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前置性处方审核及干预工作后对输液处方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至2018年我院门诊输液内容完整的处方4125张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我院开始实施前置性处方审核和干预工作,记录2015年我院输液处方不合格原因及占比并统计2015年至2018年我院门诊输液处方的不合格率。结果2015年输液处方不合格种类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书写不规范、溶媒不当、浓度不当、频次不当、配伍不当、无适应症用药等,输液处方不合格率为9.03%,2016年为6.57%、2017年为4.70%、2018年为2.66%,相较于2015年明显降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前置性处方审核及干预工作可明显减少输液不合理处方发生率,提高输液处方质量。
关键词:前置性处方审核;干预;输液处方
本文引用格式:尹春华.实施前置性处方审核及干预工作后对输液处方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240-241.
0引言
依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统计注射剂占据按药品剂型分类的所有药品不良反应的50%以上[1]。由此可知注射剂安全性较低,在临床应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提示医院应重视注射剂的应用,强化输液处方质量管理。本研究探讨了实施前置性处方审核及干预工作后对输液处方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5年至2018年我院门诊输液处方4125张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030张、2016年1035张、2017年1032张、2018年828张。纳入处方记录完整、清晰、详细,包括剂量、溶媒、频次、配伍等。
1.2方法。2015年我院开始尝试实施前置性处方审核和干预工作,在患者缴费取药前完成处方审核。工作流程为医生将处方提交至审方系统后由药师负责审核,如果审核通过则药师确认并提交至收费系统;如果审核不通过则退回由医生修改并再次提交药师审核。
1.3观察指标。记录2015年输液处方我院输液处方不合格原因及占比,统计对比2015年至2018年我院输液处方不合格率。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输液处方中不合格原因及占比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0.01)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显著性)。
2结果
2.1输液处方不合格原因及占比。2015年1030张输液处方中经由临床药师审核不合格退回修改者93张,不合格率为9.03%,不合格原因及占比如表1所示。
2.22015年至2018年我院输液处方不合格率。2016年至2018年我院输液处方不合格率相较于2015年明显减少,对
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3 讨论
处方是一种与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性直接相关的法律文件[2]。《处方管理办法》中强调了药师在处方审核与干预中的义务与责任。要求药师在患者调剂处方之前对处方进行审核,如果发现存在问题则联系处方医师进行反馈从而防范用药差错和不良事件的有效措施。处方点评是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药品管理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提高医院处方质量的主要途径[3]。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医院的处方点评存在滞后性的缺陷,合理的处方点评应在患者取药前完成即前置性点评从而尽早进行处方干预提高处方质量及确保安全[4-5]。
医院处方行为过程中的3个要素为“医生”、“药师”、“患[6]者”,不合理处方的产生与以上3个要素均具有密切关联。
临床关于临床药师前置性处方审核及干预工作对输液处方的影响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知我院输液处方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书写不规范、溶媒不当、浓度不当、频次不当、配伍不当、无适应症用药等,其中书写不规范占比高达29.03%,其原因多是临床医生的粗心大意,常见的错误有由于医生的粗心大意导致录入数量、单位、给药途径错误等;其次是溶媒不当,占比为20.43%。溶媒不当问题处方的产生主要为患者疾病的因素或医生不熟悉药品溶媒使用,如合并糖尿病患者不可采用葡萄糖注射液,另有部分医生沿袭常年用药习惯坚持使用的问题。剂量(浓度)不当处方产生的原因经与医生沟通知病人心肺功能差需要对输液量进行有效限制,也有部分医生认为有必要该患者加大剂量等;对于大部分无适应症用药的处方产生原因为医生诊断录入不全。临床药师对处方的不合理之处进行干预并反馈相关意见后不合理之处均得到改善。
基于原因分析采取的干预对策为:①完善医院处方审核系统拦截不合理处方,实施“实时审核和干预”。明确设定药品最大用量、给药途径,由专职药师负责处方审核(患者缴费前完成),一旦发现不合格系统给予提示退回修改。②医院应酌情减少医生的工作量,避免因为繁杂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影响处方质量。③对于医生注明的剂量、溶媒选择原因者应依据医院超说明书用药管理系统对处方进行系统评价,并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商议。④强化临床药师专业知识培训,定期分析不合格处方,明确责任,降低个人失误率。⑤加强医生与临床药师的沟通为药师审核意见得到医生认可创造条件,提高医生药学知识和合理用药水平。
在未实行前置性医嘱审核干预之前,我院药师发药时也会对处方进行常规的“四查十对”,但是由于工作量大审方时难免会出现疏漏导致不合理处方率较高。而在实施前置性处方审核及干预后,由专职药师在缴费之前负责完成处方审核,从而在源头上遏制了不合理处方的出现。从结果来看实施前置性处方审核及干预工作后相较于2015年,2016年至2018年我院输液不合理处方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表明前置性处方审核及干预使得不合理处方得到及时干预和控制,有利于输液处方质量的持续改进。临床药师的处方审核和干预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使医生重视处方开具的严谨性与合理性,继而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综上所述,实施前置性处方审核及干预工作可明显减少输液不合理处方发生率,提高输液处方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东肃,赵曼曼,杨梅,等.基于人工智能的门诊处方前置干预工作实践[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7,15(12):45-48.
[2]林文强,林琦,张金,等.医院自主的门诊处方审核干预系统的建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11):943-946.
[3]叶政春,胡志坚.基于知识库的处方审核干预系统建设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9):53-55.
[4]季宏建,岳峰,朱宏亮,等.我院门/急诊电子处方事前审核模式的建立及完善[J].中国药房,2017,28(1):80-83.
[5]李鑫,廖丽娜,陈燕红,等.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门诊处方审核中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8,3(4):475-479.
[6]王娟,崔晓辉,姜德春,等.门急诊处方前置审核系统模式的建立对处方质量的影响[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8,16(09):74-7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