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三级医院-社区-家庭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慢性稳定期心力衰竭患者院外早期心脏康复的临床效果,并以此探讨心衰患者的一种慢性病例管理模式。方法纳入我院心脏中心因心力衰竭住院后达到稳定期出院的患者15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15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进行实验观察。对照组出院后采用传统的康复方式,观察组采用三级医院-社区-家庭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康复后1年的心功能指标(LVEF、LVEDD、6MWT、NT-proBNP)。结果治疗后,两组间LVEF、LVEDD、6MWT、NT-pro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三级医院-社区-家庭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对慢性稳定期心力衰竭患者院外早期心脏康复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三级医院-社区-家庭;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管理;心力衰竭
本文引用格式:史菲菲.三级医院-社区-家庭的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298,300.
0引言
当今社会,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生命及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数据报道,其发病率仍然在不断上升,对现代医学在预防和治疗方面构成了严重挑战,而心力衰竭是不同原因所致的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果。既往认为心力衰竭患者应限制剧烈体力活动和运动康复,但近年来运动作为心脏康复二级预防方案中唯一能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危险、改善生活质量的部分,已成为一级推荐治疗方案[1-2]。本研究通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康复后1年的心功能评价指标,探讨三级医院-社区-家庭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对慢性稳定期心力衰竭患者院外早期心脏康复的临床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心脏中心因心力衰竭住院后达到稳定期出院的患者15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出院后采用传统的康复方式,即接受出院指导、健康教育、出院带药、定期复查。
1.2.2观察组
观察组实行三级医院-社区-家庭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1)组建三级医院-社区-家庭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管理团队:其中人员包括:我院和社区合作单位的医护人员,出院后患者的家属。具体包括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康复医师1名,康复治疗师1名,心理医师1名,有丰富心内科工作经验的主管护师2名,进行过系统专业性培训的护士2名,社区全科医护人员,接受系统健康教育的患者家属。由我院对社区卫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①心力衰竭专科知识;②干预措施;③健康测量量表的填写。在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建立网络沟通信息系统,形成及时对接的双向绿色服务通道,然后对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2)建立患者的个人电子档案:患者出院时主管医师向符合要求的患者说明参加院外早期心脏康复的目的及重要性,介绍康复治疗的具体内容、操作程序,并说明此次研究的目的、方法和自愿原则,建立医患沟通微信群,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建立其详细的个人电子档案,内容包括:①人口学资料;②健康行为资料;③临床资料。(3)管理方式:出院后由我院的主管医师和患者协商后选择本市某一社区卫生机构作为其实施心脏康复计划的单位,采用三级医院-社区-家庭心脏康复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患者每1~2周到指定社区进行1次随访,对患者康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医院的医护人员每月随访1次,对康复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4)管理内容:①健康宣教,包含心力衰竭及其康复的基本知识;②运动康复;③心理疏导;④基础用药管理。
1.3评价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和康复后1年的心功能指标(LVEF、LVEDD、6MWT、NT-proBNP)。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S S 2 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差异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表1可知,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变,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对比,改变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脏康复是一个缓慢的、系统的、长期的过程,患者仅在大、中型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而且长期住院康复的方法对于医院资源要求较多,在我国现行的医疗体制下并不可行,我们需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心脏模式。
临床心血管事件,在急性期应当由三级医院早期介入干预治疗,尽可能地保护支持心脏功能;待病情稳定后,进行心肺功能的定量评估和危险分层,制定明确的二级预防目标和心脏康复计划,针对患者的危险分层,中低危患者进入社区进一步实施心脏康复计划。
三级医院需定期与社区医院进行联动,监督并追踪心脏康复计划的实施和二级预防目标的实现。这种分层级、分阶段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有效建立和实施是实现社区心脏康复的关键[3]。
参考文献
[1]李雪玉,王建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0):1257-1259.
[2]Reibis RK,Schlitt A,Glatz J,et al.Rehabilitation in Heart Failure[J].Rehabilitation(Stuttg),2016,55(2):115-127.
[3]车琳,王乐民.如何开展社区心脏康复[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5):334-3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