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B超在诊断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3 11:19: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B超在诊断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B超监测,并且将B超结果与手术结果相比较,最终确定B超的准确性。结果超声诊断结果的诊断比例为96.29%,手术验证的结果为98.14%,P>0.05,无统计学意义。且所有患者均经过治疗后取净结石,且并未发现患者术后发生发热、腹痛以及黄疸情况,B超复查之后发现所有患者均未见结石。结论B超的诊断结果有着较高的准确性,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无明显差异,能够作为胆总管结石的初检手段,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B超诊断;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高琳.B超在诊断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8):192-193.

0引言

在胆道疾病中胆总管结石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不仅很容易使得患者出现黄疸、胆道出血以及胆管炎等多方面的并发症,甚至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的情况,这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2]。在进行患者的救治工作时,给予患者及时且准确的治疗能够使得患者得到更好的恢复,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以及有效性,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临床过程中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方法比较多,主要采用的诊断方式包括CT断层扫描以及B超诊断、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等方式,均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3-4]。为了使得B超的诊断效果更好,发挥出更加良好的效果,并了解其准确性。本次研究主要以B超在诊断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主,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情况,并且伴随着恶心呕吐等症状,当按压患者的胆囊区时发现患者出现触痛感。54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为24~81岁,平均(58.25±9.24)岁,病程为1~13 d,平均(7.48±1.25)d。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排除心肝肾功能衰竭者,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治疗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B超检测的方式进行检测,需要叮嘱患者在检测之前12 h禁食,检测时则取仰卧位自己左侧斜位,并且利用超声诊断仪对患者的肋下以及肋间等进行扫查。根据所检测的情况来为患者进行体位调整,或者对其进行脂餐法或者复检,从而确保能够真正全面探查患者的胆总管,并且需要确保胆总管的内径大小,是否有胆结石,结石的数量、位置以及大小等。最后将检测的结果与手术的结果进行对比,并从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及临床表现等多个方面出发,研究导致误诊发生的原因。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的数据录入以及计算采用SPSS 22.0软件实现,以t与2检验,计量数据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则采用(%)来表示,如果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


经过检查之后发现,超声诊断结果的诊断和手术验证的结果相近,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

 


2.2诊断结果

B超确诊的胆总管结石为52例患者,而手术验证为53例,在确诊的53例患者中,结石情况主要由32例起始段结石,20例末段结石。患者结石最大为13 mm×5 mm,最小为4 mm×2 mm。所有患者均经过治疗之后取净结石,且并未发现患者术后发生发热、腹痛以及黄疸情况,B超复查之后发现所有患者均未见结石。

3讨论

胆总管结石是指位于胆总管内的结石,大多数位胆色素结石或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结石,好发于胆总管下端。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和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在胆管内形成的结石成为原发性胆囊结石,其形成与胆道感染、胆汁淤积、胆道蛔虫密切有关。胆管内结石来自胆囊者,称之为继发性胆管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见[5-6]。由于胆总管结石是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目前临床阶段并不能探明此类疾病的主要发生原因以及形成机制,但是学者们认为此类疾病的发生与胆道感染以及胆汁淤积、胆道内寄生虫有紧密的关系。由于患者患上的胆总管结石能够分为原发性以及继发性两种类型,根据结石的性质还可能被分为胆色素型以及混合型、胆固醇型这三种类型。在临床中诊断患者是否患上胆结石的方式较多,主要由B超检查。手术检查、CT断层扫描、实验室检查、X线平片检查、磁共振胆胰管造影以及PTC、ERCP检查等。采用各种不同方式进行检测均有其优势以及不足之处,手术检查则具有创伤性,检查准确性更高;而CT断层扫描则难以检查清楚患者的结石数量、分布以及大小等信息;B超检查虽然廉价无创,但是可能存在误诊以及漏诊情况;磁共振胆胰管虽然造影无创,但是由于最终的影像并不清晰,导致难以确认。本次研究主要以B超在诊断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主,可见采用B超进行检查,不仅廉价且不具有创伤性,还能检查出患者的结石大小、位置以及数量等信息,从而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并且B超检查与手术检查结果的差异不大,检测结果有效,能够作为胆总管结石的初检手段,在检查中能够应用。并且,B超检查具备便捷、快速以及安全等特点,对于患者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7-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超声诊断结果的诊断比例为96.29%,手术验证的结果为98.14%,这一结果说明采用B超对胆结石患者进行诊断,与采用手术验证的结果差不多,均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检测出胆总管结石,且采用B超能够有效检查患者的结石大小、数量以及位置,这一结果说明,采用B超对胆结石患者进行诊断,临床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检测出胆总管结石的位置、大小以及数量,与手术治疗的验证结果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与郭香梅[9]在B超在诊断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一文中的数据一致。

综上所述,B超的诊断结果有着较高的准确性,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无明显差异,能够作为胆总管结石的初检手段,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邓小敏,朱智巧.B超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分析[J].现代养生,2017,8(8):130.
[2]Songür Y,Temuçin G,Sahin B.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dilated common bile duct[J].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2018,33(4):302-305.
[3]袁琴芬.B超在诊断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8):92-93.
[4]郑媛.B超在诊断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7,16(17):2235-2236.
[5]陈建华.论B超在诊断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1):136-137.
[6]张成武,刘杰,孙晓东,等.再次B超联合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检查在胆总管单发结石急性腹痛缓解后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8,24(7):464.
[7]Koc B,Ka Rahan S,Adas G,et al.Comparison of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and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plus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for choledocholithiasi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Am J Surg,2013,206(4):457-463.
[8]Kohut M,Nowakowskaduława E,Marek T,et al.Accuracy of linear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mmon bile duct stones[J].Endoscopy,2017,34(4):299.
[9]郭香梅.B超在诊断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1):135-1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31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