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透析前进行慢性肾脏病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具体影响。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本院肾内科收治的 86 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组为管理组(43 例)、非管理组(43 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效果、活动能力与康复情况。结果 管理组的死亡率(2.33%)显著低于非管理组(16.28%),P<0.05;管理组的活动能力评分(89.45±10.43)分明显高于非管理组(80.32±10.42)分,P<0.05;管理组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非管理组,P<0.05。结论 在血液透析前执行慢性肾脏病规范管理的效果显著,既可提升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又可获取较好的透析结局,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管理;血液透析;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预后
本文引用格式 :卢艳 . 透析前慢性肾脏病管理对于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65):94-95.
0引言
近年来,全球人口老龄化日趋加剧,高血压、肥胖症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医疗费用也随之上涨,给国家、人民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1]。目前,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当前社会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既往研究表明,对慢性肾脏疾病实施有效管理,可达到延缓病情发展的目的[2]。本研究,重点研究86例血液透析患者,旨在探究透析前施行慢性肾脏病管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组为管理组(43例)、非管理组(43例)。管理组:23例男、20例女;年龄最大78岁,最小22岁,平均(50.32±2.15)岁;原发病包括18例糖尿病肾炎、12例肾小球肾炎、13例高血压肾病。非管理组:24例男、19例女;年龄最大78岁,最小22岁,平均(50.35±2.25)岁;原发病包括17例糖尿病肾炎、13例肾小球肾炎、13例高血压肾病。组间基础数据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管理组在透析前进行规范化管理,具体如下:(1)知识教育。以8节核心课程为主要教育内容,内容包括慢性肾脏疾病基础知识、防止肾脏功能进一步减弱的方法、肾脏代替治疗、合理饮食、药物治疗、化验检查、随访注意事项、自我管理与康复8个部分的内容,由专业医师负责讲解,1.5 h/次,督促患者按时完成核心课程培训。(2)技巧指导:由专业的护士、营养师进行团队指导,针对如何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患者制定合理饮食方案,以低蛋白饮食为主,定期计算蛋白摄入量,控制盐的摄入量,合理运动,定期测量血压、血糖水平。(3)评价与鼓励:不定期举办集体活动,包括经验分享、小组讨论等诸多环节,评价管理效果,并鼓励患者实现自我管理,积极面对疾病并配合,每月发行宣传手册,加深患者对慢性肾脏疾病的了解,不断增强其配合意识。
非管理组在进行血液透析前进行传统门诊、直接从急诊开始透析,均未接受规范的透析教育与管理。在血液透析进行的过程中,全部患者均接受透析知识教育,如容量控制、通路护理、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
1.3观察指标
比较管理组、非管理组的临床结局、活动能力评分及康复情况。活动能力评分采用Karnofsky活动指数评分进行评定,分值为0分(死亡)~100分(无任何病症),11个评分项,超过70分则表示活动能力正常。康复情况从4个等级进行评定,1级为生活无法自理,如进食、大小便、洗漱等;2级为生活可自理,无法完成其他活动;3级为生活仅能自理,可做家务等基本活动;4级为生活可自理,可进行全职工作、半职工作。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 21.0软件分析,行t和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结局对比
管理组的死亡率(2.33%)显著低于非管理组(16.28%),P<0.05,见表1。
2.2活动能力评分对比
管理组的活动能力评分(89.45±10.43)分明显高于非管理组(80.32±10.42)分,P<0.05,见表 2。
2.3康复情况对比
管理组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非管理组,P<0.05,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率日益增高,增大了患者、家庭的负担。临床资料显示,慢性肾脏疾病教育与管理对改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身体状况有着重要意义,有效的管理不仅可以提高透析患者的依从性,还会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3-4]。
有学者表示,透析前进行规范化的慢性肾脏疾病管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与康复情况,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5]。管理组在透析前接受规范化的慢性肾脏疾病管理,既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又可督促患者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尤其是通过合理膳食,以低盐饮食为主,帮助患者合理控制血压水平与血糖水平,适当地减少降压药物的剂量,充分发挥其控压水平[6-7]。规范化管理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还可以提高其透析依从性,提高透析合理率与药物合理率。慢性肾脏疾病管理过程中需要经验分享、评价、鼓励等多种方式,不断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才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康复情况[8]。本研究表明,管理组的死亡率(2.33%)显著低于非管理组(16.28%);管理组的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非管理组;管理组的康复情况明显优于非管理组。提示管理组的管理效果显著,既降低了透析患者的死亡率,又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活动能力,康复情况良好,比非管理组的临床结局更佳。因此,在血液透析前执行慢性肾脏病规范管理对改善临床结局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在血液透析前执行慢性肾脏病规范管理的效果显著,既可提升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又可获取较好的透析结局,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晓宇,鲁新红,张枫,等.透析前慢性肾脏病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7):75-78.
[2]Zhang Y,Hu C,Bian Z,et al.Impact of timing of initiation of dialysis on long-term prognosi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hemodialysis[J].Experimental&Therapeutic Medicine,2018,16(2):1209-1215.
[3]暴小方.透析前慢性肾脏病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0):3948.
[4]王艳丽.透析前慢性肾脏病护理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3):1479-1480.
[5]魏桂芹.透析前慢性肾脏病护理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0):194-195.
[6]席宏松.血压改变对慢性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2):100-101.
[7]Kataoka H,Tsuchiya K,Naganuma T,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anemia management at hemodialysis initiation and patient prognosis[J].Nephrology,2016,20(S4):14-21.
[8]吴璟霞,董正云.护理干预对慢性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7,4(2):76-7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