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4 14:27: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数据收集时间为2013年8月至2018年9月,选择上述时段到我院进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进行治疗的2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10例)与乙组(10例),甲组接受全身麻醉,乙组接受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统计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情况,并予以对比评价。结果在T1、T2、T3、T4时,乙组HR以及MAP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甲组(P<0.05);对比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乙组均较甲组短(P<0.05)。结论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若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确保麻醉质量,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另外,具有苏醒质量佳的优势,在临床中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直肠癌切除术;腹腔镜;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

本文引用格式:高俊山.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8):120,122.

0引言

在消化道疾病中,直肠癌较为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解剖关系也较为复杂,在术后仍然存在一定的复发率[1]。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难题是如何保留肛门,因此,相关学者关于手术方式方面存在一定的争议[2]。目前,导致发生直肠癌的原因并不是十分明确,但多认为同饮食习惯、社会环境等之间存在紧密关系,其高危因素是直肠息肉等。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的显著进步,腹腔镜技术在临床中多个领域当中均得到了应用[3-4]。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接受直肠癌切除术患者开展研究,分析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的应用效果,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数据收集时间为2013年8月至2018年9月,选择上述时段到我院进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进行治疗的2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1 0例)与乙组(1 0例)。甲组中男性与女性分别7例、3例,年龄6 0~70岁,平均(6 5.42±3.26)岁;乙组中男性与女性分别6例、4例,年龄61~70岁,平均(65.43±3.27)岁。组间资料经统计学对比分析,P>0.05。

1.2方法

所选择研究对象在手术之前均需要肌注0.5 mg阿托品,以此作为基础。

(1)乙组接受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具体:在T11~T12椎间隙行常规穿刺,于头侧置管,经硬膜外将4 mL利多卡因(2%)注入,观察麻醉平面是否到达T8~L2,若到达,则可行麻醉诱导,静注0.06 mg/kg咪唑安定、0.1 mg芬太尼、0.08 mg/kg维库溴铵、1~2 mg/kg丙泊酚,然后行异丙酚微量泵注(2~5 mg/kg/h),维库溴铵、芬太尼需要间断静注,帮助维持肌松以及镇痛;结合实际需求吸入七氟醚(1%~3%)帮助麻醉维持;除此之外,还需要行利多卡因间断注入,呼吸机帮助呼吸,频率以及VT、I:E值分别为12~14次/min、10~12 mL/kg、1:2。

(2)甲组接受全身麻醉,具体:麻醉诱导方式同乙组相同,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行丙泊酚持续泵注(静脉),并间断静注维库溴铵、芬太尼,吸入七氟醚(1%~3%)帮助麻醉维持。

1.3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情况以及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情况,并予以对比评价。T0、T1、T2、T3、T4分别为气腹建立前、气腹建立后1 h、气腹建立后2 h、气腹建立后3 h、手术结束时。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 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若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在T1、T2、T3、T4时,乙组HR以及MAP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甲组(P<0.05),详见表1。


\

 
2.2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等情况比较

对比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乙组均较甲组短(P<0.05),详见表2。


\

 

3讨论

直肠癌的发生位置在直肠乙状结肠以及齿状线的交界位置,在消化道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也是常见的一种恶
性肿瘤,受其解剖关系等的影响,经过手术治疗后,其复发几率较高[5]。近年来,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由于具有微创的特点,所以不会给患者机体带来较大的创伤,术后也能够较快恢复,但是需要对麻醉方式的选择引起足够重视,最大程度降低对认知功能等的影响[6]。

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以及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等情况均较甲组优(P<0.05),说明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干预的价值较高。全身麻醉方式不会对循环系统带来较大的影响,是因为对于投射系统(大脑皮层),其能够发挥出抑制作用;但是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在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水平会出现较大的波动,且术后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来恢复意识,分析是此方式对于垂体激素增加现象无法发挥出有效的阻断作用,因此无法帮助控制应激反应[7]。随着麻醉学的发展与进步,硬膜外麻醉方式的出现,为麻醉学带来了新的曙光,且在临床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通过此方式麻醉,一方面能够减弱疼痛感,另一方面还能够对应激反应进行有效控制[8]。当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复合之后,不仅可避免皮质醇升高,肌松情况也更为理想,能够有效缩短意识等的恢复时间,且不会对认知功能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若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确保麻醉质量,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另外,具有苏醒质量佳的优势,在临床中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Wang Y,Liu X,Li H.Incidence of the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epidural anesthesia and 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Medical Edition),2016,41(8):846-851.
[2]周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3):10538-10539.
[3]黄立新.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6,35(11):108-109.
[4]谢福勇.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26):90-91.
[5]Xu Q,Shi NJ,Zhang H,et al.Effects of combined general-epidural anesthesia and 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on cellular immunity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nonâsmall cell lung cancer:A comparative study[J].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2017,16(4):4445-4454.
[6]陆卫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和单纯全身麻醉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4):152-153.
[7]王斌,李军,后瑞淼,等.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心输出量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7):1224-1226.
[8]孙明兰.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20):145-1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45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