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孕产妇肺栓塞形成的高危因素,探讨对症治疗和抗凝治疗对于疾病治疗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0例孕产妇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对症治疗+抗凝治疗)和对照组(对症治疗)各3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14%>77.14%)相对更高(P<0.05),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86%<14.29%)和复发率(0<8.57%)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孕产妇肺栓塞的临床治疗中,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抗凝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帮助其尽快脱离危险,更好的保障其身体健康。
关键词:孕产妇;肺栓塞;高危因素;抗凝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张海霞.孕产妇肺栓塞形成的高危因素及对症、抗凝治疗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84+87.
0引言
在孕产妇的孕期和产后恢复阶段,肺栓塞是一种危险的并发症,对于产妇的生命健康安全形成严重的威胁。在孕产妇的产后恢复阶段,肺栓塞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主要受到下肢及盆骨静脉曲张、血液高凝等影响,与腹部静脉受压和孕激素异常分泌有关。孕产妇出现肺栓塞症状后,需要及时接受救治,以降低疾病风险,维护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在孕产妇肺栓塞的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肺栓塞形成的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1-2]。本研究基于孕产妇肺栓塞形成的高危因素,探讨了对症、抗凝治疗在70例孕产妇肺栓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0例孕产妇肺栓塞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3-39岁,平均(27.54±3.68)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2-38岁,平均
(60.18±4.42)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接受对症治疗,高流量给氧,使用具有解痉、扩张支气管功效的治疗药物,以改善其通气。如患者仍存在呼吸障碍,行机械通气治疗。同时准备好降压药物、脑保护药物以及镇痛类药物,对症予以使用。
1.2.2在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抗凝治疗,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Vetter Pharma-Fertigung GmbH,批准文号:H20080449),按照1 mg/kg的剂量,静脉滴注给药40 mg/d(2次/d),分娩24 h,应停止抗凝治疗。产后恢复用药,持续治疗3个月。
1.3统计学处理。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孕产妇肺栓塞的临床治疗中,比较对症治疗+抗凝治疗和对症治疗在疗效上的差异,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在两组孕产妇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恢复期间,观察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见表2。
3讨论
在孕期和产后恢复阶段,肺栓塞的发生,对于孕产妇的健康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孕产妇出现血流瘀滞、血液高凝等情况时,肺栓塞的发生风险较高[3-4]。在孕产妇的妊娠期,由于子宫增大,其腹部静脉受压,导致血流不畅,进而形成血流瘀滞[5-6]。而受到孕激素的影响,孕产妇容易出现血液高凝的情况。与此同时,孕产妇在妊娠期和产褥期的活动较少,长时间卧床休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血栓的形成风险,容易诱发肺栓塞。因此,在孕期护理的过程中,需要警惕肺栓塞形成的高危因素,采取预防性的护理对策,建议孕产妇多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出现血流瘀滞、血液高凝等情况[7-8]。而对于发生肺栓塞的患者,需要对症予以治疗,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配合以抗凝治疗,能够消除血流瘀滞,降低血液高凝程度,进而消除血栓,促进疾病的良好恢复。在治疗过程中,一般使用低分子肝素作为治疗药物,在安全性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9-10]。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经对症治疗+抗凝治疗后,97.14%的观察组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2.86%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无复发情况。而经过对症治疗后,77.14%的对照组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14.29%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8.57%的患者出现复发情况。由此可见,在孕产妇肺栓塞的临床治疗中,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抗凝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综上所述,根据孕产妇肺栓塞形成的高危因素,实施对症、抗凝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流瘀滞和血液高凝,进而预防血栓的形成,降低并发症的危险程度,更好的维护患者的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王丽君.孕产妇肺栓塞的临床治疗及高危因素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5,36(05):349-350.
[2]王淑清,高文金,刘敬.孕产妇并发肺栓塞死亡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09):1597-1599.
[3]徐震,帖永新,王昭,等.孕产妇肺栓塞形成的高危因素及对症、抗凝治疗的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3):503-504.
[4]初松涛,李洪涛,刘卯阳.22例孕产妇肺动脉栓塞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4):5022-5024.
[5]张玉荣,张春华.孕产妇静脉血栓栓塞高危因素及诊治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17):108-109.
[6]李淑贤.17例孕产妇并发肺栓塞死亡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10):143-145.
[7]隋长君.孕期及剖宫产术后发生肺栓塞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173-174.
[8]孙明霞.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前状态及凝血功能的临床特点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3.
[9]马燕妮.妊娠合并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7,5(4):36-37.
[10]张文淼,包影,范淑丽.孕产期重要脏器静脉血栓形成及栓塞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86-1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