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收入我院治疗的40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为例,均分为对照组(n=20)、观察组(n=20),对照组应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人绒毛膜促性激素(HCG)水平、包块的的大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血HCG水平以及包块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实施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HCG水平与包块直径值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存下胃肠道反应、口腔溃疡、白细胞升高的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患者存下胃肠道反应、口腔溃疡、白细胞升高的总发生率35%,差异显著(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关键词: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子宫切口;瘢痕妊娠
本文引用格式:倪琴.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疗效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140+142.
0引言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又称剖宫产瘢痕妊娠(GSP),是指胚胎着床在剖宫产切口处,属于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远期并发症,医源性疾病。且发病几率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而上升。据有关统计,切口瘢痕妊娠的发生几率占所有异位妊娠的9%左右。其临床表现为在妊娠早期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并伴有下腹疼痛,未下诊断前进行人工流产术后可发生大量或反复出血[1]。临床常以杀死胚胎组织,减少出血量,并保留生育能力为目标的药物保守治疗方式。而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疗效被广泛认可,且安全性较高。因此本文就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进行深入研究,现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收入我院治疗的40例患者为例,均分为对照组(n=20)、观察组(n=20)。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25-47岁,平均(31.65±7.65)岁;停经时间42-60天,平均(49.56±5.21)天;距上次剖宫产时间为18-31个月,平均(22.58±5.36)月;孕囊直径37-45 mm,平均(39.65±2.31)mm。观察组患者年龄24-46岁,平均(32.25±6.01)岁;距上次剖宫产时间为19-32个月,平均(23.54±4.96)月;孕囊直径38-46 mm,平均(40.17±2.07)mm;患者的年龄、性别等经过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且符合《妇产科学》相关诊断标准;②以上研究对象以及家属均知情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且获得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③有剖宫产史,且停经后伴有阴道不规则流血;④对研究药物无过敏史。
1.3排除标准。①子宫附件异常并伴有全身恶性肿瘤患者;②患者临床资料不全者;③依从性较差者。
1.4方法。对照片口服米非司酮片(浙江仙居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2000649 25 mg×1 s),空腹或进食2 h后服用,每次25 mg,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肌肉注射甲氨蝶呤(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H1402462 5 mg×10支)治疗,每次注射20 mg[2]。
1.5观察指标。两组患者的血人绒毛膜促性激素(HCG)水平、包块的大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6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4.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应用χ2检验,以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血HCG水平以及包块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实施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HCG水平与包块直径值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通过实施不同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受精卵运行速度过快或剖宫产引起引起子宫内膜间质蜕膜缺乏有关。当受精卵着床时,引起底蜕膜缺损。或滋养细胞直接侵润到子宫肌层,且随着受精卵的不断生长,导致绒毛粘连在子宫肌层,甚至穿透子宫壁有关[3-4]。但是根据临床多次实验分析认为,该疾病是由于手术操作如:剖宫产、子宫肌瘤切除术、刮宫术、宫腔镜下取胎盘术等,造成内膜缺损而引起。当出现切口子宫瘢痕妊娠时,患者临床症状与正常妊娠无特殊区别,一般可出现停经、宫体体积增大、血HCG升高等早孕反应。超声检查可为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超声下检查可见宫内孕囊或者胎盘位置较低,常位于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且切口与孕囊或体盘之间血流丰富,出现中等回声,且回声不均匀,宫颈无异常[5]。对于该类疾病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可对子宫产生损伤导致不孕,甚至引发出血,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方式为手术治疗与药物保守治疗两种治疗方式,但是由于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损伤较大,且术后再次妊娠率极低,且容易为患者带来生理以及心理创伤,一次与手术治疗相比较,药物治疗更适合患者,且安全有效。
米非司酮为强效抗孕激素,可与孕酮受体以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相互结合,对子宫内膜孕酮受体的亲和力高于黄体酮受体的亲和力,对于各期妊娠均有引产效果,可被临床应用在非手术型流产中[6]。一般药物剂量下对糖皮质醇水平的影响较少,同时该药物具有软化子宫、扩张宫颈的功效。当口服该药物2小时左右,其生物利用度较高,高达70%左右,同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7.8%,口服米非司酮的最大剂量时,药效在体内消除时间为24 h左右。一般口服后30小时开始有阴道流血,持续2周左右。但是临床有关资料表明,米非司酮不足够于引发子宫活性。单一用药时,不完全流产几率较大,血HCG达不到非孕期水平,患者需进行刮宫手术,降低了用药的安全性。而甲氨蝶呤属于肿瘤细胞合成抑制类药物,同时又属于抗叶酸类药物,通过抑制子宫滋养细胞的合成,对子宫绒毛组织具有破坏作用,达到杀死宫内胚胎组织的功效,终止妊娠的目的。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切口子宫瘢痕妊娠可提高完全流产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实施联合用药,患者的血HCG值以及包块直径均好于对照组,且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说明。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切口子宫瘢痕妊娠效果确切,且药物毒副作用较低。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的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可帮助患者恢复血HCG值,适用于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1]章靖一.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临床疗效及生育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4):224-226.
[2]闫素玲.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疤痕妊娠中的应用效果[J].北方药学,2018,15(07):54-55.
[3]陈巧燕.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疤痕妊娠中的应用观察[J].北方药学,2018,15(05):141-142.
[4]张吴珂.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疤痕妊娠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研究,2018,26(04):120-121.
[5]朱晓霞.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疤痕妊娠中的应用效果[J].北方药学,2018,15(02):61-62.
[6]白云,吴凤琴.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化瘀消癥汤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36):136-1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