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医理论重视疾病与人体之间的邪正关系。笔者结合相关文献综合研究,认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病机是在正虚毒结的基础之上,具体到晚期的病机应当为气阴两虚、痰瘀毒结。
关键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机;气阴两虚;瘀毒互结
本文引用格式:孙牧,牛春风,旋静.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机初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219-220.
0引言
肺癌在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位居第一。因为其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所以在临床当中,中晚期的肺癌相对多见。其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因为其病情发展相对严重的阶段,同时患者本身的身体状况也随之弱化,因而在治疗上面临着许多困难。中医药治疗的特点是根据疾病与人体的邪正关系来进行辨证论治,因此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因病机的研究对中医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当中更好的发挥作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正虚毒结
非小细胞肺癌是现代医学的疾病概念,中医学当中可归属于“肺积”“虚劳”“癌病”等疾病范畴。其病机特点纷繁而错杂,总体可归结为:正气虚损,阴阳失调,邪毒乘虚入肺,邪滞于肺,导致肺脏功能失调,肺气膹郁,宣降失司,气机不利,血行受阻,津液失于输布,津聚为痰,痰凝气滞,瘀阻络脉,于是邪气瘀毒胶结,日久而成[1]。总体属于正气虚衰于人体,毒邪壅盛于肺脏,患者局部的实证表现明显,但是其根源是人体正气的虚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机最重要的前提在于“日久”,经历了疾病各阶段的发展,病机也会相应的进行转化。因为病程已经进行到终末期,正邪消长的表现会变得剧烈,首先正虚的表现会愈发突出,体质易折易损不耐攻伐,邪盛正虚,毒邪发作则更甚;随着正气进一步虚衰,正气无力与邪气抗争,毒邪作用于人体的表现也随之减弱,呈现一派虚衰之象,生命逐渐走向衰亡阶段。
2气阴两虚
气阴两虚是非小细胞肺癌病机研究当中认可度较高的结论。肺肾之气虚损是产生气虚的重要机理。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以肺系症状为主,例如:咳嗽、声嘶、胸闷、气急,这些症状不但会持续到晚期,而且进一步加重还可引发憋喘。中医认为,这些症状产生的原因在于气虚,肺与肾作为参与气机运动的重要脏器与其具有直接的关联。肺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而肾为气之根,主纳气。肺气日渐亏虚,日久必伤及肾,肾失摄纳,肺不敛降,症见喘咳气急,剧则憋闷不已。
王文龙等[2]认为肺为娇脏,特点为喜润恶燥,造成本身在病理上容易陷入气阴两伤的状态。此外,吸烟也是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的诱因之一,吸烟日久,热毒伤津,也可耗气伤阴。相关学者认为肺癌患者大多屡经手术、放疗、化疗、手术中失血、化疗中剧烈呕吐、利尿均可致津血亏乏加重阴伤,而放射治疗更是大热峻剂,耗伤人体阴液,中医药治疗中过用破瘀、苦寒之剂,亦是加重气阴两虚的常见原因[3]。从多个方面印证了,气阴两虚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机的一个重要特征。
非小细胞肺癌发展进入晚期阶段会带来不容忽视的全身症状,对于患者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会带来相当程度的打击。心衰、憋喘、颜面及肢肿都是此时容易出现的症状,病机进一步的变化是症状变化的核心。水饮作为病理产物与上述症状有广泛的联系,而水饮停聚并不惟责于肺,亦当责于肾。肺与肾在五脏中为母子关系,有相生之意。邪实搏聚于肺,母脏之病,久则及子,金不生水,肾气亦衰。肾聚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气之衰,既为正虚之本始,又做水饮之发源。饮为阴邪,水饮停居于人体,主要原因是肺失通调、脾肾阳虚、不能化运水湿之邪。从整体来说,水饮的产生与阳虚密切相关,而且肾阳为一身之元阳,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过程中,邪犯于肺,久则及肾,肾阳既衰,则机体不可避免的逐渐呈现一派阳虚之象。《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以具有温阳作用的药物来治疗痰饮一类的疾病,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机在气阴两虚的基础上,阳虚也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部分。
3痰瘀毒结
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过程中,痰是相对具有代表性的病理产物。在初期阶段,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往往无症状或症状不易识别。此时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液敛聚于肺而成痰。由此可见痰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过程之中,产生相当之早;也具有成为其他疾病向肺癌进行转化基础的可能性。因此,痰作为病理因素持续性存在于肺癌的病程之中,并且作为基础参与构建晚期的病机。相比于痰,瘀则的晚期特征则更加明显。因为瘀的成因相对复杂,需要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才能形成。同时,久病也是致瘀的重要原因。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提出“病久痛久则入血络”,若脉络受损则血不循经,离经之血,则为瘀血。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经历了肺肾气虚,阴阳两衰并迁延日久,邪客于络。同时肺癌久咳不愈,伤及肺络,络伤血溢,久必成瘀。
赵红等[4]指出中医文献中将对人体有明显伤害性的外来因素或者是内在因素,统称为毒邪,即“邪盛而为毒”。前文提及的病理产物痰和瘀均为毒邪。痰与瘀搏结蕴毒,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机关键。
4结语
笔者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基本病机为正虚毒结,其中正虚为气阴两虚或兼有阳虚;邪实为痰瘀毒结。因而在治疗上,扶正要重视肺肾两脏,在以往益气养阴的思路之上,还要考虑温阳化饮的重要性;祛邪则是化痰活血,解毒散结,但是不能过于攻伐,一定要留存正气,才能更有利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张征.非小细胞肺癌的证候病机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2]王文龙,徐丽华.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07,52(3):63-65.
[3]吴林生,陈亚男.周维顺教授论肺癌证治拾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6(2):213-215.
[4]赵红,张健.从“虚、痰、瘀、毒”论肺癌的病因病机[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9):159-1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