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聚焦解决模式干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接收并实施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86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差异分为研究组(n=43)与对比组(n=43),分别在治疗期间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干预与基础护理干预。比较分析来照顾治疗后抑郁症状(HAMD)改善情况及血糖指标(FBG、HbAlc、2 hPG)情况。结果经组间比较显示研究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且研究组FBG、HbAlc、2 hPG等指标达标率亦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中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具有明显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指标及抑郁症状,促进机体趋于健康,故可广泛运用于临床中。
关键词:聚焦解决模式干预;2型糖尿病;抑郁症
本文引用格式:王敏,刘冲.聚焦解决模式干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57+60.
0引言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可导致患者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进一步使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糖激素水平升高,影响患者机体健康的同时增加慢性并发症发生几率。聚集解决模式是基于积极心理学出现并发展,其提倡在护理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并相信患者可利用自身潜能或资源改善临床治治疗效果[1]。故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聚焦解决模式干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接收并实施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且符合抑郁症相关诊断标准,按入院时间先后差异分为研究组(n=43)与对比组
(n=43),研究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9-78岁,平均(63.50±14.50)岁;对比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50-78岁,平均(64.50±14.50)岁;在统计学中对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予以比较显示并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比较价值。
1.2方法。对比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内容如下。①问题描述。充分与患者沟通,对其心理状态情况予以充分了解,并明确患者是否存在忧心事件等,以降低疾病对其生活及工作的影响。②树立目标。了解患者期望值,查阅相关文献及最新临床研究结果,为患者树立目前可达到的目标,给后续在将所指定目标进行细分,确保目标实现可能性,并鼓励患者设定体重、饮食及血糖相关目标,由简单到困难,逐步达到目标最终要求。③引导患者探查以往心理状态。使其找回未患病前自身工作状态、心理状态、家庭关系等,进一步思考自身未受血糖影响时的经验。以消除疾病的影响及负性情绪,使自身生活状态逐渐恢复如常。④反馈及评价。在护理期间对患者目标实现情况予以严密监控,并表扬与鼓励其预期实现目标,促进最终目标的实现。同时评价患者各目标实现阶段的表现及情况,总结失败经验教训,对所制定的方案不断改进,为最终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1.3观察指标。比较分析来照顾治疗后抑郁症状(HAMD)改善情况及血糖指标(FBG、HbAlc、2 hPG)情况。其中患者HAMD评分越低表示患者抑郁症状越轻;FBG(空腹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2 hPG(餐后两小时血糖)。
1.4统计学分析。在SPSS 21.0统计软件中算出本次研究所有数据,(χ2)(%)分别表示计数资料,(t)(±s)分别表示计量资料,(P<0.05)则表示为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HAMD评分情况比较。研究组(n=43),HAMD(15.37±2.86);对比组(n=43),HAMD(21.41±4.62);(t=7.289,P=0.000),经组间比较显示研究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具有统计学比较价值。
2.2两组血糖指标达标情况比较。研究组(n=43),FBG(40,93.02%)、HbAlc(41,95.35%)、2hPG(39,90.70%);对比组(n=43),FBG(32,74.42%)、HbAlc(33,76.74%)、2 hPG(30,69.77%);(χ2=5.460,P=0.019;χ2=6.198,P=0.013;χ2=5.939,P=0.015),研究组FBG、HbAlc、2 hPG等指标情况亦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具有统计学比较价值。
3讨论
2型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疾病,其主要由于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足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具体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临床又称2型糖尿病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其占糖尿病患者总数90%以上。目前2型糖尿病尚无彻底根治手段,主要以控制血糖控制患者病情发展,但随之患者病情长期影响其身体健康,长期用药加重经济压力等因素,此类病患普遍存在一定焦虑、抑郁情绪,长期未得到有效心理疏导的患者甚至患有抑郁症,对其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抑郁程度较重时,患者对生活欲望降低,自杀欲望升高,最终可能导致患者自杀。
针对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治疗经验而言,在控制血糖代谢指标的同时需对抑郁症症状对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的影响。以往常用的心理干预方式及健康教育方式相对单一、笼统,其在一定时间内即对患者实施高强度心理干预及疾病知识宣教,导致部分患者不能有效接受并消化相关内容,从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存问题,不仅知识宣教及心理干预效果较低,易造成患者的抵触情绪,甚至可能引起护患纠纷。但本研究所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干预主要强调问题来源的寻找及逐步解决问题,并通过设定小目标,对患者治疗信心予以有效提高,最终改善抑郁症状、控制血糖[2]。此外,该干预模式更加注重患者特长及特点的发掘,充分发挥患者潜能,提高主观能动性,确保患者血糖指标可在护理期间处于平稳状态,并逐渐改善抑郁情绪,使患者心理情绪等恢复正常。在护理过程要求护理人员参与疾病治疗与控制,在不同阶段给予患者鼓励与反馈,并依照患者目标实现情况对干预方案进行有效调整,最终实现目标。
本研究中研究组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干预相较于对比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而言更具优势,且最终抑郁评分及FBG(空腹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2 hPG(餐后两小时血糖)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比较价值(P<0.05)。不过,此次研究例数较少,缺少大数据样本支持,实验结果具有一定偶然性,且相关数据与其它大数据研究存在一定差异,其差异发生原因可能为本研究样本例数少,也可能为其它因素导致,需在后续研究中补充样本例数同时,进一步提高实验结果数据准确度。
综上所述,将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应用于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中可在控制FBG(空腹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2 hPG(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的同时改善其抑郁状态,故可于临床中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王春霞,钱茜,杨承健.聚焦解决模式对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9):3708.
[2]黄圣雁,陈峰英,蒋曦媛.聚焦解决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Meta分析[J].护理学报,2016,23(3):62-67.
[3]吴小婷,章新琼,王芹.聚焦解决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7-10.
[4]杨向群.聚焦解决模式干预抑郁症在患者家属心理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6):2446-2448.
[5]孟娟,寇海燕.聚焦解决模式对首发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7):180-182.
[6]王昕.聚焦解决模式在1型糖尿病患儿主要照顾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5):336-341.
[7]王晓磊.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进行中医心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4):120-1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891.html