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麻醉恢复室小儿患者全麻术后安全护理体会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8 15:45: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麻醉恢复室小儿患者全麻术后安全护理进行探讨总结。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于我院儿科的180例小儿全麻术后患儿病例资料,基于患儿接受护理方法的差异对其进行分组,两组患儿等例,分别90名,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接受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的安全护理方法,通过分析患者护理效果,总结护理体会。结果实验组患儿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对麻醉恢复室小儿患者实施术后安全护理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安全可靠,提高护理满意度,故值得深入研究并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小儿患者;安全护理;护理体会

本文引用格式:胡珅.麻醉恢复室小儿患者全麻术后安全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323+347.

0引言

临床术后,因麻醉药效尚未全部消退,患者处于意识不清状态,加之麻药药效逐渐减退给患者带来疼痛感加剧,常易引起患者的躁动和不安,容易在此状态下出现诸如自行拔管、静脉输液渗漏等风险,尤其对于小儿患者而言,鉴于其意志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薄弱,发生风险的可能性更大[1-2]。在本文中,笔者将我院儿科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180例小儿全麻资料,以术后护理效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临床护理效果,对于讨术后安全护理实践效果,旨在降低麻醉临床风险发生几率,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接收的180例0-5岁小儿全麻术后患者病例资料为样本,基于按照护理方法差异对患者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0-5岁,平均(2.8±1.0)岁;实验组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0-5岁,平均(3.0±1.2)岁。两组患儿在基本信息无明显区别,P>0.05。

1.2方法

(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法。主要由医护人员提供常规的术后临床指征监控,在舒适的治疗环境下给予药物指导等基本日常护理。

(2)实验组在上述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增加安全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术后对于病房温度加以科学调控,确保在20℃-25℃范围内,湿度约60%,如若温湿度达不到标准,可采取如电热毯等措施进行保温,同时观察患者的趾端颜色变化,保证末梢循环良好[3]。

第二,给予患儿舒适的体位护理,避免患儿身体感到不适。确保呼吸机使用正常且符合患儿机体状态,如若患儿鼻腔、口腔和气管有分泌物,要及时排出[4-6]。

第三,通过对患儿胸部及四肢的固定和保护防止患者因翻身等形式造成的坠床,固定要适度,防止影响其血液循环。

1.3评判标准。记录并分析两组患儿的不良情况发生情况,以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基于我院满意度评分表展开,满分为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80-90分为比较满意,<8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1-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不良情况主要指护理期间所表现出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焦躁、低温、低氧血症等。

1.4统计学分析。对两组患儿术后临床护理效果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为软件工具,若P<0.05,则表明效果差异显著。

2结果

通过对比可发现,对照组中有12例出现恶心呕吐、15例出现躁动、4例出现低温、1例出现低氧血症,共32例患者出现不良情况,不良情况发生率为35.6%;实验组90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恶心呕吐、4例出现躁动、1例出现低温、1例出现低氧血症,共9例患者出现不良情况,不良情况发生率为10.0%。因此,实验组不良情况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前者低于后者(P<0.05),数据详见表1。

\
 

同时,对照组、实验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分别为70%、90%。因此,实验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数据详见表2。


\
 

3结论

根据临床儿科经验,术后小儿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为风险较高的阶段,不仅需要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养,而且需要有必要的安全护理措施,尽可能降低在此期间并发症等风险的发生几率[7-11]。基于此,本文笔者选择了我院180例小儿全麻术后患者临床样本资料,基于护理方法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均为90例,分别采取常规护理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安全护理方法。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12-16]。

综上所述,对术后小儿全麻患者实施安全护理具有较高的必要性,效果理想,能够降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何政国,江畅生.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安全护理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8):102-103.
[2]章细娇,林长安,杨春妮.小儿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6):110-111.
[3]宋荣燕.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患者呼吸循环异常的分析与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0):159-160.
[4]廖礼平,王曙红.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6,31(2):61-63.
[5]罗恒,田华.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安全护理[J].重庆医学,2016,45(31):4462-4464.
[6]杨志芳,郭淑敏,陈巧妹.全身麻醉术后患者滞留恢复室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46-47.
[7]刘莹,宋敏,王颖.高龄患者全麻术后入恢复室的护理流程[J].中国医学工程,2014(12):197-197.
[8]孙鑫,宋杰,杨雪峰.地佐辛在直肠癌根治术后全身麻醉恢复期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8(4):437-440.
[9]吴丹.麻醉恢复室中全身麻醉术后呼吸异常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4(22):60-61.
[10]高慧平,郭建琳,李乃连.小儿全身麻醉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管理[J].护理研究,2011,25(5):451-452.
[11]严超.小儿在全麻下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后的麻醉恢复期护理[J].医学信息,2013(24):346-347.
[12]金仁琴,吴娟,陈远丰.小儿全麻术后麻醉苏醒期的监测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4):613-614.
[13]李红.小儿全麻术后的观察和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国际儿科护理学术研讨会暨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2010:2.
[14]柏林,陈善桂.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临床医刊,2018,31(06):18+104.
[15]李颖,段立静,田鸣.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呼吸循环监护异常47例原因分析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481-3482.
[16]田园,白冰,张娇,等.自闭症谱系障碍和非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全身麻醉围手术期管理的比较[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8,v.40(03):73-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9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