易造成胆囊附近组织的损伤,效果欠缺[6]。腹腔镜切除术与小切口切除术十分相似,都是微创性手术,它使用建立操作孔和观察孔、人工气腹的形式去除发生病变的胆囊,腹腔镜的使用能够使手术视野更宽阔且直观,还能有效控制组织感染,方便详细探查结石的位置与大小,操作精准,分离胆囊的有效率高,可以彻底清除结石。
综上所述,在胆结石病症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显著,更具安全性,值得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普布罗杰.观察高原地区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5):87-88.
[2]王松.观察腹腔镜切除胆囊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5):91+94.
[3]赵永夫.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价值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3):71.
[4]王琼.责任制整体护理对腹腔镜胆结石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及负面情绪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3):236.
[5]闫漫.快速康复外科在普外科腹腔镜胆结石切除病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3):44-45.
[6]陈剑锋.小切口手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在胆结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6):38-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