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在开颅手术麻醉中应用头部神经阻滞符合静脉全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医院麻醉科收治的300例需要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150例)、对照组(150例)。研究组行头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对照组行静脉全麻,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 h、术后24 h,研究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两组的VAS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颅手术麻醉中行头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麻醉效果持久,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可作为开颅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开颅手术;头部神经阻滞;静脉全麻;镇痛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李端旭.探讨头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在开颅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109-110.
0引言
神经外科颅脑病变者多需要进行开颅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在治疗前伴有不同严重程度的颅内神经功能损伤及颅内高压,随着手术创伤、手术疼痛的刺激会使已有的症状加重,导致脑组织出血、水肿,甚至发生颅内出血,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麻醉方式对保证开颅手术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对300例开颅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究头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搜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医院麻醉科收治的300例需要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150例)、对照组(150例)。研究组有85例男性、65例女性;年龄最大66岁,最小42岁,平均(47.61±2.03)岁;平均体重为(66.31±8.52)kg。对照组有86例男性、64例女性;年龄最大66岁,最小42岁,平均(47.65±2.08)岁;平均体重(66.34±8.53)kg。组间基础数据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全部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均掌握视觉评分(VAS)的具体方法,患者入室前为其注射0.1 g苯巴比妥钠、0.5 mg阿托品。进入手术室后,为患者开放下肢静脉通路,行局麻,穿刺桡动脉,并完成置管,详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观察组在以上基础根据患者的手术切口位置的双侧眶、滑车、耳颞、枕大及枕小进行神经阻滞,并予以6~8 mL罗哌卡因(0.5%);5 min后应用针刺法对阻滞效果进行有效判定,对阻滞不全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保证阻滞完全。对照组则不予以神经阻滞,术中应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并予以阿曲库铵维持肌松。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剂量及VAS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VAS评分: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术后4 h、24 h、48 h的疼痛感进行评分,评定标准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3分为轻微疼痛,可以忍受;4~6分为中度疼痛,对睡眠质量的影响较大,但在耐受范围内;7~10分为剧烈疼痛,无法忍受。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 21.0软件分析,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剂量对比
研究组的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VAS评分对比
术后2 h、术后24 h,研究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两组的VAS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神经外科手术对麻醉的要求较高,即机体必须维持麻醉诱导、血流动力学稳定、内环境稳定。麻醉效果达到以上要求便可显著降低术中的过激反应、缓轻炎性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情况,才可为术后患者平稳快速地苏醒提供保障[2]。以往的全身静脉麻醉手术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性,对手术过程、术后不良反应难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而通过头部神经阻滞则可帮助局部麻醉药物的药效直接作用至细胞膜Na+通道,对Na+产生抑制作用,继而降低神经纤维兴奋性与传导性,避免伤害性刺激传至患者的神经中枢,不仅可以促进神经外科手术顺利完成,还可减少术后疼痛感及不良反应[3]。
国外研究显示,20%有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史的患者均可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胃肠道反应、神经紊乱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呈正比关系[4]。因此,在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应最大限度降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才可减少术后并发症[5]。有研究资料显示,在开颅手术中进行头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麻醉,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机体的保护作用较强[6]。本研究中,对照组仅进行静脉全麻麻醉,研究组则应用头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发现研究组的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2 h、术后24 h,研究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两组的VAS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应用头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麻醉,不仅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对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还可以缓轻患者的疼痛感,麻醉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至开颅手术中。国内学者的研究资料表示,开颅手术中应用头部神经阻滞,可帮助患者缓轻早期疼痛,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可帮助患者减少术后存在的慢性疼痛,也可降低继发性颅脑损伤发生率[7]。头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与单纯进行全麻的效果相比,对机体的保护作用更强,既可降低术中的应激反应,缓轻其炎性反应,减少术中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的使用剂量,又可减少术后疼痛及并发症,镇痛效果显著,可作为开颅手术患者的首选麻醉方案[8]。
综上所述,在开颅手术麻醉中行头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麻醉效果持久,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可作为开颅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福森,吴超然.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合并高血压患者开颅手术的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38(2):246-250.
[2]马树勇,赵永忠.左旋布比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5):533-534.
[3]Gravesteijn BY,Keizer ME,Vincent A,et al.Awake craniotomy versus craniotom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for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insular glioma:choices and outcomes[J].Neurological Research,2017,40(2):1-10.
[4]闫俊莲,刘宝伟,刘胜群.头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8):103-104.
[5]孔富姣,谢咏秋,唐晓婷,等.神经阻滞联合靶控输注技术在开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4,16(12):1617-1620.
[6]Zhang J,Yuan Y,Zhang Y,et al.Clinical effects of single femoral nerve block in combination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on geriatric patients receiv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Pakist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18,34(1):43-48.
[7]赵劲松,吕培军,韩娟英.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醚全身麻醉在小儿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5):997-998.
[8]朱彤彤,刘鹏程.头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12):1603-16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