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患病率高达85%,且致残率较高,主要是由于高血糖导致末梢神经受损而引起。其中以自主神经损害及感觉运动障碍最为常见,感觉异常包括对称性的麻木感、蚁行感、疼痛、袜套感,严重时甚至出现溃疡、坏疽。若病变损伤运动神经,则会出现肌力减退,晚期可能表现为肌萎缩。[1]DPN变作为发病率最高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临床尚无理想的治疗方式,近年来,中医通过内治法、外治法及运动疗法等多种疗法对其进行研究及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参考近几年国内外文献,对近年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综述;中医药研究新进展
本文引用格式:武严严,张金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新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6):119-120.
1病因病机
中医学并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一病名,历代医家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归消渴”并“痹症”范畴。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肝肾亏虚,气阴两虚,脉络痹阻,痰瘀互结。本病与气虚、血瘀、痰浊等关系密切,素体阴虚,情志异常,饮食不调,劳欲过度等均可导致消渴病痹证的发生。病理可总结为虚和瘀,虚即气阴两虚,瘀为瘀血阻络,虚为本,瘀为标,贯穿消渴病痹证的始终[2]。
2中医内治法
2.1中药汤剂
在DPN现代中医证候研究中,可称为“百家争鸣”。李佃贵教授提出了“浊毒理论”治疗DPN,李教授认为浊与湿同为邪气,浊毒相生相合,多直伤脏腑经络,阻滞脉络,壅塞气机,损伤气血营卫[3]。王珏通过学习浊毒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自拟解毒化浊方:方用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黄柏、土茯苓、木瓜、鸡血藤、丝瓜络、地龙等药物共奏清热解毒,祛湿涤痰,活血通络之功,最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7%,明显优于对照组。张兰教授[4]通过脏腑辨证将DPN分为肝肾阴虚兼血瘀型,肝脾肾亏兼血瘀型,脾肾气虚兼血瘀型,脾肾阳虚兼血瘀型四种证型,分别治以滋补肝肾、活血化瘀,方以一贯煎合二至丸加减;治以补肾填精、通经活络,方以无比山药丸加减;治以健脾益肾、活血化瘀,方以六君子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治以补肾壮阳、祛瘀通络,方以济生肾气丸加减。黄祥武[5]教授多用当归四逆汤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DPN,黄老认为消渴病痹症的主要证候有阳虚血瘀、气虚血瘀、阴虚血瘀、痰浊阻络,并以气虚血瘀和阳虚血瘀为主。基本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由于阴阳互根互用,消渴病日久,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两虚,因此其临床上多用补阳药物。余绍清[6]等人认为消渴病痹证根本在于素体阴虚,五脏虚弱,气血不足,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而致瘀,瘀阻经脉,不通则痛则发病,故自拟益阴活络汤(沙参、天花粉、麦冬、当归、地龙、川芎、丹参等)药物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达91.1%,明显高于甲钴胺单药组。
2.2中药复方制剂
吴维颖[7]以木丹颗粒(黄芪、丹参、赤芍、红花、三七、川芎、苏木及鸡血藤)配合甲钴胺治疗DPN患者60例,较甲钴胺单药治疗组比较,观察组的MNCV和SNCV恢复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药理学研究[8-9]显示,木丹颗粒具有修复受损的神经、降低血糖、改善循环、调节机体代谢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神经传导的速度,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高大红等[10]以通络糖泰方(生黄芪15g、当归15g、水蛭5g、川牛膝15g、玄参15g、赤芍15g、地骨皮15g、蚕砂20g、白芥子15g、冰片0.3g)治疗DPN,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尺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MNCV和SNC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表明通络糖泰方联合甲钴胺治疗DPN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甲钴胺单药治疗。说明通络糖泰方可以显著提升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纠正体内代谢紊乱。
3中医外治法
3.1针灸推拿治疗
万兴富等人[11]运用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予硫辛酸静脉滴注,观察组则在西药的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8.3%,组间对比有统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传导速度(NCV)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温灵[12]推拿足三里、胃俞、脾俞、阳陵泉、三阴交、太溪、血海、地机、悬钟、八风、解溪这11个穴位,治疗治疗组46例,对比对照组30例仅口服甲钴胺片治疗,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有明显改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
3.2中药熏药治疗
张桂莲[13]用中药熏洗疗法治疗DPN,同时与温水熏洗足部做对照,结果显示,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肢体麻木消失的时间和用药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毕国峰[14]通过使用中药路路通、川芎、桂枝、姜黄、红花、赤芍、伸筋草加入水中浸泡煮沸进行熏洗配合针刺肝俞、足三里、肺俞、气海、关元等治疗观察组57例,对比对照组仅口服甲钴胺治疗,结果显示中药熏洗配合针刺可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以提高治疗效果(P<0.05)。
3.3中药足浴法
卢氏[15]用口服甲钴胺联合中药(苏木、牛膝、川芎、黄芪、透骨草、当归、鸡血藤、生地)足浴治疗联合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8例,对比对照组单纯口服甲钴胺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杨勇娟[16]等人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足浴(黄芪40g,桂枝2g,当归20g,鸡血藤20g,红花10g,附子20g,赤芍20g,川芎20g,细辛10g等)治疗DNP,对照组仅口服甲钴胺片0.5mg,tid;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应用益气活血通络足浴方,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对照组为6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王建伟[17]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给予基础降糖治疗,对照组应用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联合自拟三藤二草汤足浴(络石藤,鸡血藤,忍冬藤,伸筋草,透骨草,艾叶,桃仁,红花)治疗,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57.5%。
3.4低频脉冲疗法
低频脉冲刺激穴位疗法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之一,有研究表明低频脉冲磁场可降低膜受损的程度,使神经组织不再受氧自由基损伤,进而使神经症状减轻。蔡东林[18]等人用低频脉冲刺激穴位疗法联合口服甲钴胺片对87例DPN患者进行治疗,研究结果示,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3.64%;西药联合低频脉冲刺激穴位后多数患者四肢末端感觉异常状况明显改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提升。杨明花[19]等人对硫辛酸联合低频脉冲刺激穴位治疗DPN进行疗效观察,对照组每日予硫辛酸0.3g(亚宝力舒)溶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滴,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刺激穴位治疗(肾腧、曲池、关元、涌泉、合谷、三阴交等),治疗后,两组NCV及SCV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总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长,而DPN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患病率高达85%,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拘急不适、疼痛以及感觉异常,病情严重时甚至可出现溃疡、坏疽、瘫痪,最终导致截肢甚至死亡。近年来,中医药对治疗DPN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DPN患者减轻了痛苦,中医疗法从内服、外敷、针灸、熏洗等方面进行研究,在DPN防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临床实践、研究方法和疗效评价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样本量小、缺少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等。因此,在中医药治疗DPN的研究上,有必要进行大样本观察,改良实验设计方案,建立统一的疗效评判标准,使DPN诊疗标准化、规范化,更好地利用中医药优势,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石蓓,王彩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8,10(34):194-195.
[2]张永文,韩康生,程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证治[J].吉林中医药,2014,34(6):561-564.
[3]王珏,丁奇峰.解毒化浊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35):3967-3968.
[4]张栏译,张兰.张兰运用脏腑辨证诊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0):1625-1627.
[5]王永贞,张维.黄祥武治疗消渴病痹症用药特点[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5):730-732.
[6]余绍清,李莲,陈环玲,等.益阴活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12):4-6.
[7]吴维颖.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及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8):1071-1072.
[8]韩辰宇,王萍,许伟伟,等.木丹颗粒联合腺苷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痛性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临床内科杂志,2017,34(8):548-550.
[9]黄金丁,陈清,王炳理,等.木丹颗粒联合中药浸泡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7,38(9):1220-1221.
[10]高大红,李万森,杨小东,等.通络糖泰方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Cys-C水平、运动传导速度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8,39(5):617-620.
[11]万兴富,黎传宝.“固本通络”电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12):41-44.
[12]温灵.推拿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6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366.
[13]张桂莲.用中药熏洗疗法对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医中药,2018,16(4):213-215.
[14]毕国峰.中药熏洗配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6,(12):135-136.
[15]卢慧媛.中药足浴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4):116,120.
[16]杨勇娟,黄丽梅.益气活血通络方足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0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2):50-51.
[17]王建伟.三藤二草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2):51-52.
[18]蔡东林,江晓波,房汉南.低频脉冲刺激穴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评价[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22-24.
[19]杨明花,冯艳桦,乔冠晓.硫辛酸联合低频脉冲穴位刺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20):3205-320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