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HIV感染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某县2016年10月到2018年11月收治的HIV感染合并结核病患者2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疾病临床特征,发生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HIV感染合并肺结核临床表现以咳嗽、发热、胸痛、胸闷、咳血、盗汗、乏力、气促,导致HIV感染合并结核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长期吸烟酗酒,有结合接触史,过度劳累超负荷工作,生活环境恶劣。以上影响因素的HIV感染率并发结核病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0.05),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开展相应的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戒烟戒酒,改善患者居住环境,能够有效降低HIV感染者合并结核病的发生率。结论为了做好HIV感染者结核病预防工作,需要患者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并定期来院进行体检。
关键词:HIV;结核病;临床特征;影响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沈杰,辛霞.HIV感染合并结核病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113-114.
0引言
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是导致艾滋病的主要原因,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1]。HIV从早期感染到艾滋病期结核分枝杆菌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结核病发病率相对较高,在HIV感染患者中合并结核病会并发不典型症状,以肺外结核最为常见,临床病原证据较困难,对于HIV感染者结核病的发现均可诊断[2]。本次研究通过大样本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对其开展病原学检测,再联合血清学化验、X线检查联合诊断,对HIV合并结核病的流行情况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影响因素。
1资料和方法
1.1患者资料。本次研究2016年10月到2018年11月某县收治的HIV合并结核病患者220例,均为经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的HIV感染患者,经统一调查了解流行病学情况,患者均行X光胸片检查、痰涂片培养、TB抗体、PPD皮试和血沉检测,部分患者进行了病理培养[3]。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HIV合并结核病诊疗指南。研究对象中男120例,女100例,年龄在23-67岁,平均47.2岁,肺结核距HIV感染确诊时间在2-22个月,平均18.5个月,其中发生HIV感染急性期患者22例、艾滋病期患者130例、无症状期患者68例,患者发病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咳血、胸闷。
1.2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评价分析方法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生活习惯、疾病史、临床表现等,所有HIV感染合并肺结核感染者均进行正规抗HIV治疗及抗肺结核治疗。
1.3临床观察。观察患者临床特征,并统计患者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1.4统计学分析。应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当P<0.05则数据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临床特征。220例HIV感染合并肺结核临床表现以咳嗽、发热、胸痛、胸闷、咳血、盗汗、乏力、气促等。经胸部CT检查结果活性感染灶患者180例,表现为肺部片状、斑点状、空洞样阴影,其余患者40例未见活动性感染病灶;经CD4阳性T细胞检查结果细胞计数不足99个为30例,细胞计数在100-199个为60例,细胞计数在200-499个为100例,细胞计数超过500个为30例;经T细胞斑点实验显示阳性患者200例,阴性患者20例;PPD实验结果显示阳性患者150例,阴性患者70例;血清结合抗体检查结果阳性患者150例,阴性患者70例。
2.2危险因素分析。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评价分析,HIV感染者合并肺结核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结核患者接触史,长期吸烟酗酒,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生活环境恶劣。符合主要危险因素HIV感染者结核病发病率明显增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抗HIV治疗强调患者戒烟戒酒,同时改善患者居住环境,能够降低HIV感染者合并肺结核的感染率。
3讨论
艾滋病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导致的传染性疾病。感染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下降,会导致患者发生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等均会发生感染,导致整个免疫监视机制发生缺失导致疾病的发生[4]。全球各个地区对于HIV感染临床特征存在不同,但结核病会始终伴随HIV和艾滋病的整个病程,也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会导致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直接导致免疫预防功能降低,使TB复燃导致结核感染。
HIV感染后会到达人体局部淋巴细胞,对于靶细胞CD4受体选择性吸附,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明显下降,被感染其他致病菌的几率明显增加[5]。HIV感染者中结核病最为常见,为较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在HIV感染合并结合病后容易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严重的会引起患者死亡。本次研究中抽选的220例患者均为HIV感染合并结核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临床特征表现为发热、咳嗽、胸痛、胸闷、咯血、气促、盗汗、乏力等症状。胸部CT检查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相同,但存在未发现活动性病灶患者30例,未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CD4阳性T细胞计数为免疫功能,与HIV感染者合并结核病有一定的关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CD4阳性T细胞均在200-499个之间。本次研究结果显示,T细胞斑点实验的阳性检出率略高,而血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较低。通过HIV感染者合并结合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出致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长期吸烟酗酒、结核病接触史、过度劳累、生活环境恶劣等。以上危险因素会增加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为了尽量避免HIV感染合并肺结核应做好以下预防措施。尽早开展HIV治疗,改善患者实际居住环境,保持患者病房定期痛风,尽量避免与结核病患者的接触,另外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相关研究显示HIV感染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传染性更强,提示HIV感染者合并结核病患者与单纯结核病患者比较传染性相同或更强。这与痰细菌阳性结核病HIV感染患者结核菌数量较少,发病后患者会出现结核性洞,一旦治疗快速排除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研究,人类感染结核病属于外源性感染还是内源性再激活导致的感染,如为外源性感染,结核病菌通过外源性感染或吸入形式进行感染,而内源性再激活感染,则在原发隐性病灶的结核菌激活发生感染。外源性感染不适发达国家结核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可能与出感染结核病菌后因自身免疫功能的保护延缓了结核病发作,而患者在发生HIV感染后自身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导致隐性病灶内的结合菌发生激活引起感染。国外有报道称,HIV患者在发生外源性结核病感染后,特别是住院的HIV感染患者能够出现再度感染耐药结核菌情况,并且最后形成活动性难治的结核病。尚未明确HIV感染者会发生外源性再感染情况如何寻找感染规律,某些晚期HIV感染者发生抗结核病治疗后能够形成缺陷型保护免疫。在治疗外源性感染及暴露于结核病感染患者能够增加结核病复发的可能性。由此可见HIV感染能够改变结核病的自然流行过程,另外结核病也能够影响HIV感染及流行病学。
本次研究中HIV感染患者中发生结核感染的患者比率与国内相关数据报道比较,总体低于国际水平。这可能与我国结核患者发病率较高有关,并且HIV感染率也相对较低。通过不同年龄组患者比较发现在不同年龄组织间的检出率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HIV患者发生结核感染与年龄段无关。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通过病例资料样本调查,以病原学监测为基础,加入了血清学化验并结合临床表现,参考X线检查结果等,对结核感染合并HIV感染的流行情况可进行分析,为了做好HIV感染者结核病预防工作,需要患者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并定期来院进行体检,为临床疾病控制、治疗、诊断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苏晓斌.肺结核合并HIV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J].综合医学,2015,2(5):528-529.
[2]邹搏,邢利宝,贾本治,等,中国人肺结核病高患病率的危险因素Mate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5):736-738.
[3]陈霞,郑悝煌,湛资,等.HIV合并结合感染的而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1-2.
[4]蓝如东,赵锦明,成诗明,等.HIV感染与ADIS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肺结核主要症状体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13,35(7):529-532.
[5]陈斌,梁凯,农树红,等.HIV合并结核双重感染者呼吸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特征[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11):1231-12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