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心理护理干预对某三级医院 HIV/AIDS 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25 17:01: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某三级医院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05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HIV/AIDS患者60例,根据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健康感觉、躯体健康、睡眠状态、认知水平、参与能力评分均增加(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增加明显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某三级医院;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俞月笑.心理护理干预对某三级医院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0):318,321.

0引言

艾滋病是由感染HIV病毒引起的一种极具危害性传染病[1]。AIDS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不仅影响临床抗病毒治疗,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所以最终将导致治疗效果失败。有研究表明[2],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对HIV/AIDS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旨在为HIV/AIDS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05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HIV/AIDS患者60例,根据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6~57岁,平均(39.3±8.5)岁;病程1~8年,平均(4.2±1.8)年;传播途径:性传播20例,血液传播8例,不明原因2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8~58岁,平均(40.1±7.9)岁;病程1.5~9年,平均(4.5±2.0)年;传播途径:性传播18例,血液传播9例,不明原因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传播途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诊断标准者,且有疾控中心的HIV确诊报告单;②能正常沟通交流者;③均知情同意者;④对患者信息保密。排除标准:①患者不愿参与本研究者;②有认知障碍,不能进行有效沟通交流者;③同时参与其他干预项目研究者;④患有其他影响生活质量疾病者;⑤有严重并发症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如心理疏导、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及生活起居等常规护理,1次/日,30min/次,连续干预2周。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讲解HIV基本知识和用药指导等,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不从内心歧视患者,让患者内心接受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法;(2)开展HIV疾病健康宣教,让患者多了解HIV疾病相关知识,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同时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如下棋、慢跑等,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新生活;(3)建议同伴交流、互相鼓励,如果患者同意的话可以与其他HIV/AIDS患者相互交流,以互相倾诉和开导,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4)多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不能歧视患者,不能在家里排斥患者,在家庭中要注意家庭成员的态度问题和生活行为问题,不能表现出对患者嫌弃或鄙视的心理;(5)营造舒适干净的治疗环境,让患者感到内心自然的医生进行交流,畅所欲言,忘记自己是一名HIV/AIDS患者,消除紧张感和陌生感,保持心情愉悦,开心面对生活;(6)建议患者可以参与一些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以积极的心态回报社会,做一个有用之人,从而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开心乐观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1次/日,30min/次,连续干预2周。

1.4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评分,包括健康感觉、躯体健康、睡眠状态、认知水平、参与能力5个方面,总分100分,将所有患者分数累及求和,然后加权求平均,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健康感觉、躯体健康、睡眠状态、认知水平、参与能力评分均增加(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增加明显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我国每年的艾滋病调查均显示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尤其以青少年学生人群感染HIV病毒为主,一旦感染该病毒将攻破人体免疫系统,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各种疾病[3]。HIV/AIDS患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传播,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增加家庭乃至社会沉重的经济负担。由于发病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旦明确诊断将无法根治,部分患者还将被社会乃至家庭歧视,面临各种生活压力,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因此,如何提高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医护人员当务之急关注的重要问题。生活质量的下降将会导致患者对生活、对未来失去信心,严重者将可能自暴自弃,以不同的手段报复社会,增加社会的危害性。

由于该病具有传染性,病死率较高,大多数患者都感到对生活无助,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严重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因此本研究通过心理干预来改善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主要从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家属开导、多做社会公益活动、同伴学习交流等方式进行干预。研究结果表明,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健康感觉、躯体健康、睡眠状态、认知水平、参与能力评分均增加(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增加明显于对照组(P<0.05)。可见良好的心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总之,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参考文献

[1]高飞.心理护理干预改善初诊HIV感染/AIDS老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8(1):137-138..
[2]潘云峰,朱菊华,周新凤,等.个案管理模式对HIV/AIDS病人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7(34):4314-4316..
[3]骆春兰,李永秀,魏继棠.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2):273-275.
[4]刘倩,赵芮,吴谦.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7):972-9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66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